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结果,西方人重视过程。
遍野
中国人注重结果比西方人要强烈,而西方人注重过程比中国人要强烈。我们先从一些简单的现象来说说这种不同的偏重。 然后说说这种不同的偏重是怎么来的,最后再把这种偏重延伸到其它方面。 要说明的是,不是中国人不看重过程,不是西方人不看重结果。 而是,当把中国人和西方人相比较时,会有差别。在此,不去评论这种现象是优是劣,只是中性的归纳式的讨论其成因和影响。
在东方人看来,过程不是很重要的,结果是最重要的。过程不仅仅不很重要,有时候还是不可琢磨的,或者是不愿提及的。 西方文化会把过程看得和结果同等重要, 甚至过程有时比结果还要重要。
例如,交男女朋友。西方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很少想到会不会结婚,而是把重点放在交往过程的享受中,只要有感觉,就会交往下去。西方人在找朋友的开始,大都会描述自己的爱好,兴趣, 因为西方男女的交往是以享受过程为目的的。如果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这个交往过程就会“了无趣味”, 就失去了交往的意义。至于会不会结婚,并没那么重要。 中国人则重视交往的结果,甚至有些中国人认为,“恋爱不结婚,等于耍流氓”。 所以在交往男女朋友的开始,就要过多地考虑结婚这个最终目的的可能性。所以中国人在找朋友的开始,会多描述身份,地位,甚至房产,存款等所谓的硬件东西,因为是以结婚为目的的。过程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到一个餐馆就餐,中国人很重视饭菜的质量和数量。中国人评论一个餐馆的好坏很多时候是以饭菜的质量和数量作为重要的标准。有时你会听到中国人这么说,“那个饭馆真不错,几圆钱给那么一大碗”。 西方人重视过程,也就是在就餐的过程中服务的质量好坏如何,色调,音乐,包括服务生的问候,添水送菜等等,至于对饭菜的质量和数量,看到反而没有那么重。西方人评价一个餐馆的好坏很多是看其服务的程度和就餐环境的格调,因为这和过程息息相关。
在一个公司作项目。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只要你把该作的都作到了,例如经常召集会议,作讲座,向领导及时汇报项目的进展,必要地联系好各方面的关系,看起来轰轰烈烈,又随步就班, 但是最后的结果不怎么理想。如果你的上司是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你将不会有什么大事。 但是如果你的上司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人,你的日子将不会很好过。 因为西方人重视过程(e.g., Team work),又因为你没作错什么。 而东方文化重视结果, 你没有你老板想要的结果。
有的时候西方人要的就是那种过程的参与感,结果反而不那么重要。例如选举,参与了,没有作弊,过程合理公平,他们一般都会很容易接受。由于对过程的重视的原因,西方国家正常选举的过程自然是十分严格的,除了竞争机制之外,还有制衡、纠错以及法律的配合。例如,反对党和媒体揭发选举中的弊端,有关法律以监督和纠正选举中的舞弊行为。选举监察监督的内容还有:竞选经费,竞选行为,选举人行为,选举工作人员行为等等。 而中国人则看重的是选举的结果,为了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会用很多不正当的手段,常见到的是贿选,例如当年民国的曹锟等人。为了胜选,很多候选人还拜神弄鬼,亲吻大地,扫街拜票,甚至搞个枪击暗杀什么的。因为他们要的是结果,什么合理公平,什么公里正义,都视为无物, 或者不得不为之。自然对选举过程的配套措施也相应的很不完善。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不完善还是有意而为之,即给自己或自己利益集团一方留下必要的,可以干涉选举过程和结果的窗口。
在西方,程序法很全面。相对于实体法来说,西方的程序法至少要比中国的程序法复杂,和完善的多。一个案件的审判,如果程序过程没有什么瑕庇,他们大都会接受。很著名的一个例子是OJ Simpson “谋杀案”的审讯,对很多美国人来说,结果是出乎他们意料的,但是和他们谈起来,他们认为审判程序合法,结果是可以接受的。西方有些上诉法院的法官,主要会检查下级法院的审判程序是否合法,对于事实的认定和依法的根据一般会尊重下级法院审判结果。例如,在初审没有进入法律程序的证据不会再允许再在上诉法庭出现。
对过程和结果认知差别的文化和社会原因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是什么原因引起这种思维或考虑问题的差异?和苦难文化有关。 和中华民族经受过多的苦难,频繁灾害有关系。有统计表明,中国的灾害和战争发生的频率要远高于西方某些民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几千年来,大约平均每年有一次战争, 还有洪水,火山,地震,海啸,各种疾病,匪患等等。
当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怎么样才能很快地使灾难过去,而不会去细细的品味灾难的过程,或了解灾难发生的原因。灾难的原因在有的情况下会去想想,最好是在很久以后没有痛苦时候。但在很多情况下,灾难的原因会变为“不堪回首”,不愿再提那茬。总之, 在一个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人们的目的性是十分明确和单一的,也是十分强烈的,就是让灾难很快成为过去。
