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州的三位现代文化名人了解基督教学校在中国作用

神说:"要有光." 就有了光. --1.3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 1.1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候仁之(1911年12月6日 --),现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祖籍山东省德州恩县(现德州武城县)。1911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基督徒,从小受到基督文化的影响,毕业于德州博文中学,1932年秋经保送投考燕京大学历史系,1940年本科毕业。1949年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侯仁之被认为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1950年发表的“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一文首次阐释了沿革地理和历史地理的区别。他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贡献很大,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变迁等很多重要问题。在北京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侯仁之为保护莲花池、后门桥(今万宁桥)等北京古城遗迹、遗址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12月北大为侯先生举办了100岁大寿。主要著作:《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主编),科学出版社,1962年。《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步芳集》,北京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1年新版。 《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2年再版。 《北京历史地图集》(主编),北京出版社,1987年第一集,1995年第二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出版社,1987年。 “历史地理学概述”,《百科知识》,1988年第3期。 《侯仁之燕园问学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 《历史地理学四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任继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祖籍山东省德州平原县。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 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留校任教。1964年,任继愈接受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长。1978年起,任继愈开始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研究生.1987年起任继愈开始担任北京图书馆(1999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2009年7月11日凌晨4时30分,任继愈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主要著作:《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中国佛学论文集》(合著) ,《中国哲学史论》 ,《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 ,《任继愈自选集》 ,《墨子与墨家》 ,《韩非》 ,《老子新译》 ,《天人之际》 ,《念旧企新》 ,《任继愈哲学文化随笔》 ,《竹影集》

车铭洲(1936 --),原南开大学教务总长,现西方哲学教授。祖籍山东省德州宁津县。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62年北大毕业后,去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任教。历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政治学系主任,法政学院(后改为周恩来政府学院)院长,南开教务长,国家教育部政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将西方的语言哲学介绍到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主要著作:1. 《西欧中世纪哲学概论》, 《现代西方五大哲学思潮》,《现代西方哲学源流》,《现代西方的时代精神》,《现代西方语言哲学》(高等院校教材),《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概论》,《现代哲学思潮与青年思想教育》,《现代西方思潮概论》。译有:《批判存在主义对辩证法的理解》,《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古代辩证法史》等。

三位著名的学者都与基督教和基督教学校有关。候仁之教授年青时毕业于德州博文中学(The Porter-Wyckoff Middle School),这是一所有美国公理会建立并由美国人管理的教会学校。最初有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山嘉立(Charles A. Stanley),明恩浦牧师(Arthur H. Smith),传教士博美瑞(Mary H Porter),博恒理医生(Henry D. Porter),和卫氏姊妹(Ellen Gertrude and Helen Grace Wyckoff )于1880年后在德州恩县庞庄(现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庞庄)建立,1915年搬到德州东区,即现在德州二中所在地。1932年候仁之去燕京大学上学,此时正是美国传教士司徒雷登(John L. Stuart)(见毛泽东>一文)做大学校长之时,也是就是后来的北京大学前身(1952年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调整,北大搬到现西郊,即原燕京大学校址的地方)。博恒理的儿子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于1880年生于中国天津,在山东德州长大,成年后回到美国读书,从美国耶鲁大学神学院毕业后,于1909来燕京大学任教,任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主任。 任继愈于1934年考入燕京大学,正是博晨光任教授和系主任时期。车铭洲教授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宁津县,父亲车润田是一位在山西太谷经商和习武之人,是山西宋派形意拳第三代传人,车铭洲在山西省太谷县长大,小学上的是美国公理会委托孔祥熙在太谷建的铭贤学校(Ming xian for the boys' school)(1907年孔祥熙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拿到美国欧伯林大学(Oberlin)基金回太谷建立的学校),这也是一所教会学校。车铭洲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西方哲学专业,虽然1952年院校调整之后,外国教授离开中国,但是当时的哲学系大多是海外留学回来的教授,象博晨光的好友,著名哲学家冯友兰等等。

三位学者的经历,可以看到西方基督教和基督教学校对培养新中国的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当然由于西方基督教伴随着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它是在一种极其复杂的中国国情下进入中国,而中国广大的民众还分不清洋人,传教士,商人,军人时,通通被看成了侵略者的洋人,从而没有得到中国广大民众的接受,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