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王一鸣 摄影/龙国雄(2011-08-20)
陈建坡的《鱼图》是甚具后现代风格的中国画。 |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Mona Lisa Smile)里,一群艺术系的女生讨论起当代艺术的存现价值,其中一人炫耀说家里收藏着一幅梵高(Vincent van Gogh)真迹,立即引来其他人侧目。茱莉亚·罗拔丝(Julia Roberts)所饰演的讲师则拿出50年代流行的大众艺术玩具Paint By Numbers,说:“现在要成为梵高很容易,只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几分钟内就踏上了成为艺术家的道路,我们此刻竟不断用这样的方式复制他的作品。”
虽是趣话一则,但也正是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名家复制画开始在美国进入了家居装饰,这正好对比华人社会里惯于在家中悬挂名人字画的传统。当然,无论是名家大作、还是小众趣味,都能显示出家居布置者本人的性情和品位。
走进建筑师郭应良(54岁)位于李斯路(Leith Road)的半独立式洋房,占地2600平方英尺、高达3层半的居住空间里,视觉范围内总共悬挂了10多幅大小各异的画作,“抬眼即画”令整间屋子弥漫着一股艺术气息。
郭应良(左)与陈建坡积极把画作融入家居装饰,左右两面墙挂的是他们的作品。 |
客厅墙壁正中流出了一汪碧水,星罗棋布的泛舟里升腾起点点江火,掩映在帘笼似的枝桠间,赤火金光、明暗相照,别有一种深邃幽远的美感。记者向郭应良询问这幅油画的作者,郭应良不好意思地说:“是我本人的拙作,不值一提啦”。原来,专职建筑设计的郭应良,闲暇之余颇好弄彩,寥落几笔间其实是业余练画几十年的功底,怪不得画工别有韵致。郭应良的工作需要为发展商设计样品屋,而发展商有限的预算下常常少有盈余来添购作为装饰品的画作,郭应良笑说:“所以我就自己上阵,涂涂抹抹几幅来充数;不过,我必须说,我对绘画是一直都有浓厚兴趣和钻研之心的。”
谦称私作是“鱼目混珠”,郭应良解释说:“我师承自陈建坡,陈老师的画才是我房间中的点睛之作”。郭应良不但向本地知名书画家陈建坡学画,更出于对陈建坡精湛画技的欣赏,向他定购了四幅不同时期、不同主题的作品用于壁画装饰,他认为这些画作为自己的家居大为增色。“陈老师以水墨画起家,但他的画跟一般的中国画又不同,是有突破性的中国画,他的深厚功底使得中国画既藏古朴底蕴、又显新派走笔,相当有现代感,因此符合我对现代华人居家的想法。而且,我也常常用陈老师的画去为其他私人住户设计,每每都能被这些画激起创作灵感。”
建筑师郭应良与画家陈建坡告诉你艺术品该如何深入大众的家居生活。名家大作或小众趣味,如何显示屋主的性情和品位。 |
静止于墙面 跃动于家居
眼见个人置业日趋繁荣,也亲自盖了许多住宅,但郭应良觉得“有外无内”的房子在本地还真不少:“室内装饰是家居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环,但以我多年为发展商和个人客户的设计经验来看,我总觉得时下的室内装饰实在没有什么新意,艺术元素的缺失是很明显的,愿意从文化层面来拉高自己住宅品质和生活情趣的人还没有那么多,我觉得这个不大合逻辑,因为几百万甚至几千万购得的房子,装修看似豪华,却没有文艺内涵,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郭应良接着说:“过去,人们以为艺术作品很贵、负担不起,现在从经济层面看,这显然已经不是问题,1000块左右,就可以买得到一些既有装饰功能、又有审美新秀艺术家的画作。只是说在意识方面,人们还没有一种真正去亲近艺术和接触文化的思维。所以,我每次在设计住宅时,都尝试推广一种‘融艺’心态——融艺术于家居装饰。我发现也有人处于投资或增值目的,乐得收藏艺术品,但不舍得摆放,偶尔才拿出来看一下;我个人就比较推崇艺术跟生活的相融,就是那种随处得见的感觉,将自己包围在一种艺术的氛围里——毕竟,艺术最大的作用,就是纯粹的欣赏和享受。”
