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是立身立国之本

德是立身立国之本
吕孟申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经磨难而不衰,久遭祸乱而不亡,探究其根本,皆源于博大精深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所分不开,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早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和魂魄之中,她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召唤中华儿女继往开来,万众一心,高歌猛进。
在浩瀚无涯的传统文化中,“德”乃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之本,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根脉,而且是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繁衍不息的精神支柱,更是立身立国之本,万福之源。
甲骨文“德”字则表示用眼睛直视前望。由形会意,表示目不斜视,双脚不偏离道路,直达目标,在西周金文中,“德”字在直下又添加了心的象形,强调了不仅要按目光直视,走通行大路的准则去行,而且必须用心去想。这就是周人对“德”的发展,从而使“德”的字面中含有正直、公开、以及去行、去想四层含义,《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
现代汉语中,则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德”也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在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德”核心的西周文化是儒家思想最为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是我们构造平安、和谐社会的准绳。
周人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精神信仰。周人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家族,国家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周人认为,殷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无“德”。《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
“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
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周礼的诞生为中国成功地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为文明社会道德,政治秩序和伦理生活方式作了最好的诠释。
由德而生发的基本价值观得到展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儒道法等各种流派,道德理论思想融合而成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孝悌、精忠爱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等,这些美德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而世代相传,在今天依然发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和“道”相对应,组成道教教义的核心。“道德经”中有“德”字四十一处,第五十一章称“道生之,德育之,物行之,事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庄子》的《天地篇》说道:“通于天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道也”。并称:“行非道不生,生非德不明。存行存生,立德明道,非至德者邪”?
对一个人而言,德是立身之本,没有德便不是一个健全的人;德是一个人独特的风格,由内在的涵养,到外在风范的卓然不群,始终表现着独特的善,就是美德。真正的有德之人,是无私的,无我的,他是为而不有,善而不居,心力是坚强的,包容是无限的。
自古以来,有道德的人,都不会为金钱名利所动,恪守职分,修德向善,不仅可以戒除各种私欲贪念,保持清净的心境,而且能够使福报久远。有德之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乘德而处,万物不能害其贞”;“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深藏若虚,盛德若愚”。
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的时候,通常不是得到物质财富的时候,而是在精神上超脱一切物质的束缚与烦恼的时候,或能抑制自己的情欲,而不被其奴役的时候;人的幸福与物质财富不成正比;有钱并不代表内心的幸福与满足,没有德作为生命的支柱与依托,钱越多,心灵越空虚,有钱无德的日子也不好过。金钱在给人带来短暂快乐之后,也给人带来无尽的是非与烦恼,有时只会加速毁灭与衰亡。
人世间的大善莫过于修德,有德之人,上天必将赐福于他。能保持心性善良,品德高尚的人,不容易生病,也不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侵害,德是万福之源。而德性不好的人,即使长服灵丹妙药,日夜烧香拜佛,也无法延长寿命。自古以来,道德一体,修道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道。
英国学者丹尼尔.笛福曾说过;“如果没有美德,荣耀又算什么呢?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伟人,和一只没有灵魂的巨兽又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价值存在,荣誉又算什么呢?被称作真正有价值的东西,除了那种不仅把一个人造就成伟人,并且使它具有好人的本质之外,还有什么呢?”
“积善成德”是一种大智慧,是一种惠及子孙的修行。如果人人都注重德的修为,那世上将会变成人人相亲相爱,不再有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事情发生。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能否实现国富民强、呈现路不拾遗、门不闭户、民风淳正、百姓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以德治国,实行仁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曾说:“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舍此,靠“暴政”,“苛政”,“强权”是不能长久,而且也是不得人心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法则。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都要有德,德是立身立国之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