为此,人们会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能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有些手段在平时看来是有违背常识和常理的,甚至是不对的或违法的;但是在灾难发生时,在突发来临时,很多做法的不合常理性质,很多手段的违法性都变得不重要了。 当灾难经的多了,频繁了,偶然性的思维方式就会“被训练”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思维习惯。人们的思维中的目的性因素就变得更强烈了。这样,强烈的目的性,过程的功利性,违反常识的习惯性,和不择手段的可能性,就会成为文化基因而发展和传承下来。在频繁的灾难和深重的苦难中逐步培养了人们的这种目的大于过程的心态。 这种心态在没有灾难时,还会延续,存在,和沉淀。 这很简单,例如,一个在部队服役过的人,在行为和思维上是会有明显的特征的。这种特征并不因为他的转业而很快消失。一个当官久了人的心态并不会因为他的退离休而很快改变。一个妓女很难从良。一个学者从政的艰难等等, 都说明了人们的心态和思维习惯是由人们的生活环境所养成的,而这种心态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环境改变而作相应的改变 (需要时间)。
所以中国人注重结果远远重于过程的文化基因是在中国的多灾多难的环境下形成的。而这种文化基因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思维,习惯, 教育,国家体制,甚至,生养,伦理,饮食,烹饪等各个方面。
相反,在平和,优雅,和快乐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当然会很享受, 人们自然会希望这种环境“无限期的”延长下去。正所谓“快乐嫌夜短,苦难恨天长”。 至于将来会怎么样,会甚少想起,谁管它呢。 还有比现在过程的享受更美好的事吗,还有比现在`的享受更重要吗? 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人们自然会重视过程 ,会很享受过程,而不愿意,不擅长于思考将来的结果是什么。这就是欧美西方文化重视过程,至少过程和 结果一样重要的文化基因的形成的社会因素。
其实,不用说很多,只要考虑一下所谓的富二代, 官二代,和穷苦出身人家的孩子,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或差别,就会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想想他们交异性朋友,或上学的态度,就能明白一大半。富二代肯定会把过程看的重要一些,而把结果看得轻一些(相比较穷困出身的人),因为他们要的是现在的享受,而不是为将来的远景的谋划和吃苦奋斗。他们交异性朋友, 相对来说, 也可能以享受过程为重,而不是谋划着结婚,财产的规划等等事务性,务实性的东西,这一点肯定和他们的上一辈(富一代)格格不入。
对过程和结果认知差别的进一步影响
前面我们提到过几点。现在说说这种思维方式差别在其它方面的表现。 既然我们承认中国人重结果,西方人重过程,那么我们再看看这种思维的不同对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有什么影响。
先看一件小事上的差别
吃中餐,大厨肯定会把菜做好,调理加好, 端上桌后你所要做的就剩一个结果“吃”。而有些西餐, 端上桌子还是不能马上吃, 如果是一大块牛排什么的,你肯定要动刀子先切碎, 很多西餐还要你再根据自己的口味,加调料。 就是说在你吃以前,你还要有一个再“制作的过程”后,才能到最后的结果“吃”。因为西餐的大厨知道食客会享受余下的制作过程,他不想剥夺你在制作过程的享受。 很多西餐的佐料和菜蔬是,你一看就一清二楚的 (那是为你能参与最后制作过程留下的自由度);而不象中餐那样,很多时候,仅从桌盘子里的情况,你不知道你吃的是什么(原材料)。
民主选举,是道,还是器?
就说“民主”吧,中国人和西方人对民主的认知和感受就有差别。人们常常辩论民主是目的还是手段。不同的人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常会争论不休。这就如同讨论吃饭的目的是为了活着,还是活着是为了吃饭一样无聊,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认识一样。
重视过程的很多西方人对选举的感受,会认为是能选举本身就是目的,他们要的就是那种参与感,那种被尊重的感觉, 那种所谓“当家作主”的感觉。当然选举的结果对他们来说也会有乐于和不乐于的区别, 但是他们对选举的结果不会象中国人那样认真的计较。 对于美国选了一个不很聪明的总统,和美国人谈起来,他们有人回答:“American people have right to be stupid。”(美国人有愚蠢的权利)。 他们重视的是能有选举的权利。至少这种权利和选举的最后结果一样重要。选举结束后,常常败选的一方会很快的,并且很愉快的祝贺胜选的一方(至少,不会气急败坏,不会流泪,不出恶言)。 在败选的一方来说, 会有种一个游戏玩结束了的感觉,打完一场球赛,握握手,说声再见的感觉和潇洒 。
重视结果的很多中国人会认为民主是手段, 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这些目的或者是,为了防止腐败,为了监督政府,为了某种妥协,为了执政的理念, 为了合法的执行某种方略,或者是为了某些利益。 所以很多选举前,要做好,摸底,动员,协商的,甚至是威胁利诱的不文明的手段(来达到所想要的结果)。 也因此,有很多所谓的“黑箱操作”过程。 选完了,也会对选举的结果斤斤计较,采用某种方式发泄对结果的不满,甚至会打官司等等。
什么样的人生的是成功的?
