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非非毛的历史性尴尬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非非毛的历史性尴尬


2011-5-26


卢麒元


 


随着孔子像从天安门前移走,非非毛们遇到了历史性的尴尬。非非毛们再也无法躲在中间地带摸石头了。历史要求摸石头的人们作出抉择。


非 毛的茅于轼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尴尬中,挺身而出了。他们看到了,历史的轮回似乎不可避免了。于是,茅于轼以老迈之躯,奋力一搏了。茅于轼真的是对毛泽东感兴 趣吗?当然不是!他们的否定是为了肯定。他们是在为“普世价值”铺路。笔者研究他们的“普世价值”已经很久了,他们的“普世价值”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剥削 有理。三十五年过去了,他们抢劫了老百姓的财富,他们需要为抢劫说出一番道理。茅于轼很直率,他承认他是在为富人说话。当然了,替富人说话的人绝不仅仅是 茅于轼。


毛泽东,是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无法回避的一道分水岭。


不 要肤浅地认为,是毛或非毛仅仅意味着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在笔者看来,毛泽东真正令一些人感到恐惧的地方,是毛泽东思想可以检验民主和 共和的真伪。笔者将民主和共和进行了哲学概括:那就是人民主体性和国家主体性。这两条恰恰是毛泽东毕生为之奋斗的东西。毛泽东生前,基本上建立了中国的这 两个主体性。然而,毛泽东自己也很清楚,这两个主体性并不牢固。其中,最令他担忧的就是人民主体性。为此,他不惜在晚年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然而, 人有人的局限性,历史有历史的局限性。毕竟,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国 际资本集团反毛是容易理解的,毛泽东建立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剥夺了新老殖民主义在华的巨大利益。中国资产阶级反毛也是容易理解的,毛泽东建立的平等均富 的无产阶级专政,剥夺了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甚至,新兴的官僚买办资本家利益集团反毛也使可以理解的,毛泽东思想意味着随时可能发生新的社会再分配。毛泽 东的两个主体性思想具有鲜明的立场。有立场的东西,一般很难“普世”。


笔 者使用非毛和非非毛这样的特定用语,是为了给一些人留有余地。非,可以理解成为批评,这和反对并不完全相同。非非,可以理解成不赞成也不批评,就是维持中 立。笔者知道,非和非非的人当中,多数人属于认识问题。反就不同了。反有两种:一种是反对人民主体性,他们是人民的敌人;一种是反对国家主体性,他们是民 族的败类。跟敌人和败类,没有什么好说的。


前 文所说的历史的轮回,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宿命论。毛泽东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压迫越沉重,哪里反抗越激烈。这不是宿命论,这是历史发展的 客观规律。被压迫的人们,想念毛主席,重新寻回毛泽东思想,这一点儿也不奇怪。况且,重新寻回毛泽东思想的恐怕也不仅仅是中国人。


非 非毛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这种特殊现象有着某种历史的必然性。中庸之道历来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在特殊时期,求同存异,以求得国民经济的快速发 展。这种权益性策略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然而,非非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立场。要知道,人民主体性和国家主体性绝对不是普通的立场问题。不敢肯定和认同,很容 易就滑向反对。一个人偶尔蹲在墙上,不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人数十年蹲在墙上,一定是有大问题了。一味地蹲下去,恐怕是要出局的。


笔者非常认同子思的观点。子思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笔 者最折服这两句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是政治哲学的最高境界。这才是中庸,这才是和谐。中庸和谐难道不包括对毛泽东思想的兼容并蓄吗? 一些人太狭隘了吧?不能将人民和国家并育,而是与人民和国家相悖,单纯地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这不是中庸。你既然脱离了中庸,却要求别人克己复礼。这 实在是有点儿不厚道。所以,老百姓无法接受孔子,他们需要毛泽东。


当 然,笔者反对进行简单的历史轮回。毛泽东思想也要与时俱进。我们需要重建人民主体性和国家主体性。我们不需要再次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我们可以 找到建立人民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二十世纪在中国发生过的事情不需要重演。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民主体性和国家主体性需要新的内涵和新的实现方式。笔者相 信,中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有发展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的能力。充分用运用这种能力,就可以结束非非毛们的历史性尴尬。


其实,人民主体性是民主的真正内涵,国家主体性是共和的真正内涵。如果二十一世纪存在普世价值的话,这两个主体性才是真正的普世价值。笔者认为,当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之后,新毛泽东思想就有可能成为普世的价值。


笔 者最近感到深深的忧虑。笔者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社会的躁动不安。笔者认为,非非毛们必须马上从墙上下来。中国思想理论界正在陷入严重的分歧和对立。这种 分歧和对立,将会使社会出现撕裂和冲突。笔者再说一遍,中庸之道,是持载,是覆帱,是并育,是并行而不相悖。大政治家是不会王顾左右而言它的。大政治家应 该有化育共生的勇气和能力。大政治家应该有俯察世界的宽度和衔接历史的高度。


最后,笔者借用佛祖的话来结束全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