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一家
1938年农历四月十二日, 外曾祖母正要出门去洗衣服, 突然听到一声炮响。日本人上山了, 日本人来了!多时的担心成了现实。外曾祖母立即把手中的一大筐脏衣服一撂,搁在走廊边。马上带领全家逃难。
外曾祖母正在二女儿家里。事实上, 她总是轮流在两个女儿家。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吕宋。 她的二女儿是我的外婆。外公在南洋。外婆正在坐月子,阿华阿姨还有一星期才满月。 家里还有六岁的姨母阿鸾和一岁的妈妈。外曾祖母是这一家子的主心骨。这里也是外曾祖母的娘家, 她把女儿嫁回了娘家。
外曾祖母是个能干的女人, 是个乒乒乓乓像鞭炮一样响亮的好女子。她的手脚真好呀。她立即把一家大小,行李细软移出厅堂。她返身进入厅堂,从里面把两扇结实巨大的大门紧紧拴上。一双小脚没有妨碍她,她迅捷地进入西边的前房,即西边靠南的卧室,从梯子上了阁楼,我们称半楼子。卧室的半楼子直通外面走廊的半楼子。外曾祖母从那里下到了地面, 她这一年五十七岁。
外曾祖母的敏捷意义深远。数年后, 他们逃难回来时就会发现。
姨母婆一家
姨母婆一家正由他们村向外婆家靠拢。 姨母婆是外婆的姐姐。 她和姨母婆丈带着他们的三个儿子急速前进。姨母婆丈是吕宋客,正回乡探亲。三个儿子, 老二老三 八九岁。 老大皮仔十来岁。 皮仔非常皮, 他差点给这次逃难之旅带来变数。
他们赶到外婆家, 外婆家已经人去厝空。 厝边的远房堂伯母闻声出来, 说:“去了, 去了,”。 姨母婆问: “婴儿呢?”。堂伯母说:“背去了。” 外曾祖母已经带着一家人去下洋了。
下洋在大陆。 事实上, 日本人要上山的传闻由来已久。 外婆和姨母婆以及其他亲戚,怕日本人来, 早先已经逃到下洋租房住下,日久无事才又回来的。 所以, 他们都知道要去哪里。
现在,姨母婆一家继续向下洋转移, 前去与外婆一家会合。
日本登陆点下保
阿赛外婆说, 可能今天日本人要上山。“还是把这囡子送回去好。” 阿赛是家中长子。 她外婆向邻居借了一辆自行车, 着人立即送阿赛回禾山。
那日中午,日本人果然上山了。据传,当地的国民党守军全部战死。
十三年后, 男孩阿赛会娶阿鸾姨母为妻。他将成为妈妈的姐夫, 我的姨母丈。
从大陆看过来
二十年后的1958年, 妈妈托大跃进之福,离开厦门岛,进厂当了工人。工厂在大陆上。一个曾营村的村民告诉她, 在1938 年的
村里的甲长,正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打开寺庙,铺床铺草,准备接待逃难的同胞。
十三港的船
外婆和姨母婆一家在下洋会合了。姨母婆丈打听到, 当天有一班十三港的船要到香港。这是最后一班去香港的船了。姨母婆丈如果要回南洋,只有这个机会。香港邮路畅通,可以保证收到南洋的汇款。
两家人共十人,浩浩荡荡到了厦门轮渡。要先坐小船,小船再摇到大船上。要上船了,皮仔跑不见了。
皮仔是姨母婆的长子, 不过,不是亲生的, 是养的。当年,姨母婆头胎生了个女儿,不久死去,姨母婆很忧伤,就买了亲戚家的皮仔来养。外曾祖母对这个外孙疼得入命,有了亲生的孙子孙女后也没改变。
现在, 皮仔不见了。 外曾祖母一直哭, 她说:“皮仔不去,阿嬷不敢去。”。外曾祖母不走, 两家人都走不成。 妈妈感叹说, 皮仔真皮呀, 不是我们家的种, 就是不一样。皮仔的两个弟弟就老老实实。
皮仔最终跑回来了, 外曾祖母破涕为笑。21 年后, 我们会庆幸外曾祖母已然去世, 否则, 她将为皮仔痛断肝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