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纽约,游客必定安排的项目之一,是参观自由女神像。她是纽约,乃至美国的标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八九年,中国的大学生们曾仿照她的形象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一尊青春少女高擎火炬的塑像,可见她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营造巍峨壮观以便仰视来表达崇拜之情的习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球上的每个主要文明都留下了巨大的青铜、铁铸、石雕、泥塑人像的杰作或传说。当看到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美洲等地的高大人像,不难想象古人仰视它们的心情。站立在高台上的纽约自由女神像,继承了古代传统,同时又赋予了崭新的意义,不再渲染暴力、威严与恐吓。
人们尊崇敬仰自由女神像,当然是由于她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象征意义。脚下断裂的锁链铁镣----挣脱专制暴政;右手举起火炬----照亮了自由的道路;左手捧着《独立宣言》----那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对此,不会有人质疑礼敬她是不成熟不理性的愚昧膜拜。
据记载,当年在筹集修建基金时,富人表现得相当冷淡,主要是靠普通民众踊跃捐款,才得以顺利完成安装工程。这应该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自由平等的不同理解与追求,很是耐人寻味。
我喜欢欣赏雕塑,也崇敬自由女神,但是在长久端详熟视后,忽然产生了一些大不敬的想法。如果抛开其他方面不谈,仅从艺术审美角度,我无法由衷赞美。希腊式的长袍固然增添了圣洁的韵味,但也遮蔽了女性的婀娜,益发衬托出体魄的壮硕和庄重得毫无性格的扑克脸,使整体呈现中性的女强人特征。据说作者在自由女神上融入了亲人的模样,而女人的壮硕身体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主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我们本不该去挑剔。但是,一座雕塑,除去姿势,脸部应该是作者创作时用力最多的地方,也是最能透露生动气息的地方。中国古代雕塑尤其注重面部刻画,秦俑自不必说,即使西汉霍去病墓前简约的“马踏匈奴”,那一张惊恐万状的脸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艺复兴时的作品,女性身体纵然粗壮,面庞却无不蕴含妩媚。自由女神像的面部偏于中性,突出以强悍坚持真理,虽然让人肃然起敬,然而缺乏女性柔美,在女神的塑造上不能算是值得称道的精彩手笔。由此再看自由女神,就觉得平庸,缺少创造力的震撼,让我有点失望。
自由女神的火炬象征着光明,但是不无讽刺意味,自由女神出世的年代却是美国历史上最晦暗的一页,对于华人来讲更是漆黑得不见天日。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的经济陷入低谷,于是政治、种族等因素随之震动膨胀,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排外狂潮。在民意的鼓噪下,国会通过了严苛的法案,拒绝贫穷、疾病、罪犯、异议人士,特别关闭针对华、日、犹太、意、匈等族群移民的大门。在女神像揭幕的前四年,1882年,《排华法案》出笼。在前一年,1885年,美国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残杀、打伤、驱逐华人的恶性事件。1886年正式揭幕后,与自由平等精神严重违背的种族歧视仍然横行了大半个世纪,好像女神所代表的自由平等一开始并不考虑华人与黑人的利益。这不能不让人感叹,人类的美好愿望与理想实行起来有多么艰难,迈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掺合着大量血泪的脚印。也许,有人因此而嘲笑自由女神的虚伪,并进而否定自由平等的理念。可是如果因为曾经的伤害而摧毁一切,那不是理智的行为。就算自由平等饱含虚幻成分,毕竟是人类需要达到或接近的目标之一。丢掉自由平等的努力,就不可能废除《排华法案》,就等于承认专制与歧视、压迫是合理合法的。
换个角度,也可以认为自由女神像的建立是对压制自由的抗议。正是由于自由女神的出生背景,才让我可以忽视不计她的缺陷,而觉得难能可贵。在她的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 Lazarus)的一首诗《新巨人》。诗的结尾深情表白:“赐予我吧,那些贫弱交加的人们,那些卑贱蜷缩渴望自由呼吸的人们,那些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人们,那些被无情抛弃拥挤在对岸的可怜平民,全都来吧,我站在天堂的金门旁,为你们高举引路的明灯。” 这首诗颇有“大庇天下寒士”的胸怀,足以让饱受排挤歧视欺凌压迫的人们泪飞如雨了。有了这首诗的强力烘托,自由女神像才真正立起来了,才真正具有了神的魅力。
(附原诗)
埃玛·娜莎罗其(又译作拉扎露丝Emma Lazarus)的十四行诗《新巨人》 :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