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中的伟大帝国

工程技术,地产投资,信仰家园,时尚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Insight: 大英帝国的解体是因为英国曾经阻碍以色列建国,即神的预言的实现。在民数记二十四章九节,与赐给亚伯拉罕和雅各的应许相呼应:

  “凡给你祝福的,愿他蒙福。凡咒诅你的,愿他受咒诅。”

  综合以上经文可见那原本宣告在亚伯拉罕身上的祝福及咒诅,延续到他的子孙,以撒和雅各身上,然后又延续到他们的后代,就是今日统称的犹太人身上。

  神没有不让他的仇敌咒诅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及他们的子孙,但他绝对肯定没有人这样做了而不受惩罚的。从那时起,没有人咒诅犹太人,而不会带给自己更可怕的咒诅,就是全能神的咒诅。这招惹神咒诅的态度,可用一个名词作总结,就是反闪族主义。

  要想从列祖时代直至今时,在个人及国家的历史中追溯这咒诅的应验,恐怕要用整本书的篇幅才成。但简要地说,接近四千年,没有个人及国家咒诅犹太人,而不遭来自神的毁灭性咒诅。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我想大英帝国绝对是最强有力的候选者之一,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帝国引人注目的只是其蛮力,比如疾风暴雨般的匈奴帝国和“上帝 之鞭”蒙古帝国等,它们的兴盛。完全或者大部分在于军事的强大和掠夺的土地与财富。而英国的强权不只是军事,它的伟大也不止于强权,与大英帝国类似的是罗 马帝国或者东方的秦汉帝国,这是一种代表了先进的制度、发达的文明、高级文明意识以及旺盛的民族活力的综合体,甚至可以说英国的崛起并建立起的海洋霸权和 贸易体系。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如今这个全球化的新世界的到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这个与咱们这个古老东方大国颇多瓜葛的西方帝国。

说到英国,或许很多读者脑海中率先蹦出来的会是这样几个词:海权,保守,衰落。确实,这几个在媒体上被反复使用的词汇是对英国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描绘,更能帮助我们准确地分析这样一个对人类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典型性海洋帝国

大英帝国是海上优势的代名词,从德雷克到纳尔逊,从杰里科到坎宁安,这个民族在海上意气风发,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海洋战略家和海军名将,缔造了几个 世纪的海上传奇。在马汉看来,英国就是历史中最典型的海洋帝国,完美地诠释了海权的各个定义,或者说,《海权论》就是一部对英国量身定做的作品。那么英国 如何以一个小岛统御全球,可以说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英伦三岛面积不大,但却有着相当不错的地理条件,它位处北大西洋暖流的路线上,这股强大的热水带来充沛的热量,使得英 国虽然纬度最南端都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相当,却并不寒冷,冬天平均温度在7度上下。其土地肥沃,降水适中,因此人口承载力不错。而更重要的是,英国是欧洲 大陆的离岸国家,一道英吉利海峡虽然不宽,但只要有制海权,再强大的陆上强国也很难攻入。而其所处的位置,向北可监控北海到格陵兰岛的大洋水道,德国、俄 罗斯、波罗的海诸国的海军都受其扼制。向西向南则面向开阔的大西洋,可以说是成为海洋帝国的绝佳基地。

英国的不利条件也很明显:岛国面积局促,很难铺展开宏大的国力构建,海峡既保护了自己,也使得它从地理上就很难运作起统治欧洲大陆板块的霸权。同时,一个 统一的欧洲大陆,必将对其独立造成巨大威胁,它必须尽一切可能去避免这一幕的发生。这些困难和危机使得英国人早早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坚定了以制衡的手 法,在欧洲大陆上维持对其有利的战略态势这一有限度的战略目标。做一个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同时着眼于海外殖民地的扩展,从而既避免了在欧洲大陆上虚耗国 力,又可以从获得足够的收益。

从自然资源上看,英国虽然不大,却是西欧矿产资源最为齐全的国家,其煤炭资源超过千亿吨,已经开采数百年,二战后英国在北海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使得英国成为西方世界罕见的能源输出国。虽然英国对于从外部输入的金属非金属矿产和粮食等仍然相当依赖,但对于一个小型发达国家已经算不错了。

