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园丁槟郎
11广电 刘佳伟
上大学的第一学期便有基础写作学课。来上课的是李槟老师,他自我介绍,称他的笔名和网名叫“槟郎”。槟榔?是吃的那个槟榔吗?顿时教室里全班同学在议论纷纷。又听到老师在补充说明:不是吃的槟榔,李槟,男人也,槟是名,郎是性别。紧接着他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并要求我们不要把“郎”字添上木字旁。
就这样,一个奇特的开场白让我对这位槟郎老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仔细端详起来。他大概四十岁吧,身材不算高,一身黑衣,加上他那个性的头发,隐隐中给我一种民国时期公民的感觉,再配上他那副黑框架的眼镜,一股特有的书生气息就展现出来啦。总体来说,他的确像是保留着民国时期大学教师的气息,而与我们90后相异得太远。
槟郎老师上课的方式很独特。每次课之初,要抽点名,既是考勤,也是复习考核上次课所讲的内容。写作课是例文与理论结合起来讲,常常带着我们赏析同学们交上的文章,也偶尔拿出他自己的诗文作为例文。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上的文章,再喊同学起来点评,他自己引导和总结。我读了槟郎老师的诗文,特别是爱情题材的,起初觉得有点矫情,处处透露出一股柔情太柔,并且不乏较直露的感性,对于我们这些刚有中学里走出来的青春男女有点不好意思,但当后来了解到槟郎老师经历后,才渐渐明白槟郎老师作为中年人而特别浓烈的柔情。
槟郎老师出生在贫穷的农家,上学时很艰苦也很勤奋。工作后,做过中小学教师,也进过监狱工作,然后通过考研跳到了外省都市,在我们学校当了大学教师,曾被单位公派到韩国的一所大学当外教。我总觉得他的经历很丰富,也许正是这些丰富的阅历给予他不一般的感触,变得情感相当丰富,这恰恰是搞文学教学和写作的人所需具备的。
槟郎老师有时也会比较严厉,但严厉中又透着一股宽容。记得最后一次基础写作课,一些同学迟到了,老师等了一会还未到,便将教室前后门锁上了。迟到的同学终于陆续来了,只能在教室门外呆站着。还是老师心软,不一会儿又将门打开了,并且只是小小地批评了一下。其实,槟郎老师一直很和蔼,不会过多地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多鼓励。
对了,槟郎老师很注重课堂的创新,一直在探索师生如何互动的最佳办法,这应该是晓庄校训“教学做合一”的具体体现吧。这就是槟郎老师,一位可爱的园丁,但记着是槟郎的“郎”没有木字旁哦。
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