2009年美加掠影随感之五:
魁北克、蒙特利尔、渥太华、千岛、多伦多、尼亚加拉瀑布
加拿大
魁北克
魁北克是北美城市中的异数。它那老区的城墙和城楼,它色彩缤纷的小街和古色古香的铺子,还有那宫殿般巍峨壮丽的城堡旅馆(Chateau Frontenac),处处流露出浓烈的欧洲风味。
魁北克
最早知道魁北克是因为二战期间的两次魁北克会议。这次我知道了罗斯福、邱吉尔他们就是在这城堡旅馆制定了盟军的战略特别是策划了诺曼底登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宋子文参加了第一次魁北克会议。
近年里魁北克引起我关注的是1995年关于魁北克省争取独立的公民表决。意在最终脱离加拿大的提案在投票当晚点票时一路领先,最后却因只得到49.6%的赞成票而功亏一篑。主张分裂的执政党魁北克党和中立的评论员一致认为是移民尤其是亚洲移民其中特别是香港移民的反独立倾向造成了这微弱的差距。
让我惊讶并深受教育的是,国家分合这么大的事,就这么以老百姓一次简单的投票决定了。执政党遵守游戏规则,输了就输了,党魁兼州长隔天就引咎辞职,绝不扯皮,更不无赖。
更有意思的是,尽管魁北克人一时已经厌倦积极的独立运动,加拿大下议院还是未雨绸缪,在2006年主动通过决议,承认“魁北克省是加拿大联邦中的一个国家”。他们一点不觉得“国内有国”有何不妥。
魁北克旅游亮点:
1)议会大厦。建于1886年。其正面两侧和上方仿照罗马神庙形制立有20多位加拿大和魁北克早期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雕像,其中有政治家、军人、探险家、商人和传教士。军人中既有在1756-1763七年战争期间打败过法军的英国将领詹姆斯•沃尔夫,也有在同一期间多次为法军争光的法国将领路易斯-约瑟夫•蒙卡姆。
议会大厦
2)圣劳伦斯河水上游。除了从远近不同角度欣赏魁北克,途中还能看到落差84米的蒙特莫仁斯(Montmorence)瀑布的素练和横跨圣劳伦斯河的大桥。
魁北克
3)城堡旅馆和旅馆旁悬崖顶极其宽阔的平台。城堡旅馆是身份、财富、奢侈和豪华的象征。而那铺着木板的平台则充分体现了平民化,朴实、闲适、开放、无拘无束。
城堡旅馆
蒙特利尔
蒙特利尔是法语世界里仅次于巴黎的第二大城市,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双语城市。
尽管经常能上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之光荣榜,蒙特利尔恐怕不能算是个很值得观光的城市。有个聪明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看腻了的地方去看别人看腻了的地方”。我以前没到过蒙特利尔,当然不能说“看腻”,但似曾相识的景物太多,因此游兴不高。
蒙特利尔
皇家山公园和纽约中央公园是同一设计师的作品,而两者的金贵程度无可比拟。
展现在皇家山公园下方的市区全景平淡无奇。惹人注目的只有1976年奥运会主会场。而在我们的导游看来,那绝对是个荒唐的笑话,百分之百的White elephant。奥运会开幕时,那场子由于技术问题加工人罢工而丢人地仅完成了一半;能收放的顶盖和起吊顶盖的斜塔迟至1988年才完工;场子(尤其是那顶盖)故障事故无休无止让人怒发冲冠;建造费用层层加码以致30年后才得以还清。如今人人都认为这是个徒劳无用的大包袱,恨不得把它拆个精光。然而因为其结构特殊,要拆只能蚂蚁啃骨头,不仅旷日持久,而且起码需要7百万加元。蒙特利尔的纳税人好不容易刚在2006年才还清旧债,实在没有胃口马上又要为拆它而背上新债。
蒙特利尔
辟为休闲区的圣劳伦斯河边的老港一带熙熙攘攘人头济济,只是不太对像我这样走马看花的游客的口味。
我特别欣赏蒙特利尔的有两点:
一是像艺术家抡起锋利无比的大刀三下两下将巨大青石块劈成的日本武士石像。我看到十几个,散布于市内多处。它们粗犷、野蛮、雄性、孤立独行、不可一世。
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其实也早绝迹了,但他们的精神犹在。