作为海洋帝国的英国,在一战之前其实是一个准全能型的帝国,一方面它同时在硬实力和软实力上达到了极高的高度,另一方面在硬实力上也相当全面。

先看软实力,英国是工业革命的领头羊,也是近现代民主制度的最早实践者,虽然君主立宪相比于后来的完全的议会民主还不是那么彻底,但已经是开风气之 先,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而英国在政治、商业、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也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凡此种种,使得英国在很长时期里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 文明的标杆,而英国人将它的文明成果通过海军和商船撒播到地球的各个角落,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地区被敲开或砸开大门,黑皮肤、黄皮肤的许多民族被带入到近现 代社会。可以说,大英帝国所展现的力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其软实力:当一个地区对你除了畏惧和仇恨,还有仰慕与学习的心情时,你将其纳入自己的战略轨道就 会相对容易,假如你只是一个落后的军国,哪怕你有同样的暴力水平,也会受到强烈得多的抵抗和鄙视。

当然,我们在全能型之前加了个“准”字,是因为它毕竟还有缺陷,比起后来居上的美国而言,仍然不是那么全能。这个缺陷主要在于,相对于其海权的天下无敌, 英国陆军始终没有达到世界一流水准。要说英国陆军并不算弱,对殖民地的远征所向披靡,即使和欧洲军事强国的战争,也一直显得颇有实力,但毕竟不管是对付路 易十四、拿破仑的法国,还是威廉二世或者希特勒的德国,还是沙皇俄国,英国陆军都不足以独自面对,它必须联合尽可能多的盟友,通过长期的战争逐步削弱和击 败对手,在这期间吃些败仗也是家常便饭。

但是,这个缺陷相对于英国人“保守”的全球战略并不致命,在陆路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强大的海上力量可以使英国快速地调集军队,集中力量逐个消灭抵抗力量,从而实现对全球殖民地的控制,而在欧洲大陆,英国本来就没打算搞什么陆上霸权。

“保守与胜利”

研究世界近代历史的人可能会发现一个不大不小的、很有娱乐意味的规律,那就是英国人几乎没打过败仗吃过亏,这里说的败仗不是说战术性的局部失利,而 是一次完整的战争。自从英国在百年战争中失去了在法国的领地后,其在决定国家根本利益的战争中几乎从未失手:1588年击败西班牙二无敌舰队后,英国初步 树立了作为欧洲海洋强权的地位,进而得以放手进一步开拓海外事业;此后,在1652~1674年的3次英荷战争中,联合法国打败了荷兰,之后又在17世纪 末18世纪初,联合奥地利连续击败并最终遏制了“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法国;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中,英国在首相老皮特的带领下,席卷了包括加拿 大、印度在内的大片法国海外殖民地,捞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19世纪初,英国联合欧洲各国击败了拿破仑的法国,最终确立了欧洲的均势和自己的海洋霸 权,1853年,在痛揍法国后不久,英国又联合法国击败俄国,维护了在东欧的利益;一战中;英国领导协约国击败了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暂时打掉了对自己最 具威胁的挑战者,二战更不必说,再次成为三大战胜国之一;时隔几十年后,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即使是事发突然、劳师远征,终究还是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之后又紧跟着美国赢得了冷战的最终胜利。

可以说,几百年斗转星移,约翰牛总是能笑到最后,为什么?仅仅是偶然或者运气么,当然不是,这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逐步积累的政治智慧换回的成果,而英国的政治智慧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保守”。

在很多人看来,保守是个贬义词,代表着不思进取。但其实英国的保守主义是种中性的政治思想,保守不是守旧,不是抱残守缺,而是不轻易放弃成熟的东 西,不轻易动摇。当法国人闹起大革命,把国王和王后送上断头台的时候,英国朝野上下冷眼旁观,严守自己的君主立宪制度;当法、德一个个为了全欧洲的霸权而 兵加四方时,英国人总是冷静地以金元的优势笼络起欧洲的盟友,坚定不移地将其扼杀,而自己却对霸权绝不染指,一旦胜利就立即收兵,专心经营自己的海外事 业。

可以说,英国的保守,第一是对自己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传统的坚持,只要是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东西就继续保持,绝不被各种声色犬马的新事物诱惑,不去 做那玉米地里的狗熊,掰一路扔一路而最终一无所获。相比之下,很多一再闹革命,搞政变,隔三差五就把自己折腾得鸡犬不宁的国家,表面上不时宣称自己代表了 先进思想,发展多么高速,但几百年下来,却始终追不上貌似步履迟缓的英国。