从挂复制画开始
陈建坡相当认同郭应良的观点,画家让画走入居家,比起藏在博物馆和画廊中,更能拉近艺术与人之间的距离。“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前景,但艺术品深入大众的家居生活中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陈建坡的《荷花》,展现中国传统彩墨画的全新魅力。 |
回顾装饰画在本地家庭中的演进史,陈建坡觉得相当有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文的渐变和时代的进步:“从挂家庭合照凝聚家族情感,到出于偶像崇拜的心理挂明星的照片,再后来因为个性表达而挂一些招贴画(poster),慢慢又从市场买到从中国来的一些商品画用于张贴,这些画很便宜,一般人都可以接受。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美学涵养的累积,将会有更多的艺术作品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必然。虽然也有人单纯追求风雅,挂了一些与家居品味极不相合的梵高、莫奈的复制画,但有接触总是好的,不能说他们‘附庸’。我相信从挂复制画到挂原作之间的鸿沟,终会因精神层次的晋升而得到跨越。”
但陈建坡不认同画作会因为成为家居装饰的消费品,向商业化过度靠拢,从而丧失纯本的艺术尊严,他说:“我在一些欧式格调的家居中也看到非常古典的中国画,不但不觉唐突,反而能凭‘极西极中’的对立和差异,烘托出一种现代家居感。我觉得这解开了一个迷思、打破了一个藩篱,艺术毕竟不能够被束之高阁,因为艺术总是需要一个新环境、或者一个新语境的冲击,才能更显现美感和价值。现代家居恰巧能给艺术提供这样一个自由展示和自我解放的途径,艺术因此多了设计感,这不是很好吗?”
陈建坡的《雄鸡》,体现书画同源的况味。 |
各种画风适得其所
环视郭应良家中所选取的陈建坡画作,的确看得出陈建坡画风从传统到新派的转变,其中悬挂在一楼楼梯右墙上的一幅《荷花》,就让人惊叹于国画的全新魅力。泼墨于西洋的卡纸上制造出大片迷迷蒙蒙的晕染效果,是为荷叶;而纯白荷花无论是从立意、还是技法都遵循中国画的风格。西洋荷叶,中式荷花,这不得不让人对陈建坡的泠然新思顿生敬意。
门厅的一幅《雄鸡》则运用书法的线条却又脱离书法的范畴,挥毫凌厉不羁,笔锋乱中有致,以书法构成图画,可堪玩味。
每一幅画都静止于墙面上,却又跃动在意境中,令整个家居“活”了起来!
陈建坡感动于郭应良对艺术的热爱和崇尚,他记得30多年前在自己任教的南洋美专里,对彼时正学画的郭应良“训过话”,但前些日子,郭应良不仅自己再次回到陈建坡那里学画,更带来了儿子,一家两代,都同样痴迷于绘画艺术。
床头挂的是郭应良的画,自画自乐,这也是他的生活趣味。 |
移步于每个房间中,郭应良一一介绍着:这幅是陈建坡老师画的,这幅是梁其栋老师画的,这幅是自己画的,这幅是无名氏画的,这幅是儿子画的——原来,郭应良的儿子也才华洋溢,油画被老爸骄傲地挂在客厅里,父子的画相对而视。“或许五六年之内,我们父子可以办个联展呢,”郭应良笑着说。
这个家,让不由得想起一首诗:“一室无喧事事幽,还如贞白在高楼。天台画得千回看,湖目芳来百度游……”
●本地知名建筑师及画家今明两天将在“My Home国际家居盛典2011”为公众提供咨询服务。时间是中午12时至晚上10时,地点是新加坡博览中心(6号展厅,入场免费)。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