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故事(六)从相怜到相恋

第六章       从相怜到相恋

在大学,我们班有几个太原五中的同学。其中就有小南,她就是我的老伴。当时,我和其他人在高中时就已比较熟悉,只是和她不认识。虽然同在五中,我在廿二班,她在廿三班。但她从上海来五中上学时已是高三,只上了一年,时间较短 。高三时上课间操,因为站队相邻,曾注意到廿三班新来一个女生,清秀瘦高,穿一件背带裤,条花上衣,和本地姑娘装束相比有些特别,只是有些好奇,并没有在意。如果知道她后来嫁给我,真后悔当年该多看她一眼,也许能一见钟情。上大学之前她对我的了解也很少,只听说廿二班有个好学生考清华落榜了,仅此而已,这也是后来她告诉我的。初到学校,人生地不熟,大家都是五中高中毕业,人虽不熟,但眼熟,立即就交往起来。尤其是开学不久,出外大炼钢铁的两个月,工余空闲时间,我们几个五中的同学往往聚在一起闲聊,或一起上山打酸枣,看风景,很快就熟悉并成为好朋友。大家有说有笑,小南闲谈时,也谈一些本人和家庭情况,我们有事互相帮助,关系逐渐密切起来。

由于我高考受挫,情绪低落,虽然也和他们相聚闲聊,并一起活动,但往往寡言少语,闷闷不乐。他们也知道什么原因,并不过多询问,怕引起不快。有一天,小南不知道出于好奇还是关心,问起我闷闷不乐的原因。因为已经很熟悉了,我也知道一些她的情况,包括她也高考受挫,但详细情况并不知道。她既然问起,我想我应该真诚地告诉她,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共同语言和相同感受。当她听我诉说真正了解之后,对我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同时她也把她高考受挫的情况详细地告诉了我,倒使我感到她的受挫比我更重,我不仅同情她,更可怜她。

她出身名门,祖父是山西定襄人,黄埔早期教官,外祖父邵飘萍是浙江金华人,京报社长,早期的马列主义者,被毛主席称为老师,后被张作霖杀害。她的父亲是有名的报人,在大公报、益世报 、文汇报当记者,副总编,后调山西大学当教授。她母亲出身名门,但小南幼年失母,从此她在舅舅家或后母家长大,从小受了不少苦。她随父亲在北京上了小学,后随父到青岛、上海上中学。57年又随父从上海到太原,高三时到五中,上了一年后毕业。她学习成绩一直较好,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高中毕业时她很想考医科,但父亲不同意,只允许报师范学院,其原因竟然是经济条件供不起,说“你姐姐已经上大学花钱,你必须上公费的师范学院才行”。一个堂堂大学教授,居然供不起子女上大学,让人不可理解,而且气愤。她不愿意当教师,父女之间发生矛盾。一气之下,她放弃了高考。原本她想工作,正好轻工学院招生,而且全部公费,她就报名被录取,成为我的同班同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听了她的情况,想起我的父亲,他也有三个子女,经济条件比不上她家。但父亲在我们报考志愿时说“只要能考上,到什么大学都会支持”。相比之下,我感激我的父亲,也更憎恨她父亲的自私和无情,所以一开始,对她父亲没有好印象。我俩虽然高考受挫原因和情况有所不同,但结果一样,都受到打击,心情郁闷。但她比我乐观,随遇而安,很快适应了新环境,而我还在原来的心境下生活。她很想帮助我尽快走出郁闷的处境。

于是从此之后,两个人同病相怜,有了更多的交流。我心里的郁闷有了倾诉对象,高考情结逐步解开,话语也多起来,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我也告诉她,不应该过于倔强,处事应当有弹性。父亲不同意的原因中也有后母的因素,应当多沟通。另外可以先考,考上再想办法,何必一定放弃高考机会呢?她也有所感悟,和父亲的关系有所缓和。这样我们从高考受挫的话题逐渐扩大,思想交流也多起来,感到彼此有很多共同语言,是知己,但开始时还没有其他想法。况且,我高考受挫的阴影一直未消,心境很差,也根本没有与女性交往的心情,更没有想谈恋爱的激情。我对小南,当时还只是作为一个五中同学相处。只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高考挫折,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对方,彼此的一些交流能打动对方,使对方感到温暖,直至有什么心思都愿意和对方讲。我俩都有记日记的习惯, 于是从此之后。渐渐地日记成了我们另一个交流方式,一些内心活动就可通过日记表达,而且日记内容逐渐也变了味,彼此已经话中有话,虽然没有表白但彼此已心知肚明—我们已经恋爱了。在近一年的交往中,我们的关系逐步成熟,只是彼此需要一个机会。596月中旬的一天,我们终于表白,人生大事就这样确定了。我们从相怜、同情发展到相恋和爱情。从此之后,我们就开始约会,看电影、听音乐会、看展览、逛晋祠。虽不够浪漫,但很舒心,因为两颗心已到一起。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郁闷的心境已经过去,有雨过天晴的感觉。我们一起玩的过程中照了一些像,那些照片成为我们珍贵的记忆。我们的关系慢慢公开,而学校也不干涉,而且团委书记很喜欢我俩,我们常常去他家玩。由于我俩的学习成绩好,有的老师还将我们相提并论,常常表扬。我俩关系确定后,过了一段时间,她正式向她家说明情况,她父母希望见我,要求到她家做客。我也知道该让双方父母知道,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行。于是这年国庆节放假期间,我俩去了她家。她父母热情地招待我,她后母还把小南亲生母亲和她父亲的影集拿给我看,于是我转变了对她后母的看法,认为她比较通情达理。能不排斥前妻的人,应该还是有素质的。她父亲健谈,谈些政治、社会、学校方面的话题,一派学者风度。她母亲做一手好菜,热情招待我们。我由此对她家看法有所转变,希望她全家和睦相处。后来小南告诉我,她父母对我印象不错。她父亲说我“有头脑”,她母亲说“人老实”,这倒也看的准确,也说明男性重视智力,女性重视性格。一个有头脑又老实的人,当年可能是不少父母挑选女婿的标准。顺利通过岳父母的考验后,小南也必须经受公婆的考验。于是我先拿了小南的照片给父母看,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但他们没有具体表态,只说这是一件大事,要慎重选择,不要一时冲动。后来听说,他们派我姐姐姐夫两人到学校实地考查,想直接了解小南。姐姐姐夫回去汇报时说了好话,父母才正式表态同意。不久我就把小南领回家,正式与父母见面。二老因已有所了解,并没多问,欣然接受了这个未过门的儿媳。

