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探索中,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人们需要给前后事物建立必然性的联系,对存在的现象给出因果的解释,这就是对规律的研究。研究规律首先需要规律存在,规律存在并不是可以被证明的,而是一种基于哲学的信念,而对于规律的描述就是理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都愿意相信,我们的宇宙的规律,一定可以用一个大统一的理论进行描述,并且这种描述是简单的,完美的。
造诣很深的科学家能够理解“一个好的理论的特征是,它能给出许多原则上可以被观测所否定或证伪的预言。每回观察到与这预言相符的新的实验,则这理论就幸存,并且增加了我们对它的可信度”这样的说法,但是,那些学生们经常会把这种科学家的信念和老师的理论绝对化、教条化。
和理论类似,研究理论的方法也有同样的问题。
最初人们在对存在的现象给出因果的解释时,经常会预言错误,因而解释失败,然后再解释,再失败,不断地再解释,最终人们找到了一个方法,就是对复杂的事物建立简单的模型,把对事物的影响分成一个一个的要素,虽然对每一个要素的解释还不能给出正确的预言,但是,可以由模型与实物存在差别来解释,而实物的实际运动由各个要素作用的叠加决定。这样的研究方法首先在物理学因给出精确的预言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于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就被应用到物理学以外的所有学科。不是说这种应用不被允许,如果没有更合适的方法,借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一定要明白,在这个领域,它的有效性只不过是一个凭想当然的推论,在物理学成功了,所以在我这个领域也会成功。
即便最初进行这种研究方法移植的学者,他们心存疑虑,以谨慎的态度和怀疑的眼光来审视每一个结论,但是,他们的学生会把这种研究方法、模型和理论绝对化和教条化,甚至得出如果与事实不符,不是理论错了而是事实错了这样的结论。
很多时候,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只不过是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本书的论述中也会建立一些模型,得出的结果只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不必太过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