其次,是英国对于自己在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地位、作用和利益所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采取保守稳健的战略,不被一时的胜利或荣耀冲昏了头脑,不去追逐貌 似辉煌,实则引火上身的战略目标。作为对照,我们可以看看17世纪的法国:路易十四继位时,继承的是红衣主教黎赛留打造的如日中天的国势,结果他既想兵临 维也纳,又想染指尼德兰,既想控制西班牙,又要统治海洋,东奔西跑地去追逐那太阳般的荣耀,结果引起了整个欧洲的反感和反抗,最终在战场上一败再败,将主 教为法国奠定的政治遗产丢了个差不多。相比之下,英国人持续百年的国家战略,使英国在欧洲大陆上基本没有“私仇”,在需要盟友的时候,很容易找到共同利益 的纽带,再运用外交技巧组织起同盟阵线,来实现根本性的战略目标。

关于英国的衰落

长期以来,只要谈起大国的兴衰,英国往往就成为了衰落的一个范本,一个又一个专家从保守的民族性格到迟钝的产业政策到错误的战略决策,向读者分析着这个帝国衰落的原因。

但是笔者在这里提出两个观点:第一,英国并未衰落,第二,英国霸权的陨落是不可避免的,你或许觉得这两个命题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不然。

为何说英国并未衰落?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英国2008年的GDP高达2.8万亿美元,居于世界第五,而这实际上仍未反映出英国的真正影响力。伦敦是 世界两大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综合实力与美国纽约不相上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对外投资最多的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英国。再看基础科学,二战后获 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除了美国就是英国,单就大学获奖次数来讲,英国牛津和剑桥的甚至远超美国大学,百年老校继续展现着自己高超的教育和学术质量。

而在高科技应用领域,航空发动机是世界范围内垄断程度最高的技术领域之一,三大发动机巨头GE、PW、通用公司、普惠公司、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前两家是 美国的,还有一家就是英国的。不管是中国的“飞豹”,还是空客的客机,都有罗·罗的产品提供动力。而在很多年里,世界前十大防务系统公司中,英国的BAE 名列第三,仅次于美国的巨头洛·马和波音,就军事力量而言,英国继续保持五个核大国之一的地位,而皇家海军依旧可以名列世界三甲,在西方世界中维持着名列 前茅的远距武力投送能力。

可以说,今天的英国,依旧居于全球金融、贸易、科技、教育和文化乃至军事领域最高端的国家之列,是一个就先进和高效而言,不逊色于任何国家的精干强国。

那么为什么说英国霸权的陨落是不可避免的?如前所述,英国很发达,纵横捭阖于北美欧洲之间,和美国一起引领高等教育和高科技的潮流。但它毕竟不是超 级大国,不要说无力角逐世界霸权,甚至于在新世纪的战略角逐中都不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棋手,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它太小了。

前面说过,英国人的保守根本不是一个会导致其落后的因素,英国人的政治理念是保守主义,不等于它在技术、文化上保守,单看二战结束之后的海军和航空 领域就很明显:英国率先开发出大型喷气式客机;第一个开发出了软式空中加油技术;第一个研制出了航母的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菲涅尔助降镜,奠定了现代航 母的基础;第一个尝试了斜角甲板;第一个研制出了实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从而在传统常规航母之外另辟蹊径,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更不要说其群星涌现般的诺贝 尔奖得主。可以说,在牛津和剑桥那些古色古香的庭院与建筑中孕育的,其实是人类社会中最前卫、最敏锐的头脑。

那么英国人在产业政策上错了吗?英国的民用造船、钢铁产业、服装、鞋帽等产业衰落了,但是其保有的产业却都竞争力强劲,单是看看下列名单就很清 楚:RR,BAE,BP,壳牌等等。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强调一点,英国只有6000万人口,从业人口不过2500万上下,有限的人口和资源使得它只能专注 于自己技术优势最大、利润最高的产业,而不可能像中、美、苏那样全面开花,在各个领域都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

所以说,一个国家只有选择适合自己国情的整体发展战略,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比较优势,从而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英国迄今为止一直是精心布局、稳妥应对,其大战略一直都是基本符合其历史条件和需求的。

