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三十年:求破中美军事关系怪圈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浮沉三十年:求破中美军事关系怪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28 00:41:51  













陈炳德此次访美至少表明两军关系终于迎来又一个相对平稳期。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环球》杂志分析文章指出,时隔七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再次访美。无论乐观者如何看好中美军事关系回暖,也不管悲观派怎样强调两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陈炳德此次访美至少表明两军关系终于迎来又一个相对平稳期。

而如果在中美军事交流的大背景中审视此次访问,就会发现这个“平稳期”来之不易。

事实上,过去三十多年里,中美军事关系跌宕起伏,交流中断又重启达六次之多,暴露了两军关系敏感脆弱、不堪一击的现实困境。

十年蜜月期

军事关系在国家关系中具有特殊意义,常被称作“风向标”和“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由于中美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深刻矛盾,两军不仅不可能有任何友好交往,相反还是朝鲜、越南等战场上的对手。

两军交流大门的打开,是在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带动了两军关系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蜜月期”,两国各级别、军种的军事代表团互访络绎不绝。

首位到访中国的美防务高官是时任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1980年1月,这位美国著名核物理学家对中国进行了五天访问,得到了邓小平副总理、 徐向前元帅、耿飙副总理和外交部长黄华等人的会见。布朗访问后发表声明说,美国将向中国提供新的技术,但不是提供武器,虽然其中某些技术可以用于军事目 的。


这年5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的耿飙率团访美,陪同访问的有副总参谋长刘华清。为显示诚意,美方特意安排中国代表团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

在航母上,中国军事代表团不仅参观了舰载反潜直升机、防空导弹和美国海军当时最先进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还走进了航母飞行指挥室,观看了美国海军飞机空中表演。刘华清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登上航母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里根任内的国防部长温伯格是公认的鹰派人物。1983年温伯格首次访华,在与中方第一次会谈时,并没把中国放在应有的战略位置上。第二天再会 谈,中国国防部长张爱萍单刀直入:“如果美国到亚洲打仗,你对中国的作用有什么高见?”温伯格不得不承认:“你们当然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 温伯格 1986年再次访华,是第一位两度访华的美国防长。

1984年张爱萍访问美国,打开了中美军事技术合作的闸门。此访期间,两国签署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议》,这是中美首个军事技术合作协议, 为今后两军合作走上正轨打下了基础。此后,美方甚至主动提出在一些敏感领域与中国合作。美军向中国军队出售了当时美国非常先进的“黑鹰”武装直升机,承诺 帮助中国空军改进和升级歼—8战斗机。

在中美军事交流中,海军是两军互访最多、交会面最大的军种,而中美海军的交往也始于80年代。1986年11月,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莱昂 斯上将率领“里斯夫”号巡洋舰、“奥尔登多夫”号驱逐舰和“伦兹”号护卫舰,共894人,抵达青岛港,实现了美国军舰对新中国的“处女航”。


这个时期中美两军交往之热络,仅从1988年就可窥见一斑。这一年,美国国防部长卡卢奇、空军司令、海军陆战队司令和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等军方重量级人物悉数访华。

“从1979年两国建交到1989年初,两军关系得到稳步发展。两国国防部长实现了互访,两军高层开展了对话,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并建立了两国军事关系未来发展的框架,为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打下了基础。”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说。

制裁、台海、炸馆、撞机

风云突变。1989年成为中美两军关系史的分水岭。

由于中国春夏之交的那场政治风波,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于6月5日宣布对中国进行“制裁”,两国关系全面倒退,两军交往也戛然而止。时任中国国防 部长秦基伟之前收到的访美邀请也化为一纸空文。还未完成的美国帮助中国改装歼—8战斗机的项目也就此结束,那架尚未安装好“五脏六腑”的样机也因此一直沉 睡在美国飞机制造厂的厂房中。

冰冻的军事关系在1994年开始融化。这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徐惠滋访美,两个月后,美国国防部长佩里访华,标志着中断了5年的两军高层交往重新恢复。

可惜,好景不长。1995年5月,克林顿政府悍然宣布同意李登辉访美,打破了将近17年不准台当局最高层领导访美的“禁令”。中美关系降到建 交以来的最低点,而正在恢复之中的两军交往也因此告停——中国空军司令员于振武第一时间中断了在美国的访问,国防部长迟浩田推迟访美。

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导弹发射演习,震动美国朝野,美国派出航母战斗群通过台湾海域。两军关系再次剑拔弩张。


