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三城记事--温哥华篇
第十九章 安然居住
106
我们在温哥华买房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几经周折。早在2009年3月我们就已经开始买房子了,但一直到2010年7月才买上房子,用了长达15个月的时间。如果我们买上在2009年3月首次看中并准备下Offer 的那个房子,那就是一个只有一层的而且屋龄接近40年的镇屋(Townhouse),每年的管理费多达$3300多元,它和于2010年7月最终买上的这个房子相比低了几个档次。我们最开始买房子是着眼于我们正在经营的这个便利店附近的房子,这将会带来上下班的方便。这附近的房子全部是镇屋,而我们的积蓄比较少,也就顺理成章地着眼于购买镇屋了,尽管我们意识到了镇屋的管理费会越来越高,而房屋本身的升值潜力比较小。
如果不是屡次三番地有意外的人和事介入我们买房子的事情,如果不是我们本身考虑买房问题的视角飘忽不定,我们有很多次的机会买到镇屋,而不会买到最终所买的这个房子。我们坚信这不是偶然的,我们坚信,因为我们在每一天的祷告中都把买房的事情交托给神,而神就为我们成就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次买房子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次次阴差阳错地不成功。而正是这一次次的不顺利、不成功,为最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也使我们看到了神的信实和对我们的看护保守。
先从2009年3月我们首次相中的镇屋说起。这是两室一厅一卫、一层的镇屋,布局不错,位置很好,要价不高,所以我们比较喜欢。而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是管理费太高,每个月是$ 275元。这时的房价是处于低位,并且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比较大。我们准备砍价10%下Offer, 所以我太太去银行商讨房贷的事情。有专业人员对她说,现在都是砍价20%。所以当其经纪人来电话落实下Offer 的价格时,我太太把砍价的幅度从原来说的10% 提高到了20%,以致卖方不能接受,我们也就没有下Offer。
我们不知道主张砍价20%的那位专业人员有什么依据。但很明确的一点是,如果我们砍价10%下Offer, 听经纪人(会讲国语)来电话的口气,卖方可以接受。我们一直期待着卖方能够接受砍价20%的Offer,但一个多月后,该房售出,其成交价是要价的96.1%,也就是买方只砍价3.9%成交。
2009年6月底,又有一个两室一厅二卫的镇屋上市。这房子虽然也比较小,但是分两层,看上去比单独一层似乎较有档次,而且比上一个房子更新,管理费(每月$195元)更低。当然,其要价更高,这是合理的。起初最不能接受的问题是人在二楼走动时地板很响,否则的话,我们当时就会下Offer。一个月内有两次Open House, 每次我们都去看,但单单因为楼板响的问题而没有下Offer。不久,我们的朋友从多伦多来了,说到买房的事情,说到楼板响的问题,他们说楼板响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掀开地毯后多钉上一些钉子就可以了。
于是我们就赶紧让我们的经纪人下Offer。还好,虽然我们耽误了一个多月,但那房子还没有售出。我们既然中意这房子,砍价的幅度也就较小,但卖方没有回Offer,只是口头给回了一个价。在房屋买卖的过程中讨价还价是很正常的,对方回了一个价,我们当然也可以再还一个价,因为双方都有诚意,所以应该能够成交。但在经纪人之间的协商过程中却出现了问题。后来得知,是在这一关键时刻有另一个买家介入,出了一个比卖方回给我们的房价更高的价,所以我们就在买房子的过程中遭遇到了第二次失败。
我们知道,我们从多伦多到卡尔加里再到温哥华,每到关键时刻、每向前迈进一步,都是靠神的引导、看护、保守和帮助。所以,在买房子的事情上我们很自然是不断祷告,祈求神的帮助。在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还是天天祷告,向神祈求。
2009年8月,附近的又一个镇屋上市了。从其所在位置、居住面积、二层的布局和价格等综合起来考虑,我认为比上一个我们下了Offer的那个房子要好。但我太太不喜欢这个房子,因为它和另一排房子是“背靠背”,也就是这房子只有朝南的窗户,没有朝北的窗户。如果不喜欢这种房型,那么可选择购买的范围就大为缩小,因为这附近有很多这样的房子。其实从房间通风的角度看,因为是两层的结构,所以利用自然通风能有比较好的效果。但过了一些日子,我才想起来利用上一个房子的资料和这个房子作详细比较,最终说服我太太接受这个房子,我们决定下Offer 。打电话给其经纪人,说我们打算买这房子,对方说,那房子已经售出了。
这是我们买房第三次失败。好在我们并不急于买房,只是因为房贷的利率很低,我们锁定了5年,而银行所给予的这个低利率是有期限的,而当时的房价又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所以我们一直在密切关注着附近房屋出售的动静,除了注意房产经纪人挂出的牌子以外,我们每天都在互联网上搜索,随时掌握附近新上市的房屋的信息。当然,附近只要有Open House 我们都会去看个仔细,从来不会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