或者说,人生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快乐。很多中国人会把成功定义为有地位,有钱, 即所谓的社会身份。很多人吃苦,忍辱,负重,辛劳, 就是为了追求那个他认为的成功。他们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成功,而不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快乐,是他们所认为的将来式的成功。这是重视结果比重视过程的心态的一种直接反映。因此中国人很能吃苦,什么“悬梁刺股”,“十年寒窗”,就是为了有那个金榜题名的结果。很多中国年轻人上大学选专业时,功利性的考虑要远远大于兴趣爱好方面的因素, 就是为了有个“好结果”,对利禄功名有所帮助。常常作父母的有时帮孩子选专业,也是会考虑到孩子将来的生活或者出路的问题,甚少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所谓的成功,努力奋斗,当然这是好的,只是因奋斗付出的太多,他们会活得很累。另外一些人会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包括坑蒙拐骗,违法丧理,那就要真的反省人生“成功”的意义了。 不是说不要成功,而是说为了所谓的成功,如果失去的太多,例如一生的乐趣, 而得到所谓的成功,是否值得。当然在这儿要把那些为理想献身一生的例子除外。
在很多西方人看来,人生最要紧的是快乐,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快乐。很多西方人,常上饭馆去浪漫享受,有人是天天去,有人是每周去。 宁愿借钱,每年都要度假, 至少一次。 还有数不清的各种俱乐部,看不完的球赛,欣赏不尽的音响影像节目。逛不完的旅游胜地。他们期望过好每一天,从不将就对付着过日子。至于将来怎么样,不用操心,只要每一天快乐了,人生才是成功的。 年轻人在选专业时,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就业和出路,但是他们大多会兼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学校所在地的好恶都会考虑到。西方年轻人在选学校时会到哪里看一看,环境呀,气候呀,人文呀,都要考察考察。“要在那儿住上好几年,要过日子,咋能不去看看, 不了解实际情况呢?” 中国大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很少到所填的学校看一看,因为那不很重要。“再不好,几年很快就会过去,用不着去看”,只要学校有名气就行。这就是由于东西方人们对过程和结果认知上的差别。所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人生成功的看法是不同的。
西方节假日很多,一周工作五天还嫌长(听说有的国家在酝酿四天工作制)。东方(至少学校)会嫌工作时间短,学生肯定是节假日都赔进去了,因为中国人认为值得,为了将来的那个结果。
东西方对人生态度的差别
中国人爱攒钱,宁愿受苦,甚至饿肚子也要攒;西方人爱化钱,宁愿借钱也要花, 甚至负债累累。因为中国人看重的是将来有“那么多的”存款这个结果。因为西方人要的是每天的快乐,最后有多少钱,有钱没钱,甚至负债的结果不那么重要。
中国的GDP 确实让很多中国人兴奋了高兴了,因为我们有这么好的GDP“结果”。有些西方国家,人民对他们国家的GDP不怎么知道,也不很关心,他们的每天的实际生活的质量才是他们所关心的。
从生活中的小事中看东西方对过程和结果的差别。
其实,每年春节为什么再艰难中国人都要回家过年,搞得春运就象打仗似的全国大转移,就是中国人对一年的最后结果,看得很重要。西方人每年也有团聚的一说,但是,他们肯定没有中国人搞的这么轰轰烈烈。原因是他们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能团聚,不必要非要等到年底年初。中国人年终的花销肯定比平常的花销大的多,西方人年终和平常的花销的差别肯定比中国人的差别要小。
中国人还有个“落叶归根”的说法,也是一种把结果看的很重的心理因素。 中国人的笑贫不笑娼,不就是重视对最后结果的看法吗(有钱)。中国人还很重视身后的名声,例如,皇帝家族某人的懿号,战死沙场的将士的追认,例如追为什么将军啊,封为什么侯呀,追认的肯定很多。包括悼词,祭奠的称谓等等。我不知道在西方文化中对这些身后的评语是不是象中国人那么特别的重视,和重视的程度如何。
当然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说明, 中国人注重结果比西方人要强烈,而西方人注重过程比中国人要强烈。这种差别源于中国人经受的苦难特别深重, 由此产生很多差异,包括生活,思想,人文,政治,道德观念和行为等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