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聚会交流问答(7)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知足,知止

本章谈到知足,知止,知足就不会失去Grace,知止就不会遇到危险,悲剧和挫折。文字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我们真的相信这样的判断吗?为什么知足呢?为什么知止呢?如果观看动物世界,比如狮子在吃饱了以后,它就不会在去继续猎物,“厚藏”了。但人是一开发了意识的生物,人类的足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了的足,而是一个要攫取整个宇宙的足,更别说一个小小村庄,部落,民族或者这个地球上的世界了。人怎么会足呢?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类的足,是基于一个无底的意识的,没有任何有形的财物,可以填充这个无底的黑洞。所以如果只是去讲知足,知止,我想人们是不会去认真执行的。如果我们想去执行,强行压制这种无底的欲望,其结果也是徒然的。更深层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怎样理解生命,什么是足?什么止?

足,下面是 止,上面是口(可代表膝盖)。它有小腿的意思,后来就是脚的意思。止,是脚趾,代表“下基”的意思。知道足,知道止,就是知道我们生命之“基”的意思(当然这也就包含了通常意义的知足,知止的意思)。不知足,不知止,那就是不知道生命之基,这就是大费,厚亡。人们一般会认为(从Ego的角度看),知足,知止,那就代表人的死亡,人想通过不知足,而去达到足。但是从智慧的眼睛来看,“不知足”的后果是失去了生命,是死亡。在我们头两次聚会的时候,我们谈起过人类觉醒的道路,一个是通过悲剧而觉醒;一个是通过Grace,心灵的觉醒,和慧眼的打开而觉醒。第一种道路是最简单,最快的觉醒方式。悲剧会逼迫人们立刻想寻找答案,或者不寻找答案而直接选择死亡。这种方式不需要别人的灌输或者长时间的理解。生命会直接告诉你什么是足,什么是止。这是直接的体验,不需要文字去搞抽象的意识塑造。而第二种方式会遭到 conditioned self 的忽略和嘲笑,人们很难踏上寻找生命的旅程。其结果就是,人类往往是通过大费和厚亡去理解足,去体验止。所以躁动,孤独,单调,乏味,悲剧和痛苦等体验,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常态。这就是考验我们耐力的地方了,我们或者继续体验这种常态,或者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我们主动的走上寻找生命的旅程。这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人生命之路。

我也是在精神探索的道路上,摸索了10年后,才突然发现这真是个美好的世界。我们不需要假装知足,或者压制自己的欲望去知足,而是理解和体验了恒足,因而知足,知止。这次之所以谈起业(karma),那是因为业与我们所体验的生活有关。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语言和思想上的模式习惯,我们会理解自己,为什么我们生活的道路会是如此。在那看不见的地方,我们的生命被束缚于一个看不见的存在,因此我们或者埋怨命运,或者找出这种看不见的模式。如果我们一旦发现这种模式,那么我们就会很快的踏上觉醒的道路。

此章的文字,就是在说明,如果我们将个人存在之根本,建立在名利之上,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名利,我们生命的核心就是名利,这就会导致对生命的遗忘和成长停滞,这是一种大费和厚亡。所以我们谈了业的第一个问题,detach self from the fruit of our actions。将名利之果,与我们的生命脱离开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抬起头来,将目光转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我们才会走出桎梏和牢狱。这就是生命的进化。

关于正命

要想走出旧有生活模式的束缚,要想通过detach来看清楚自己的生命历史和道路,这虽是一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想启动这一过程,那是需要清静的。所以大成若缺篇谈到用清静来正命,来澄清生命。这种澄清的后果,那就是内在生命的扩充,这种扩充的体验,就像无限的敞开和阔充,然后让生命不断的走入,去照亮那些不曾有光明的地方。这种方式,在普通人来看,似乎是缺的,中空的,屈的,拙的。这是很正常的, 那是因为上行之路和下行之路,有着不同的过程,the upward path is through practicing the knowledge of not knowing; the downward path is through practicing the knowledge of knowing. We know so we build a wall before us, we don’t know so we open the door to growth.

这一段落,不是在辩论什么,通过大成若缺等,我们可以来验证自己的生命体验。如果你有了类似的体验,那么说明你达到了那样的高度,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清静来正命。

清可活命,静可定根。清静具提定之功,阔虚之能。这就是正命之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