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回国了,这几天开始整理行李,要带的东西,大部分是为了娃娃了,不象从前,一本书,几本杂志,就可以走了。
作为唯一的孩子,从小就是被锁在家里,也没有什么户外活动,唯一的事情,就是看书,到后来没书看了,把爸爸的气功杂志都拿来看,还有爸爸读业余大学时的中国通史那些,都囫囵吞枣地看。
后来爸爸开始给我买适合我的读物,记得最开始看的是每个月一期的《少年文艺》,里面有很多成名作家写的较为浅显的文章,一些自传体小说常常读得我热血澎湃,好像自己也马上要成为那个受尽磨难却最终成功的少年了。还有很多连载小说,让我看得心痒难耐,焦急等待着新的一期来到,每次爸爸带回来的时候,我都欢呼雀跃,还不舍地一下子看完。后来杂志越来越多,我常看的是《萌芽》,都是同龄人的创作,但是逐渐开始追求颓废另类的那种风格,才气虽有,却不是少年人的朝气。然后还看《收获》。现在想来,其实那个时候虽然书源贫瘠,但是读的却都是精品,如今的孩子,网络丰富,却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文章,让人心浮气躁。
最喜欢的事情,是在寒假的晚上,不用担心第二天要早起去上自修,舒舒服服地坐在浴室里热水泡着脚,一边拿着《红楼梦》挑自己喜欢的章节看,然后不停地往脚盆子里倒热水,直看得整个浴室都水气缭绕,然后妈妈来催我,才热乎着脚丫子心满意足地去睡觉。
工作以后,定期买的报纸杂志是《申江服务导报》,因为有每周介绍什么地方有新开的餐馆,呵呵。然后很喜欢《上海一周》,里面很多小资的文章,最喜欢的是一个叫做连岳的人的专栏,专门回答感情问题,一针见血,让人拍案叫好。每次回国之前,都要跟爸爸说,替我存着报纸和杂志,我回国的时候都不舍地看,一直到上了飞机才拿出来慢慢的看,回来以后还分给这里的中国朋友们看。
每次回去都要去书店买书,可惜书海浩瀚,鱼龙混杂,经常买到不值得看的书,以至于有一次我愤然把书仍在了飞机上,写得不好的书,还出版出来堂而皇之地卖,真是愧对了那些被做成纸浆的树,还有读者的时间和金钱。
娃娃慢慢的长大,开始给她念简单的唐诗,昨天晚上念到那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才想起又是一年中秋了,是不是只有中国,才会有这样得诗情雅兴,对这明月作出这许多流传千古得佳句。自然这不过是我一厢情愿的奢望,但是总想着在娃娃以后遥远模糊的回忆里,仍然能依稀记得那隽永优美的韵律和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