二是街头的自行车出租。这是2009年5月才出现的新事物。毋庸置疑这是有利于交通、环境和健康的好事,但市政当局敢于破财大规模实施,还是需要胆略和“相信群众”的高度乐观精神的。一粒老鼠屎就能糟蹋一锅汤。只要蒙特利尔有几百老鼠屎,街头的这些自行车怕就难保长期安然无恙。
祝他们幸运。
街头自行车出租
这样的事在像上海那样的地方是连做梦都不敢的。
有例为证:在相当于纽约第五大街的淮海中路的一处路口,有个造价数十万元的雕塑,叫“打电话少女”。自1996年露面以来,那“少女”屡遭蹂躏。原身被推倒毁容。第一替身被两个拣破烂的盗走后肢解碎尸,卖了9百元人民币(几年后破案,当事人分别被重判12和10年徒刑)。第二替身站了才一年多,那电话机又不翼而飞。
渥太华
渥太华在1857年被维多利亚女皇钦定为“加拿大省”的新都时,只是个伐木工聚居的时常乌烟瘴气的小镇。当时加拿大只包括魁北克和安大略两个省,而渥太华是位于这两省交界线上唯一一个略具规模的集居区,将其选作首都,首先是兼顾两省和英法两个语种人口的面子的折中。其次是因为当时美国向北扩张的野心还未死,而加拿大其他城镇都座落在美加边境即圣劳伦斯河畔(包括其第一个首都金斯顿),只有渥太华远离边境,隐在浓密的森林之中,安全得多。最后,俯瞰渥太华河的坡上那一大片土地归政府所有,正是建造国会大厦的风水宝地而不必担心征地的纠结。
当初的国会大厦已被1916年2月的一场大火夷为平地。
国会大厦
如今的哥特式建筑建于1927年。主楼左右分置上下两院,楼前正中为高达92米的和平塔,背后为图书馆。东西两幢副楼分别供议员和各部办公,用导游的话来说,一幢是民选官员办公楼,另一幢是政府雇员办公楼。
国会大厦是最雄伟最入画的一组建于二十世纪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那绿色的铜顶、边边角角的装饰、结构复杂的窗框窗檐以及由大小厚薄不同的岩片砌成的外墙,无不透出设计的匠心和工艺的精湛。
国会大厦
国会大厦见证的重大事件之一是加拿大新国旗即枫叶旗在1965年2月15日初次从和平塔顶端的旗杆上升起。
国会山上有尊伊丽莎白女皇的马上雕像,英姿飒爽,俨然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世人皆知女皇爱马爱睹马,而能有雕塑家如此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恐怕不多。
文明博物馆似乎是加拿大的特产。魁北克有,渥太华也有。
渥太华的文明博物馆有几个“最”:它是全加所有博物馆里参观人数最多的一个;它的展品中有世界上最大的彩色照片(约110米X15米)和最大的室内图腾柱群。馆里三个厅回顾加拿大各族土著2万年的发展史和近千年里外来人与土著的冲突交往共处,另一厅介绍近代加拿大社会演变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著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设-“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提出人之一人类学家兼语言学家萨皮尔曾在博物馆的前身供职15年。
博物馆波浪起伏的外墙和馆外草地上一组高度抽象的纯白人体雕塑以及它们在玻璃窗里的影子非常耐看。
文明博物馆
战争博物馆像船舷似的三角屋顶上开着由长条和小正方形组成的4行小窗口,它们是代表“Lest We Forget(永世铭记)”的莫尔斯密码。
战争博物馆
除了渥太华河和里多河,渥太华市中心还有里多运河贯穿而过。
里多运河是当年大英殖民政府为了预防美国北侵切断蒙特利尔与首都金斯顿之间交通而修建的几条运河之一,北起渥太华河,南及安大略湖,全长202公里,其中大部分利用沿途湖泊河流的自然水面,约19公里人工开挖而成。鉴于那些湖泊河流高度不等,运河上共有45道调节水面高度的手控水闸。从渥太华河进入高高在上的运河得连续通过8道水闸。
里多运河出入口
我在那里时正好有条10来米长的私家游艇通过逐道水闸缓缓顺水而下。艇上肌肉男掌舵,三点式少女持缆,秀色可餐。
里多运河上的游艇