随后在双方努力下,两国关系的大局开始转暖,带动了两军关系由“阴”转“晴”。国防部长迟浩田在1996年12月实现对美国访问。

此访期间,中国军人的高水准也让美国佩服不已。在美军胡德堡基地,美方安排迟浩田一行参观新型坦克,并请他们坐进去看看。迟浩田熟练地戴上头 盔,套上军靴,穿上防弹衣,进了坦克。美方在介绍完坦克的性能及电子系统后,提议迟浩田试射一炮。迟浩田没有推辞,坐在仪表前,调整瞄准镜,对准目标开 炮。对讲机里马上传来报告:“目标的距离是1500米,一发命中!”随后,副总参谋长熊光楷、广州军区司令员陶伯均等人也相继开炮,均命中目标。

1997年3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哈尔滨”号、“珠海”号和“南仓”号先后访问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和圣迭戈港,填补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未访问美国本土的空白。

“中美双方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这是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期间,中美元首宣布的重大军事举措。中美两军一些机制 化磋商也在这一年启动。两军就加强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人道主义救援和减灾、军事环境保护以及互派观察员观摩对方联合训练演习方面开展合作等诸多方面达 成协议。

然而,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再次开了中美关系的“倒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随即宣布推迟中美两军高层交往。

当“炸馆”事件影响逐渐褪去,两军开始通过重启机制性磋商和访问恢复关系。2000年,中美两国副国防部长级防务磋商、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 等照常举行,美国从防长科恩、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到太平洋总部司令布莱尔和海军部长丹齐克纷纷访华,两军关系几乎要恢复正常。

但表面的平静下面,一场危机正在酝酿。美方舰机长期对中国大范围、高强度的侦察活动,早已为两军埋下了擦枪走火的导火索。2001年4月1 日,美国驻西太平洋的侦察机闯入中国海南岛附近上空,中美两军军用飞机相撞,两军关系降到“冰点”,军事交流和互访活动全面叫停。变本加厉的是,这期间, 美国还宣布向台湾出售大批先进武器,作为抗议,中国曾拒绝美国军舰停泊香港。


“9.11”后十年的三大绊脚石

就在中美有识之士苦苦寻觅“破冰”良方时,纽约世贸大楼被炸,突如其来的“9.11”事件,推翻了既有的国际格局,改变了美国的军事战略部署,也迅速挽救了中美军事关系,并将两军交流推向了新的层次。

2001年9月开始,两军不仅重启了定期磋商机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2003年中国国防部长曹刚川访美,表明中美军事关系回升向好。

随后数年,两军关系在高层互访、机制性交流等共同作用下,保持良性发展。2005年10月,就任美国国防部长四年多的拉姆斯菲尔德第一次访问 北京。访问期间,拉姆斯菲尔德参观了第二炮兵司令部,这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向外军领导人敞开大门。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与中国频繁接触,曾在 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的不到一年时间里两度访华,并首次邀请中国代表团观摩美军在关岛举行的军事演习。

2006年7月,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访问美国,因为他是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美国媒体纷纷称之为“自2001年撞机事件以后访美的中国最高军事官员”。

到了这年秋天,中美军事交流终于告别“纸上谈兵”,实现了20多年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务实性交流——首次中美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分两个阶段,两 国海军舰艇编队参演,分别在美国圣迭戈附近海域和中国南海海域举行。虽然只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搜救演习,但也拓展了两国军队、特别是两国海军之间务实性合 作的内容。

2008年2月,中美国防部还签署了《关于建立直通保密电话通信线路的协定》,酝酿10余年的中美军事热线“修成正果”。


但仅仅八个月后,2008年10月3日,在快车道上奔跑了7年的中美军事交流,因为美国政府向台湾当局出售价值约64亿美元先进武器的计划,而再次“脱轨”。两军关系再次陷入僵局。

2009年初,由于奥巴马入主白宫,美国新一任政府展示出了修补关系的强烈意图,两军关系开始缓和。当年底,奥巴马访问北京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有相当篇幅专门谈及中美两军关系,并列出了2010年两军高层互访计划,包括陈炳德访美。

但2010年1月,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美方再次宣布对台军售,总价值达历史第二,稍低于2008年那笔军售数额。忍无可忍的中国军方,第一个反制措施就是取消部分交流项目。

事实上,美国借口《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持续军售,一直是横亘在中美两军之间的一个巨大障碍。据统计,在中美建交后的30多年里,美国已对台军 售二十多次,价值约400多亿美元。而2008年和2010年两次对台军售就高达128亿美元,明显违背了1982年中美签署“八.一七公报”时美方承诺 的“在规定期限内逐年减少以至停止售台武器”。专家也指出,如果美国不从根本上放弃对台军售,中美军事交往迟早还要触礁。

除对台军售外,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钱利华指出,另外两个“绊脚石”分别是美国舰机对中国的侦察活动和美国《2000财年国防授权法》及其“迪莱修正案”等限制两军交流的法律。

正如一些中国军事专家分析,中美三十多年的交往历程具有这样一个“波动规律”:升温——受挫——降温——恢复——再升温——再受挫——再降温——再恢复。目前,缺乏战略互信的中美两军,其交往仍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