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不列颠岛的苦工生涯——《南太平洋祭》(17)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第三章 残酷的战俘劳工岁月(3)

 在新不列颠岛的苦工生涯

 中国战俘劳工在亚包所做的苦役及经受的苦难,与日军在当地的战争态势密切相关。

  早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就已计划要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亚裔战俘,以应其战时之需。因此,在战争初期俘获大批的盟军战俘之后,日军便将他们分别送往日本、台湾、朝鲜、满洲、海南岛等地关押做苦工,而仍留在东南亚的战俘,最著名的就是将其大批送往泰国与缅甸边境修筑铁路。

 新不列颠岛是日军在西南太平洋的前线基地,凭据亚包与盟军在新几内亚及所罗门群岛等地争夺激烈,对于附属军队的特殊劳力需求很大。这些特殊的劳力被编成各类不同工种的团队或服务队,直接附属于日军部队,虽然置之于前线,但不属于战斗部队,而是这些战斗部队的附庸,为其服务。仅以亚包为例,在这个日军陆海军要塞及其周围地区,自1942年底开始,日军就将大约7000名左右在新加坡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俘获的英属印度兵和荷属印尼兵战俘陆续运送至此;并且为了避免外界对其违背日内瓦战俘公约的抨击,日军还以“假释”的名义,将这些身份不同的亚裔战俘视同劳工,编为不同性质的日军辅助团队,的土地和海洋服务队、建筑队、运输队等等,为日军修筑公路、修建和养护机场、伐木、挖掘战壕掩体、防空隧道,在港口装卸货物和弹药军火,以及为物资供应日益短缺的日军捕鱼、种植蔬菜粮食等各项劳务,以补充其日常所需。[1]

 进入1943年,随着美军空袭力度加大以及对盟军随时可能登陆攻占亚包要塞的恐惧,日军第八方面军司令部在亚包东北方20公里的地域内修筑地下要塞,在地下修筑兵营、工厂、飞机库,把9万至10万多日军全部潜藏在地下。居住区里有居室、办公室、会议室和食堂。而居住区之间,则挖掘隧道予以连接。实际上,每个居住区就是一个洞窟,能住进1000人以上。连接各洞窟的隧道,总长约计370公里,足够日军10万左右的军队生活、起居、贮藏物品、作战等活动的需要。与此相适应的是,日军的野战医院和兵站医院也经过特殊设计,可以得到日光照射,遇到危险便能转移到地下病房去。要塞炮兵阵地的设计最费苦心。因为需要向敌方射击,不能完全潜藏在地下,但又不能暴露于野外。于是,日军便在地下或山麓的洞窟里铺设运送大炮的铁轨,需要时便推到地表轰击,击毕缩回。日本的军工生产人员还在洞窟内利用亚包市闲置不用的自来水管和下水道管,制造了200门迫击炮、300个火焰发射管及几万发炮弹和枪弹。在强大的盟军围困攻击下,亚包的日本人利用大批亚裔战俘的人力资源并在他们的协助下, 10万左右的日军官兵构成了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地下王国。[2]


日军第八方面军在亚包及其附近的兵力部署图。
[3]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战俘被日军强运到亚包,与其他的亚裔战俘一道,成为日军在西南太平洋战场前线的特殊劳工,成为日军构筑亚包要塞的牺牲品。


[1] 详见Maekawa Kaori, Forgotten soldiers in the Japanese army:Asian personnel in Papua New Guinea (Symposium paper)

[2] 参阅李庚辰、赵尚朴:《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秘史——兵分两路美军开始大反攻 围而不打日军困守拉包尔(连载之十四)》,载《环球军事》2003年第2期, 52-53页。

[3] 出处:[War Crimes - Military Tribunal - IMAMURA Hitoshi (General)AWC 2121: Unit - 8th Japanese Army Group: Place and date of Tribunal - Rabaul,1, 2, 5, 9, 12, 13, 15 and 16 May 1947], A471 81635 Part B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