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深度游(2):拯救美国的英雄,格兰特总统陵墓
前不久,一位朋友来访,带着去纽约玩一天。他要求去看旅游团看不到的地方,于是就有了纽约一日深度游。分几贴介绍:第一帖是中央公园(参见:纽约深度游(1):秋色怡人的纽约中央公园 ),正好赶上秋色最盛的时候,朋友也是好色(摄影)之人,真是如鱼得水,一通狂摄。这一贴介绍格兰特总统陵墓。当年格兰特下葬是轰动纽约城,乃至全美国的大事,但是今日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即便是纽约本地人,也未必了解这个地方,以及背后的历史。以后还将介绍哥大,纽约三大教堂之首圣约翰教堂,还有当年美国首富洛克菲勒捐建的河边教堂。
在美国历史上,纽约曾出现过许多举足轻重的政治人物和总统,也被称为帝国州(emperor state)。其中最有名的,是老罗斯福总统和小罗斯福总统,这两位可以排在美国总统的前五位,在华盛顿,杰佛逊,林肯之后。但是,只有一位总统死后埋身纽约市,而他与纽约没有多少渊源。这就是格兰特总统。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心,伫立着开国总统华盛顿的纪念碑。北侧是总统府白宫,西侧是林肯纪念堂,南侧是杰佛逊纪念堂,东侧就是国会山。而国会山前边,就是格兰特的骑马塑像。美国历史上功绩显赫的两位罗斯福总统,在首都也有单独的纪念馆,但相比起前边这几位,位置就不太显著了。
格兰特可以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立一个纪念塑像,多半是因为他拯救了美国,小半是因为他后来成为总统。
1860年代,美国处于分裂的边缘。林肯作为那段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领导联邦战胜分裂者,维护了美国统一的总统而名标史册。但是替他打赢那场战争的,是联邦军队总司令,格兰特将军。如果不是格兰特,那场战争的结果也许就不同了。如果没有统一的美国,而是两个相互争斗不休的国家,世界的历史也会大改模样。
所以,格兰特确实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死后就葬在纽约,曼哈顿岛西侧,哈德逊河边。
1. 曼哈顿西侧,哈德逊河边的街道
2. 格兰特陵墓
3. 正中摆放的是格兰特和夫人的棺木
关于格兰特的生平,正好看到网上有比较详尽的介绍,拿来重新组织了一下,减少了码字的辛苦。
(ZT)互动百科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4.27—1885.7.23)
格兰特,美国军事家、政治家,美国内战后期联邦军总司令,第18任总统、陆军上将。生于俄亥俄州一小业主家庭。
原名是海勒姆-尤利西斯-格兰特(Hiram Ulysses Grant)。1822年他出生于4月27日,俄亥俄(Point Pleasant,Ohio),父亲是一位皮革小商人,母亲汉娜•辛普森是位农场主的女儿,格兰特的名字是家人用抓阄的方式起的,尤利塞斯是《奥德塞》中大英雄奥德修斯的名字,格兰特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一生的事业却有声有色,轰轰烈烈,格兰特毕业于西点军校,是第一位来自西点军校的总统。格兰特与朱莉亚于1848年结婚,生有三子一女。参加南北战争时他已42岁,当时为上校,指挥一个团。但短短的4年当中,他从上校升为中将,担任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迫使南方军总司令、罗伯特•李向他投降。凭借自己的军威,格兰特于1868年当选总统。1872年连任。尽管格兰特能征惯战,但并不等于善于理政,格兰特的平平政绩与他的赫赫战功成为明显对照。入主白宫后,格兰特还如同在运转自己的司令部,大批军中好友被提升为政府高官。然而在处理当日愈演愈烈的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上,他同样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到了最后,他自己内阁班子里也是贪污腐败成风,连副总统都被爆出受贿的丑闻。特别是在第二次总统任期内,他对南方奴隶主妥协让步以及对贪污腐化的属员采取姑息纵容态度,引起了选民的普遍不满。尽管他渴望继续当政,但事与愿违,他落选不得不离开白宫。
格兰特卸职后曾周游世界,并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但未能如愿。他与夫人游遍了英格兰、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丹麦、法国、埃及、巴勒斯坦、挪威、俄罗斯、印度、暹罗、中国和日本。他曾与当时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会面并留影,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卸任总统)。当时李鸿章以镇压南方的太平天国而获得声誉,而格兰特以打赢美国南北战争而崛起,颇有惺惺相惜的意味。
格兰特退休后,有投机商人通过他的儿子说服格兰特成为一家金融公司合伙人,但是投机商人卷款而逃,公司以破产告终。在那段期间,他获悉自己有喉咙癌症。他开始写回忆录,以还清的债务,供养家庭,给夫人留下足够的资金。他和死神赛跑,最终回忆录挣到了450,000美元。在完成最后几页不久,于1885年,格兰特病逝。
