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臣秀吉
透视日本海外扩张行为的历史文化根源 [ZT]
当今日本在海洋岛屿问题上极力扩张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根源。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领土狭小,资源匮乏,由于地质和地域原因,日本列岛经常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先天不足。日本民众对于民族的生存环境有着很强的危机感。正如日本学者自述的,“日本是一个岛国。作为岛国,国民常常感到自己处在一艘在大海中颠簸漂泊的船中,随时可能被惊风巨浪吞噬,始终抱着一种不安感。因此他们羡慕大陆国家,也总想扩张自己的国土。”这段话准确地描述出了日本民族的一种岛国文化心理状态,普通的民众可以通过个体的迁移来选择相对安全的生存自然环境,而作为政权的统治集团要改变这个国家地域先天条件的不足,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向海外,向邻近的大陆扩张疆土。因而,形成了日本历史上众多统治者,军事、政治、思想的领袖一脉相承的对亚洲大陆、对中国、对周边侵略扩张的战略传统思想。
纵观历史,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日本历代统治阶级总是一旦认为有机可乘,就会千方百计向亚洲大陆扩张。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当时日本的大和政权就侵占了朝鲜半岛南部(今韩国庆尚南道地区)。公元626年,日本以支援百济为名,以倾国之力,出兵朝鲜半岛。如果说此时日本对于亚洲大陆野心尚主要限于朝鲜半岛,到了16世纪,就开始提出了完整的日本对外扩张蓝图。1577年,当时还是织田信长部将的丰臣秀吉便向织田信长建议,“……率兵扫平朝鲜,更收朝鲜兵马,席卷明国四百余州,为主公大人混一日本、朝鲜、明国,此为臣之宏愿!”
1587年5月,在征讨九州军中,丰臣秀吉还念念不忘“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1590年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之后,便再次开始图谋吞并朝鲜,再以朝鲜为跳板,进攻中国大陆,声称将“不屑国家之远,山河之隔,欲一超直入大明国,欲易吾朝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者”。1592年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计划请天皇移驾北京,进驻中国宁波,厉兵秣马三年之后,再从宁波出海取南洋、印度。丰臣秀吉对外扩张的规划,对日本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近代的思想领军人物佐藤信渊和吉田松阴的思想中可以明显看到看到丰臣秀吉的印迹。
在1823年完成的《宇内混同秘策》中,佐藤信渊勾画了以日本为中心“混同世界,统一万国”,建立新的华夷秩序的蓝图。佐藤信渊认为首先要吞并中国,“支那既入版图,他如西域、暹罗、印度诸国必渐仰慕畏威,稽颡匍匐求隶臣仆”,而要吞并中国则要首先由朝鲜征服满洲。可以看到佐藤信渊的这一所谓“秘策”,其实仍是征服满洲,再逐步吞并中国,以此为基础进而征服世界,最终真正在世界范围建立日本为中心的“华夷秩序”、世界帝国。
吉田松阴在1854年写成的《囚幽录》中则提出:“今当急修武备,舰粗具,炮略足,则宜开拓虾夷,封建诸侯,乘隙夺取堪察加、鄂霍次克;晓谕琉球,会同朝觐,一如内地诸侯;责令朝鲜,使之纳贡献奉,一如古时之盛;割取北满洲之地,南收台湾、吕宋,以示进取之势。”“乘隙收满洲而逼俄国,侵朝鲜而窥清国,取南州而袭印度”。
1855年后,吉田松阴更清晰地提出,鉴于与美俄的媾和既成定局,“为今之计,莫如谨疆域,严条约,以羁縻二虏;乘间垦虾夷、收琉球、取朝鲜、摧满洲、压支那、临印度,以张进取之势,以固退守之基,遂神功之所未遂、果丰国之所未竟也。”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神功皇后进攻朝鲜,丰臣秀吉先图朝鲜再谋中国的“伟业”。
1856年9月,吉田松阴在长州主持松下村塾,培养了80余名青少年弟子,这些人基本成为后来明治维新的骨干,最为有名的就是一文一武——“明治宪法之父”伊藤博文和长州藩军人的领袖山县有朋,众所周知,这两人在明治维新,尤其是甲午战争中的作用。他们的思想上与200多年前的丰臣秀吉的妄想,下与百余年后名噪一时的“田中奏折”中提出的“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前后如出一辙。尤其是吉田松阴,在后来的日本对外扩张过程中受到狂热推崇,被称为“大东亚共荣圈的先驱者”。在以佐藤信渊、吉田松阴等所倡导的扩张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日本在通过明治维新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行列,逐步摆脱西方列强殖民的同时,也再次积极开始向亚洲大陆、东南亚诸岛扩张,以求弥补损失,扩充国力,进而与西方列强相抗衡,成为新的列强。
如上所述,日本对外扩张,侵吞亚洲大陆的战略野心由来已久,上千年一脉相承,绝非仅仅源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一向自认为中国汉唐文化的传承者,却似乎尽得皮毛,未见精髓,仅得术,未通道。有人认为,二战时日本是败于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装甲洪流,中国从没有战胜过日本。事实上,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正是中国多次挫败了日本侵略的企图,维护了东亚的和平稳定。在公元626年,日本企图干预朝鲜半岛的时候,中国在著名的白江村海战中击败日本,日军5万余众几乎全军覆没。当丰臣秀吉意图吞并朝鲜,图谋中国时,遭受到了当时虽然已显颓势,但依然有相当实力的中国明朝的迎头痛击,再次败退回日本四岛,七年的战争中,又有数以万计的日本人成为侵略野心驱使下的他乡野鬼。丰臣秀吉不但没能实现其野心,反而因在侵朝战争损折了过多的力量,使德川家康得以在丰臣秀吉死后不久后便颠覆丰臣氏,建立了后来时间长达200余年的德川幕府。当代作家萨苏曾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猴子丰臣秀吉想利用这块跳板(指朝鲜半岛)玩一个转体三周半接后空翻,刚蹦起来就让中国人一棍子打折了腰”。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不必说了,当时中国虽然积贫积弱,还是最早奋起抵御日本法西斯的扩张,为反法西斯阵营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经八年血战,中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五大战胜国之一,日本却在这次战争中丧失了“明治维新”的大部分成果,回到了半独立的状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一次次扩张,一次次头破血流的史实,日本政界、思想界乃至整个日本社会有必要认真思考一下,如何才是真正为日本的繁荣发展着想?怎样才能保证日本民族的太平安康?殷鉴未远,望深省之。
更多的网友的评论请看:
1。我的中国:丰臣秀吉对外扩蓝图
2。网上谈兵:丰臣秀吉对外扩蓝图
3。我的中国:丰臣秀吉对外扩张规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