从这个角度看,英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当年的大英帝国是建立在以一个小岛统御全球广大殖民地的基础之上,用文化和财富保持影响力,用海军、金融和贸 易将之联系和整合,从而在综合国力上居于优势。这本来就已经是个超乎寻常的奇迹,而按照历史的发展规律,殖民地最终必然会独立,而这个时候,以殖民宗主国 本土的有限人力和物力,必然无法重塑旧日的辉煌。

如果你的人口数量只是你对手的1/3,那么对方人均生产效率只要达到你的60%,你在总产值上就已经失去了优势地位。所以在19世纪末期,当人口更多的美 国和德国用最新的工业技术和设备武装自己的时候,英国人便只能无奈地接受自己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逐步落后的局面。追赶者可以很快速地逼近领先者,而领先者 自己想要更进一步却很不容易,所以当先进者的人口和资源过少时,国力优势必然旁落。

英美关系有多“特殊”?

近些年来,英国最常被别人讥讽的,是其作为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跟屁虫”形象。表面上看,英军确实总是“跟着”美军全球跑,从冷战到海湾战争再到伊拉克和阿富汗,英国在西方国家中都是出兵出力仅次于美国的积极分子,这被作为屈从美国以及国家衰落的铁证。

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对比英美,我们会发现两国在国家特点和战略利益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点:都是脱离欧亚非大陆板块的国家;都追求贸易自由化,因而都 力求以全球性的海军保障其实现;都是民主宪政国家并且都致力于推广自身政治理念;都脱胎于基督教新教精神,都是英语国家;两国都是全球金融秩序最高端的国 家,都敌视欧亚大陆上的区域霸权国家……所有这一切,使得两国事实上存在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而全球航路的自由和安全,自由贸易秩序的建立和维护等,不管 是由皇家海军还是美国海军去实现,两国都能受益,也正因为这样,英国在二战期间就已经半推半就的将其遍布全球的战略遗产部分转交美国。比如迭戈加西亚,位 于印度洋的正中心,自从英国把它借给美国用后,就成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战略基石,轰炸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略轰炸机就必须依赖这个不沉的航母。

可以说,虽然二战后在中东石油霸权、国际货币等诸多领域中,美英有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但总体上,美英之间第一次实现了新旧霸主的和平交接。在这个 过程中,英国竭尽全力地对美国的战略思想施加影响,最早提出铁幕学说,确立冷战基调的西方领袖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而不是美国总统。那个时候,初出茅庐的美国 虽然蛮力惊人,但仍然带着一丝幼稚,而英国作为老牌帝国经验老到。战后初期,它对于美国逐步向现实主义国家战略过度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这样说,英国一方 面限于国力,必然要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但同时他也在主动引导和推动美国的全球战略以符合自身需要。

说到英美特殊关系,基于两国的历史渊源和利益关系,英美如今在很多方面日益紧密甚至难分彼此,就拿作为国家重要基石的防务产业来说,美国允许英国的 BAE兼并为F-22研制电子系统的美国桑德斯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地面分部,从而成为北美的重要防务供应商。而当英国研制机敏级核潜艇遇到技术困难时,美 国甚至派了一支技术队伍去帮助英国完成了这一计划。

在过去,英国的国家战略被称为三环外交战略,即英美、英联邦、和欧洲联合,英国要充当这三环的中心,并作为联系欧洲和北美的桥梁。而现在看来,英美 关系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未来,随着欧洲内部新老欧洲的分歧以及法德与英美的矛盾的愈发凸显,英美特殊关系将成为英国战略的基石。

正是因为这样,英军更像是一只缩小的美军:早早的就转为职业化军队,先进、精干、高效,具有全球性的战略和战术力量投送能力,只不过规模小的多。从 某个角度看,英国人的战争机器其实是不完整的,它既不搞火箭也不搞卫星,在战略侦察能力、全球定位导航能力、航天发射能力、卫星通信系统等方面也存在巨大 的欠缺。这些缺陷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属于巨大的战略缺陷,但对于英国,则不能这么看,因为英美特殊关系和北约组织的架构足以为它保证这方面的战略需求可以 得到满足。

总的来看,英国继续保持着高超的素质,但毕竟辉煌已经过去。未来的约翰牛,会继续隐没在山姆大叔的光环下,不动声色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原载于堂课装甲车辆 新军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