得到双方父母的认可,我们的心里感到踏实,像得到批准书一样。我们的恋爱关系由表白而确定。有一天,小南和我商量,她想把和我的关系告诉上海一个男同学。这个同学的情况,小南曾经多次向我说过。这个男同学是她高中的同学,当时已考入同济大学。小南高中时去上海上复兴中学,他是班长。小南初到上海,不懂上海话,他帮助补课,并一起玩,关系很好。小南到太原后,他经常写信并寄些同学的资料给她,信中也有些感情流露,但并未更多表达,小南也对他有好感,并把对她热情帮助的细节都告诉我。在我和她关系明确后,她准备把情况告诉对方,以此了断,不要耽误人家。我同意她的处理方式。于是她写了一封信,并随寄一张我们的合影。不久,就收到他的来信,以红笔书写,表达对我们的祝福。小南说“红笔就是绝交。也好,从此了断一件心思”。我问她你为什么选择了我,而没选择他。小南说,“他也很优秀,而且比你热情,但我们两人两地不可能发展”。我于是对小南又有了新的发现,发现她是个有决断很现实的人。对于她说我不够热情,我还辩解说“感情热得快往往也冷得快。我是热得慢,但保温好。”,她好像也比较认同。她把所有这些告诉我,我感到她的真诚,同时又觉得她很天真。她这样做可能是怕我多心,但我知道她对我的感情。多年后她和中学的老同学聚会,几个已过花甲的男生,当面说出那时如何喜欢她的真情,我听了也很感动,还真不知道她有如此魅力。当然她也很想了解我这方面的情况,我告诉她“我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感情,我没有恋爱过,你是我的初恋。”

恋爱关系确定后,我俩交往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往常谈话客客气气,现在开始直截了当。往常多谈身外事,现在更多谈两人的事。往常生活方面不多,现在生活方面成为主题。甚至对方的言行,以及对周围的反映,也感同身受,好像对方就是自己。有一段时间,由于对学校前景的失望,我情绪低落,不愿意听课也不做作业,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一时间由一个好学生变成一个坏学生。小南异常着急,多次严厉的批评,要我振作精神,好好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在她帮助下,在经历了高考低潮后,我又一次从情绪低落的处境中走出,重新成为一个班里的好学生,她对此功不可没。

小南为人耿直,但容易伤人,常常与几个女生发生矛盾,那些受气的女生却常常到我这里告状评理,我只能调解,让她们和好,好像我是小南的家长。我俩一刚一柔、一急一缓、相辅相成、优势互补,成为我们多年来的相处的特点。如果把我们分开,恐怕好些事会办不成,办不好。当然这也是我们平常闹些小矛盾的原因,但我们几十年来从未吵过架。

60年,经济已很困难,我们正年轻,却吃不饱,很多人浮肿,我也身体虚弱多病。小南很关心,常常问寒问暖,尤其是常常自己省下一块馒头,在不经意时塞给我。我很心疼她,她也吃不饱,不能亏欠她。她却说“女生们有不少闭经,我正常,没关系”,认为我更需要补充营养。我异常感动,从此认为她是个可以共患难的伴侣,我们可以共度难关而不悔。多少年的经历也证明,每到我们有困难时,她更坚强,更关心我。虽然我也很关心她,但比起她我总感到愧疚。

我们俩在高考受挫后相识,相怜。在三年困难时期,相互关怀,共度难关。我们不是一见钟情,没有那么多浪漫激情,然而我们的感情却逐步升温,从未冷却。经过近三年的恋爱,我们终于走到一起,从此终身相伴。61年毕业不久,我们结婚,开始了更长的人生旅程。

byebyesf 发表评论于
那一代人有如此相似的经历,俺娘就是家里穷才来太原念师范。唉。
无名男英雄 发表评论于
故事很感人,文笔也很自然清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