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杨禹先生:不懂的还是不要乱说为好!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转)杨禹先生:不懂的还是不要乱说为好!


(2011-05-22 12:19:00)




5月22日的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再次报道了我国铁矿石的进口乱象。“记者调查发现,商务部此前公布的铁矿石进口贸易资质企业名单已形同虚设,大量不具备资质的企业都在从事铁矿石进口贸易,无序进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近年来我国铁矿石谈判节节败退。”


 


接着,特邀评论员杨禹对此评论说,“在谈判桌上我们要适当增加政府力量,同时,钢铁企业也要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来形成合力,只有把谈判桌上的话语权找到了,铁矿石进口乱象才能逐渐消除。”


 


以前也看过杨禹先生对许多事情的评论,总的感觉是此公真的很敢说:对于那些他从事或不从事,熟悉或不熟悉的东西,一概敢于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本人没有杨禹 先生那么大胆,对那些不从事不熟悉的事,不是那么敢于轻易下结论。所以,对于杨禹先生以前发表的那些评论,从来没有说什么。可如今,作为一个对铁矿石进口 非常熟悉的人,感觉有资格也有责任对此发表几句“对评论的评论”了:


 


围绕铁矿石价格“话语权”,其实也就是定价权旁落外商之手,坊间的议论早不是一天两天了;至于铁矿石“贸易”---在这里特别给贸易打了引号,原因下面很快就会解释--- 的一片混乱,更是已然持续了足有十年之久。别的东西往往是价格有大起也有大落,而铁矿石十年来总而言之确确实实是大涨小回(尽管落价时其绝对幅度也是很吓 人的),从十几二十来块钱一吨一直到如今摸高至接近200美元一吨;别的东西尚且还有“一收就死,一放就乱”之说,而铁矿石却历来是一片混乱乱上加乱,而 且“越乱越管,越管越乱”,简直就是“乱得没治了”。


 


事情混乱到了这个程度,被动到了这个程度,稍微有那么点敏感的人都会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更不是在跟外商的谈判桌上“适当增加政府力量”就可以收拾好的。更何况,我们又不是没看到“适当增加政府力量”的“成果”如何:自从具有“准官方”身份的中钢协顶替宝钢“领衔”中国的铁矿石进口谈判以来,一年一度的长协价格给谈成了一季度一调整的浮动价格,接着给谈成了一个月一调整的准现货价格,接下来更是连谈判的资格都给谈没了,成了人家三大矿连谈都不跟这边谈,直接一个传真扔过来:下批货涨价,立即照这个价付款,否则断供!罗冰生与单冠华二位先生谈出来这么个“成果”,借用郎咸平教授的话,够得上“现代琦善”的标准了吧!


 


那么,铁矿石进口何以弄成这么一个“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局面,围绕着这些“疯狂的石头”,又何以乱象丛生群魔乱舞?真的就是“资质管理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基础的管理,但是如果在这方面出现了缺口,就可能造成铁矿石进口的乱象”这么简单吗?!


 


首先,解释一下上面的“贸易”为什么打了引号:严格地说,那些手上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从事的根本就不构成对外贸易----没有进口资质,铁矿石是不可能清关的;而倘若海关没有放行,铁矿石就入境了,那足以构成走私犯罪,绝不可能是违规那么简单!----而实际上,就法律意义而言,那些在日照北仑青岛等码头堆积如山的铁矿石都是合法进口的:与外商签合同的哪个不是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至于那些没有进口资质的企业,都只是与有进口资质的企业签署了国内买卖合同,从外商进口铁矿石的合同上根本没出现过他们的名字,怎能说他们是在进行“无序进口”呢?!


 


其次,杨禹先生指责“倒爷们”制造了“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制造了“炒卖和囤积的行为”。那么好吧,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些“可恶的倒爷”们都是何许人也:在几年前那段“最好的光景”里,宝钢首钢中钢等大型钢企倒卖铁矿石所获的暴利远远超过其冶炼钢铁主业带来的利润。 这不是别人说的,而就是钢企老总们半是炫耀半带怀念地一再当众提起。不言而喻的是,这些“最大的倒爷”们----用旧话说应该就是“大老虎”们----无 一例外都手持国家颁发的铁矿石进口许可证。这足以充分证明“在谈判桌上失掉了话语权”的责任绝非资质管理不到位那么简单!


 


讲这些并不是为那些同样要为铁矿石乱象承担相当一部分责任的小钢厂与小倒爷们开脱,事实上,对于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的混乱,早在2009年夏本人就曾公开评论过。 从国家法规的严肃性出发,既然实行了进口资质管理,就应将其落到实处,这是毋庸质疑的。然而,问题在于,事情仅仅就是这么简单吗?就算是大动干戈地“整 顿”铁矿石的“进口秩序”,疯狂的囤积与炒卖就会休止了吗?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定价权,或者说是所谓“话语权”,就会到了中国这个进口量占全球一半的铁矿石 消费大国手里吗?


