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头须向国门悬
去留肝胆两昆仑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拒绝逃命东瀛 凛然入狱 慷慨题壁 绝命诗 :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1865年3月10日- 1898年9月28日) 字 复生, 号 壮飞, 湖南长沙浏阳人
据说此诗由逃遁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公布,时日人将其谱成乐章传唱。
戊戌六君子
有曰 以上谭词同的 绝命诗 是梁启超的改作或伪作
而 谭的原诗 是: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
============
1910年3月,27岁的汪精卫 谋炸 清摄政王 载沣,事泄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
被逮口占(其一)(北京狱中所作)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汪兆銘(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 字 季新, 號 精卫,以號為 筆名, 人稱 汪精衛
狱中杂感 (其四)
瞻乌不尽林宗恨,赋鵩知伤贾傅年。
一死心期殊未了,此头须向国门悬。
少年头 国门悬
王诗可见 谭之 侠义豪浪 之影
==========
陈毅诗: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
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这是35岁的陈毅 在死神临门前的诗篇 也是令小生最感动的陈毅诗文。
陈毅 (1901~1972)
1934年 红军被迫长征(实为战略逃逸),当时的中央首脑 决定留下毛泽东留守江西根据地,实则是将毛泽东和留守红军作为砧板之鱼 留给蒋军斩杀,后来因王稼祥等力主 长征才带上了毛泽东跟队(非领导)。但 陈毅 因重伤未愈,与项英 被留守江西,未能参加长征。
著名作曲家 傅庚辰说:《梅岭三章》,我觉得可以说这首诗是他写的绝命诗,他当时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吃的东西都没有,吃野菜、野果、动物、树皮、草根,然后部队减员,有的叛变了、有的走了,他带了很少的一部分人。而这天他的部队下去搞东西,就带了一个人,结果那个人也死了,结果敌人那时候放火烧山,他以为他活不了。十多年的征战、奋斗,很多人都牺牲了,就是我陈毅死了,到了阴曹地府也要跟反对派干到底,所以多么坚贞的信念。“此头须向国门悬”,所以这是一个绝命诗,也是抒发共产党人感情的诗。 陈毅同志后来当了军委副主席,元帅,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但是我认为最光辉的就是他三年赣南游击战,是不容易的,三年不是一天两天的。
【陈毅 未能参加长征 :http://www.iowaluv.com/physicssell324635.shtml】
汪精卫(1910)和 陈毅(1936)的诗中都有 这一句:
此头须向国门悬
有人说 陈 套用了 汪句
时间上看来如此, 但 汪诗当年是否发表或流传,陈毅有否得知 另当别论
况且 此句的出源 一般认为是 来自 另一位大英雄 战国时的 伍子胥
此头须向国门悬 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
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 “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
林觉民先烈致父诀别书
吉鸿昌(1895—1934),字世五,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 吉鸿昌 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时年39岁。
无题 ·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1931年2月7日,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鲁迅先生在举家避难期间的一个深夜里,在思念和悲愤之中,
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
=====================
谭嗣同留存至今的诗作共二百余首,但词却是孤篇绝唱,仅《望海潮·自题小照》一阕,
录于他的《石菊影庐笔识,东海褰冥氏三十以前旧学第四种·思篇》。
谭己曰: “性不喜词,以其靡也。忆十八岁作《望海潮》自题小照云……尚觉微有气骨。”
《望海潮》· 谭嗣同 18岁作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
春梦醒来波,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旧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酒后颜酡。
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戊戌六君子 最感人的是 谭嗣同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戊戌年),谭嗣同在京师,大刀王五曾和他说到可以多多结交燕赵游侠。
不仅改良派要结纳游侠,游侠也希望借改良派而实现抱负。谭嗣同在浏阳会馆时,胡七等人组织了秘密团体“十八兄弟”,他们立志行侠仗义,打尽天下不平,每个人都有一套绝技,只是缺少一位带头大哥。于是,十八兄弟就让胡七和王五出面教谭嗣同武功,希望谭嗣同在学成武功后出来当带头大哥,而其余16人暗中追随。
1896年9月20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
谭嗣同和王五密谋救出光绪,希望在23日晚上能够扭转乾坤,再建新政。由守卫瀛台的六名太监为内应,王五带十几位武林高手扑宫。这些武林高手,平时飞檐走壁,十分厉害,但面对皇宫禁苑,却一开始就遭受了重大挫折,在进入大前门、正阳门、宣武门时伤亡惨重,到半夜只剩下三五人,而最后只有王五一人进入内苑。王五等到戌时再次开始行动,不消半个时辰就翻过了南苑宫墙,到了南海边上。但在这个时候,他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中南海地图弄丢了,只记得瀛台在南海中央,于是开始寻找一个四面环水的楼台。而就在此时,几名内应太监等得心焦,也沉不住气了,半夜起来,悄悄叫醒皇帝,放下吊桥,企图逃出瀛台,结果全部被值宿禁卫拿获。正在寻找瀛台的王五,听到人声喧哗,灯火齐明,知道大事已去,无奈之中抱恨逃出宫来。
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不仅拒绝了梁启超和日本公使劝他前往日本的建议,也拒绝了王五等江湖游侠保护他去南方以图重整天下的厚意,决意以一死来唤醒天下。后来,大刀王五和胡七等人又准备在临刑之日劫法场,也未能成功。康有为后来作《六哀诗》中感叹:“奇计仗义侠,惜哉皆不成!”
1899年,谭嗣同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英灵得以安息。
辛亥革命胜利后,人们对谭嗣同更加怀念和敬仰。1914年,在他的故乡浏阳县城西门外新建了“谭烈士专祠”,
当年的密友、时任财政总长的梁启超亲笔题写了 “为民先觉” 四个大字。
康有为派人送来挽联多幅,其中一幅写道: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新中国成立后,谭嗣同的英勇事迹和爱国精神受到全国人民的景仰,
它被誉为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小生 撰制 2012 - 06 素材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