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子女坛这么多忧郁的,抱怨父母的,其实很多人有钻到一个想法,为一件事很难回头的性格。生活里见到的有忧郁症的朋友,往往也是性格比较认真的人。仔细看看,同样的事对不同的人,为什么对待的态度会不一样呢?除了遗传的原因,生活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以前在上海上学的时候,和大学的辅导员关系不错。有次开玩笑,说起上海人来,他说:我们上海人每家每户就这么点空间,要生存,我们就得争,一寸空间也要争。这就导致了我们上海人整体性格上给人的映像是“精明”。这话虽然有调侃和自嘲的味道,从另一个方面看,生存环境,包括家庭和社会的,确实在人的性格上打上烙印。
远方同学一直说要写“粗糙的爱”,昨天看了她的第一篇,还在等他的第二篇呢。这个题目我今天接下来写点自己的想法。
养女儿的时候,俺是本着“女儿要富养”的信条来作的。博士后穷,没有多少钱,但俺最大限度地在物质条件上满足女儿。在知道有些地方没法让女儿和同学比的时候,俺也早早给女儿解释,提前打好预防针。在精神上俺鼓励女儿为自立而娇傲,自己双手挣来的才是自己的,不要轻易“被别人一块糖就骗走”。到目前为止俺还算满意俺自己养女儿的思路,女儿呢,也走上了自立,为自己能自立而自豪。
养儿子,俺的思路是“粗养”,希望儿子能心胸开阔一些,能皮实一些。等女儿走出家门,俺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子女坛“出走”,先自己酝酿情绪,把自己在网上变得粗糙皮实一些。这么多马甲,挨了不少老ID时不可能挨的砖。感情酝酿好了,也到了俺养儿子的旅程的冲刺阶段了。
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男孩子,我得多让他接触自然,从钓鱼到hike,希望他“野”一些,不会为了腿上碰掉一块皮,头上砸个包而哭哭泣泣。这个目前还算顺利。在跆拳道的训练,经常挨上两脚,回来就说说,过后才看到还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性格上俺希望他开朗一下,所以,让他多接触人,多带他出门,多给他解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规矩。在跆拳道也和教练商量,重点不是他升到什么段位,而是让他多交朋友,多一些机会教别的孩子和新来的成人。怕他为钱小气,早早就让他拥有自己的小金库,也让他早早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现在对爹娘虽然很“扣门”,分毛必争,但看得出来,对朋友还是很大方的。日常生活里最注意的是培养他的幽默感,家里有机会就tease他。目前应付老爸老妈的tease已经很不错,但还没有达到能自嘲的水平。
美国这个社会对亚裔的男孩子相对来说不容易,所以,早早地老爸就开始打预防针,把这个真实的世界慢慢地介绍给他,让他知道作为亚裔男性,他得付出更多才能得到别的族裔能得到的回报。看起来是不公平,但社会本来就不是公平的。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奋斗。只有超出了普通人群,他的话语才有分量。要改变游戏规则不容易,而规则的改变往往是很少几个人领导的。这次的美国trillion coin之争,让儿子清楚看到了creative thinking和老的游戏规则之间的关系。
中产家庭其实最难的是如何培养男子汉气概。物质上的丰富,父母往往就一两个孩子,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让孩子失去了许多自己探索和开拓的机会。许多父母都有把孩子“捧手里怕摔了,放嘴里怕化了”的心态。这个最不利男孩子的生长。俺很大程度上也有这个心态,还在思考和探索。养孩子靠“悟”,俺还有很多要悟的东西,但愿俺不会”误“了儿子。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