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由治病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祝由十三科的治病方法。在《移精变气篇》里有这样的记载:“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在孫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經上〉也记载着:“醫方千卷,未盡其性,故有湯藥焉、有針灸焉、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導引焉。” 可见古代中医祝由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医疗方法。
从隋代开始,祝由被纳入官方医学范畴;唐代更是在医署设立“咒禁科”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随后的宋元明三朝更是得到很大的发展,可惜清兵入关后,满族信仰萨玛教,清太医院废除祝由科一职,基于这种历史原因,祝由治病一直只在民间秘密流传,被极少数人掌握应用。
从现代人事事讲究科学的观点来看,因祝由涉嫌“符咒”,难免被笼上了某种神秘色彩,尤其是《宋淳熙秘藏善本祝由十三科 手抄本》篇首的“太上戒语”规定的“五不治”,即:“不诚不敬者不治,毁谤天医者不治、疑信不决者不治、重财轻命者不治、符咒不合不全者不治”等。因此,被人视为异瑞邪行,斥之为迷信。实际祝由十三科乃是古代人民在未能“详乎脉理、深原五行、详察五脏”的情况下,“贫不能参苓”而将天象运转,地脉俯和,神归气伏,返还太极,纳气功于图形(符咒)字样(符字)之中,运气干笺,运气于口舌,或噀水或布气以畅发真阳、驱病疗疾。
祝由有一种信息物质的存在,有穿透性。祝由各有门派,一般都是咒语,古言符号,真言同用,符是符号语言,咒是语言符号,互依互存,相得益彰。祝由的特性和功效是多方面的,利用祝由可传递、接收、凝集、储存宇宙信息为自身和他人治病。而且施术者、患者皆敛心神,息杂念,做到相互神气交流,移气于纸,移气于墨,移气于水,木者元气动极,患者引之而归。《性命圭旨》曾写到:“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心地清静,天人感应、祖师天赐照灵,威力更大。祝由治病简单,方便,快速,不消耗自身精气,以发挥宇宙信息应有的能量,对治疗疑难怪病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古曰:“法中之要,非传于符,非泥于咒,先以我之正气,合将之灵,但居二斗之中,定光之内,吾以神气相贯,合将为将,由万病具消,万邪宾服。”这就是祝由的最好释义。祝由十三科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重视,被研究、被推广。
古曰:“法中之要,非传于符,非泥于咒,先以我之正气,合将之灵,但居二斗之中,定光之内,吾以神气相贯,合将为将,由万病具消,万邪宾服。”这就是祝由的最好释义。祝由十三科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被重视,被研究、被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