总督官邸叫里多府。府前绿地上有各国显要下榻时植的树。曾为那里的绿化作出过贡献的名人有肯尼迪、尼克松、克林顿、戴安娜、戈尔巴乔夫、普金等等。
2005年以来的总督是海地难民出身的Michaelle Jean。她在1968年11岁时才到加拿大,原为记者、电影人兼社会工作者,担任总督时持有法加双重国籍。
渥太华的街头雕塑多半是传统的人像,因此国家艺术馆外场地上长着8条近10米高的细长黑腿的大蜘蛛让人耳目一新。蜘蛛身体下悬着一堆蛋,故名“母亲”。华盛顿的雕塑公园附近有个相似但略小的大蜘蛛,不知是不是同一艺术家Louise Bourgeois的作品。导游说Louise Bourgeois是个88岁的老太太。
“母亲”
人像雕塑中值得一提的是特瑞•福克斯。
1977年, 19岁的大学生运动员福克斯因骨瘤而被截去右腿。术后不久他开始用假腿长跑并打轮椅篮球。1980年4月12日,他从东海岸大西洋边出发,开始为癌症研究筹募资金而横跨加拿大全境的“希望马拉松”。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决心和毅力,他坚持了143天,每天平均跑相当于一个马拉松的42公里,历程5,373公里。虽然最终癌细胞的扩散迫使他半途而废,并在9个月后夺去了他的生命,但是继承他遗志的“特瑞•福克斯长跑”已经遍布6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为癌症研究募捐的活动,至今募捐收入超过了5亿加元。
福克斯拒绝接受任何带有附加条件的赞助。他坚持除了癌症研究,任何产品都不应从他的长跑中得益。
福克斯是加拿大的大英雄。在他去世的当天,全国破例降半旗致哀。
特瑞•福克斯
千岛
所谓千岛是指星罗棋布在安大略湖从东北角注入圣劳伦斯河后约80公里河道上的1,793个大小岛屿。在这里区别岛和礁石的标准有三:1)终年露出水面;2)面积大于一平方英尺;3)至少长着一棵树。
游艇码头的迎宾牌以9种文字书写,第一行就是中文“欢迎”,第二行才是英文“Welcome”,足见当地生意对华人游客的倚重。
要是华人不是蜻蜓点水的游客,而是这里的主人,那就更牛气百倍了。
那波渺渺的水、那郁苍苍的树、那些色形各异的别墅、那些盆景似的汀洲 … 在在不是天堂,胜似天堂。
千岛
天堂的总部则非心岛上的博尔特城堡莫属。
博尔特城堡是美国最大的私宅之一,也是最著名的私宅之一。
乔治•博尔特是个普鲁士移民,从在厨房洗碗开始,白手起家成为旅馆业翘楚和百万富翁。
博尔特城堡在1900年动工,是博尔特准备送给他爱妻露易斯的礼物。不幸露易斯在1904年42岁时去世。博尔特心碎欲绝,工程骤然停止。他再也没有登上过心岛。
几近竣工的石堡在73年里听凭风吹雨打和人为糟蹋,直至在 1977年以1美元的纯粹象征性价钱被千岛大桥管理局收购。博尔特家族的条件是城堡的任何收益必须用于城堡的维修保养以遗福后人。
为修复城堡,千岛大桥局至今已经花费了1千5百万元。
博尔特城堡
千岛中另一主要景点是由一7、8米长的白桥连通的两个岛。其中大的岛上有幢3层楼房,小的岛上仅一电线杆。导游说大岛属加拿大、小岛属美国,那桥是世界上最短的国际桥梁。桥的两边确实分别绘有加拿大和美国的国旗。但网上明确指出,根据美国地理测绘局(USGS)和美国国防部的地图,那两个岛都在加拿大境内,距两国水上界线约200米。那桥上的国旗是美加边界委员会设立的用于测定水上界线的参照标志。那些导游不是犯了想当然或以讹传讹的错误,就是不伤大雅地哗众取宠。
让人误解的小桥
多伦多
加拿大第一大都市和金融商业中心。
每年接纳10万以上移民。现有2百50余万人口。其中50%为第一代移民。华人占11%强。
唐人街以外,一天里接触与华人有关事物4次。
早上随团到女皇公园一带观光。立法院前方草坪上6、7个功轮法信徒在练功。地上铺着 “轮法大法好(lunFa Dafa is good)”的大横幅。在取景拍照时,其中一老太上前阻止,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你不辞辛苦跑大老远来旅游景点扯大旗、摆功架、造声势,你还害羞难为情?或者你还怕大使馆国安部把你列上黑名单把你打下十八层地狱?