 


毫无疑问,答案都是否定的!而某些人极力主张的取消进口许可证管理,让“民营企业”敞开进口铁矿石,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自行解决问题,同样也不可能收到什么效果。只要中国钢铁业保持着官僚们的广泛介入与肆无忌惮的寻租活动,局面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观。就此而言,铁矿石问题的存在不过是改革不彻底的一个表象;而铁矿石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也只能通过所有制的改革。说得更透彻一些,就是由官僚资本主义向自由资本主义的改革!


 


钢铁业的散、乱、差究竟从何而来?


钢铁业在中国是一个政府介入太多太深的行业:钢铁公司有政府介入,铁矿石供应有政府介入,炼焦煤供应有政府介入,污染排放有政府介入,岗位分配有政府介入,基础建设与盖房子用钢铁的市场需求还是有政府介入...国有大型钢企就不用说了,那些“民营”小钢厂又有几个里头没有“县太爷”们的干股呢?不客气地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钢铁业仍然并未完全走出晚清时期“官督商办”的色彩,以至所谓的国营与民营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演化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诚然,铁矿石进口的秩序极端混乱背后原因极其复杂。但就其根本来说,原因在于整个钢铁业的秩序就是极其混乱的;而整个钢铁业的秩序长期以来一直极其混乱,核心因素就在于政府官僚们的广泛介入,特别是地方政府及其官僚们无孔不入的广泛介入。为什么中国的钢铁工业集中度如此之差?核心就在于地方政府都本能般地要抓个钢厂在手里:山东省政府要抓住山钢,日照市政府要抓住日钢,河南省政府要抓住安钢..........而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小钢厂的河北省政府也不惜把这一大堆小钢厂愣是给硬凑到一起,“组建”了一个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河北钢铁”。“官督商办”,甚至干脆就是“官营官办”,而且是从上到下五级政府每一级都削尖了脑袋要介入的“官督官营官办”,致使中国的钢铁业完全而彻底的“碎片化”----反映到对铁矿石的需求上,那就是日本的铁矿石买方只有一家新日铁,韩国的铁矿石买方只有一家浦项制铁,就连同属“第三世界”的印度也基本只有一家米塔尔.........可是,中国呢?最最保守的估计也是足足有两三千家铁矿石买方这还仅仅是有实力有意愿想从国外直接进货的,如果算上那些只能高价从国内现货市场上买铁矿石的小钢厂,那数目绝对是数以万计,而且不是几万个,而是恐怕要上几十万的“规模”。


 


什么叫一盘散沙?这就叫一盘散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但中国的钢企却绝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购买企业!这就是中国铁矿石进口的现状,这才是大家看到的定价权旁落囤积炒作泛滥铁矿石价格一涨再涨真正的根源之所在!行业集中度与议价能力成正比,这是商道上的常识!经过多年兼并重组已经形成高度垄断的三大矿对阵如此一盘散沙的中国钢铁业,不跟吃豆腐喝蛋汤那么容易才怪呢!


 


回到进口资质管理的问题上:是的,无论合理还是不合理,国法既然颁布,那就应当维护国法的严肃性。铁矿石既然是需要许可证的进口商品,不是谁想买就能买 的,那就严格管理起来,只让那一百多家企业去进口(或者按照某些声音缩减到几十家)好了,或许多少可以改善一点谈判桌上的不对称局面罢。可事实上的情况 呢?许可证管制形同虚设,不管是谁只要花点钱“租”个许可证,必要时再打点打点海关就能通关----这许可证管制到底算什么?算是给官僚们提供外快的渠道吗?!杨禹先生说“要做好资质管理”,恐怕是这些人民公仆们第一个不答应吧----进口资质管好了,他们权力寻租的渠道也就断了,他们还有他们周围的那些个利益集团成员们受得了这个打击吗?!


 


杨禹先生说“我们的企业还是要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形成谈判桌上的合力”,还说“还是要尽快地完成钢铁企业的结构调整,在结构结构调整完成之后企业本身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他在谈判桌上的能力也才能够提高”,这话说得真好啊!好得跟没说一样!那些形同笑话一般的“合并”与充斥着作秀与闹剧的“重组”,我们大家还见得少吗?!而 且杨禹先生居然还说“有没有可能采取更多的期货的方式来确定铁矿石谈判的价格”,并称之为“一些市场经济环境之下可以利用的,有利于我们今后增加谈判话语 权的方式”----这知道的说杨禹先生是胆大包天什么都敢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杨禹先生是被三大矿收买了的内鬼呢!----且不说对于品位多变的铁矿石,如 何推行期货交易的技术问题如何解决尚无定论。真正要命的是一旦铁矿石被推上了期货舞台,其属性必然更进一步金融化,而幕后早已被金融资本控制,董事会里不乏纽约华尔街伦敦金融城高手的国际矿业巨头和至今干部们仍以计划经济产品经济时期学冶金技术为主体,“连看英文合同都费劲”的中国钢企,到底是哪个做梦都想把铁矿石交易变成金融期货方式,难道杨禹先生也没搞清楚吗?!


 


所以说,在大言不惭“只有把谈判桌上的话语权找到了,在沿海的港口所看到的这种乱象才能逐渐地消除”之前,杨禹先生,还是回赠你一句:只有调查研究之后才有发言权,至于不懂的,还是不要乱说为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