我问她为什么不能拍照。她说:“因为我们不知道你是什么人。”
我又问:“那什么人才能拍照呢?”她哑口无语。
看来洪志李有必要加强对他手下的公关培训。
功轮法信徒
中午在一大道旁见到黑糊糊的“华人铁路筑路工纪念碑”,主体是两个木架托着一段铁轨。
华裔苦力是当年建设太平洋铁路西段的主力。他们通常干最重最危险的活而拿最低的报酬。工程基本完成后,知恩图报的当局立马通过《1885年华人移民法案》,规定凡华人移民得缴纳50元。5年后增加为100元。1903年再次提价为相当于2年工资的500元。1923年干脆颁布《排华法案》,彻底 禁止华人移民。(1996年加拿大政府就华人在太平洋铁路修筑过程中和以后受到的歧视向在加华裔正式道歉。)
纪念碑的主要赞助团体之一是多伦多洪门。洪门即当初以反清复明为宗旨的天地会。历史上的哥老会、三合会、白莲教、拜上帝会、小刀会、义和团等等乃至大陆政治花瓶之一的致公党都是洪门的旁系分支。中国的封建帮会与时俱进,成了多伦多华裔社会的主流,可庆可贺。只是多伦多洪门的英文名为Chinese Freemasons,略有画蛇添足之疑。
Freemasons即共济会,是欧美上层社会男性精英的秘密组织(或按共济会的说法,一个拥有秘密的组织)。从乔治•华盛顿到F•D•罗斯福,从爱德华八世到温斯顿•邱吉尔,从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到德国音乐奇才莫扎特,从匈牙利魔术大师胡第尼到法国汽车制造商雪铁龙,共济会的成员名单宛如传奇。
洪门则是华裔下层社会的草根组织。共济会绝无可能把洪门网罗到麾下,人家的门槛高着呢,何况人家从不搞“集体入伙”那一套。自称为共济会想必是洪门“拉虎皮作大旗”的伎俩,徒然贻笑大方。难得共济会不状告他们盗用名义。
华人铁路筑路工纪念碑
下午去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为那里2007年刚揭幕的解构主义风格的水晶馆出资的是牙买加华侨后裔、加拿大华人首富迈克•李秦(Michael Lee-Chin)。可惜那位先生只认自己牙买加的根,不很情愿“被”华人攀亲。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水晶馆
还去了巴塔鞋博物馆。那里自然少不了华人在鞋子设计方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最大(或唯一)贡献:三寸金莲绣花鞋。
博物馆建于1995年,那建筑像个鞋盒。里面收藏有特瑞•福克斯跑“希望马拉松”时穿过的鞋、梦露和埃尔维斯的演出鞋和毕加索偏爱的斑马条纹靴等等。
巴塔鞋博物馆
多伦多市政厅在同类建筑中最有创意:一高一低两栋弧形大楼像上下眼皮,中间包裹着像眼珠似的白色碟形大厅,因而得名“政府之眼”。厅外一广场,水池中喷泉鲜花拱桥,足以让在衙门里受压抑的民众消气解怨。
市政厅外广场
广场边有个邱吉尔雕像。老先生惯常地双手撑腰,咄咄逼人,但从秃顶流到眉睫流到面颊的白色鸟粪令他一脸无奈。
肃穆的安大略大学给人境静心远的幻觉。
从安大略湖的水上看多伦多很像从哈得孙河上看曼哈顿,而多伦多似乎比曼哈顿漂亮些。我想一是因为553米高的CN塔和罗杰斯体育中心的弧顶为城市的轮廓增添了变化,而是多伦多的摩天大楼远不如曼哈顿密集,因此显得明快一点。
那建于1976年的CN塔曾保持了30年世界最高独立建筑的桂冠,直至2007年才被迪拜的哈利发塔超越。从其半腰的观景台,除了城市全景,据说空气清新时还能看到尼亚加拉瀑布飞溅的水雾。我在上面磨蹭了半个小时。市景远不如曼哈顿丰富多彩,也没看到瀑布的影子。
多伦多
尼亚加拉瀑布
先去过津巴布韦和赞比亚之间的维多利亚瀑布,又领略过巴西和巴拉圭之间的伊瓜苏瀑布,最后才到尼亚加拉瀑布,实在不能不令人感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若论名气之大,维多利亚瀑布,尤其是伊瓜苏瀑布,跟尼亚加拉瀑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如果细究瀑布落差、宽度和最大降水量,尼亚加拉瀑布都只能屈居小三。
其实尼亚加拉瀑布够雄伟够磅礴的。它的问题在于它完全可以是迪斯尼里的一个巨型景点节目了。看尼亚加拉瀑布就像看马戏团表演的老虎,驯顺、灵巧、可爱,就是几乎完全丧失了自然本性。
到了晚上瀑布上还有变换色彩的灯光表演,那就更是十足地道的迪斯尼了。
尼亚加拉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