以格兰特总统的生平,他可以选择葬在华盛顿阿灵顿公墓。但是他和夫人选择葬在纽约。格兰特享年63 岁,下葬的时候有一百多万人给他送行。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人物,纽约市和纽约州建造了格兰特将军国家纪念堂(General Grant National Memorial)。纪念堂地面摆放着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和他的妻子朱莉娅·登特·格兰特的石棺(Julia Dent Grant)。这座建筑有46米高,花费600万美元,主要来自民众捐款,于1897年建成。陵墓在曼哈顿区的哈得逊河畔。正面刻有他的格言:“让大家安享和平 Let us have peace”。
格兰特卸任后周游世界,并访问中国,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合影
50美元纸币上面的格兰特总统头像
4. 穹顶
5. 四周是表现格兰特历史功绩的壁画 ---- 都是在南北战争中的表现,没有总统任期内的表现,他作为总统确实政绩平平
6. 指挥战争
7. 受降
8. 五虎上将之一
9. 格兰特手下最得力的将军,谢尔曼
ZT:百度百科,格兰特生平
格兰特的祖先是英国人,1630 年移居美国现在的马萨诸塞州。到格兰特父亲杰西·鲁特·格兰特那一代,全家已迁移到俄亥俄州普莱曾特角从事制革业。母亲汉娜·辛普森是位农场主的女儿, 1822 年4 月27 日,格兰特出生在这个小村镇上。父亲以希腊神话《奥德塞》中大英雄奥德修斯的名字,给他取名为海勒姆·尤利塞斯·格兰特。第二年全家又迁居到该州的乔治敦镇,格兰特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他的童年。
少年时期,格兰特显示出爱劳动和承担家务的才能。拖运木材,开垦和耕种土地,把农产品运回家里或到市场去卖等农家活,他都能干。据说,他7 岁时会使用牲口,8 岁就会做生意。有一次格兰特的父亲让他去买一匹马,临走时告诉他,可以出价20 美元,最高可付25 美元。到了市场,格兰特就如实地把父亲的话告诉了卖主。最后,他真的用25 美元买回了一匹马。回到家里,性情粗暴的父亲并没有为多花了钱而批评他,而是教给了儿子如何讨价还价的道理。
格兰特从小就喜欢马。他在养马、驯马中学会了骑马,而且善骑烈马。这是当时的同龄人无法和他相比的。不过,他在学校里却是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格兰特长大后觉得自己的全名不大顺口。于是就把教名与中间名倒过来,改为尤利塞斯·海勒姆·格兰特。当时,俄亥俄州村镇的儿童成年后,一般都跟随父辈务农或学手艺,但格兰特不喜欢他父亲干的那行制革业。格兰特怕见动物的血,要他吃半生不熟的牛排就会恶心;老格兰特虽然性精粗暴,却很钟爱子女,于是恳请当地的一位联邦议员托马斯·哈默把他的儿子保送到西点军校去学习。格兰特并不爱好戎马生涯,但不想再次违抗父命,便勉强同意了。那位议员过去是格兰特母亲的老友。但问题是这个议员在写这封信的时候,把哈勒姆这个名字忘得一干二净。于是他按照西方的取名习惯,自作主张地把格兰特母亲婚前的姓辛普森加了进去。因此,当1839 年夏天格兰特到西点军校报到时。发现自己的全名己变成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按当时军校的规定,姓名是不能随便改动的,格兰待怕引起麻烦,未作更正。这是美国历史上出现“第一个两度易名的总统”的由来。
格兰特身材矮小结实,个性温和娴静,甚至还带点少女的羞怯。但一跨上马背,那种矫捷勇猛的气概顿时与他日常的表现判若两人。他的高超骑术为他在西点军校博得了“超级骑手”的称号。不过这位“超级骑手”并不喜欢跳舞之类的文娱活动,据说他在四年军校生活中,从来没有参加过当时遐迩闻名的西点舞会。除了骑马之外,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在自传中说,他之所以愿意进这所军事院校,只是为了有机会多读点书,将来好从事教学工作。但是,他的学习成绩平平, 1843 年毕业时,在全班39 人中名列第二十一。由于当时骑兵部队没有军官缺额,这位骑手被分配到第四步兵团当了一名少尉军官。
第四步兵团驻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格兰特在那里认识了西点军校一个同班同学的妹妹朱莉哑·博格斯·登特。朱莉娅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他对女儿与一名薪饷微薄的低级军官相爱颇不以为然。但朱莉娅对格兰特忠贞不二,五年后终成眷属。
1846 年,美国对墨西哥发动侵略战争,第四步兵团奉命南下作战。格兰特本人并不赞成这场战争,认为这是一场不正义的战争。但他在扎卡里·泰勒将军(后来出任第十二届总统)的指挥下,作战还是努力的。泰勒将军不大注意繁文缛节,对部下比较随和,这些作风对格兰特颇有影响。1847 年格兰待所属的团拨归温菲尔德·斯科特将军指挥。斯科特也是美国历史上的名将之一,格兰特在他麾下,一直战斗到1848 年战争结束,在此期间,格兰特已由少尉晋升到中尉。这场战争丰富了格兰特的作战经验,而且使他熟悉了许多南方将领,对他以后在南北战争中指挥作战很有好处。
格兰特随部队回国后,于1848 年8 月在圣路易斯与朱莉娅结婚。婚后朱莉娅随军生活。 1852 年夏天,格兰特的部队调防到加利福尼亚。由于当时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横贯大陆的交通不便,部队得乘船绕道巴拿马到加利福尼亚。当时朱莉娅怀着第二个孩子,故未同行,带着刚满两岁的大儿子回圣路易斯娘家居住。
格兰特的部队到达西海岸后,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和俄勒冈州驻防。1853年8 月格兰特晋升为上尉。他远离妻儿,军营生活又很单调乏味,于是不免像当时的大多数低级军官那样沉溺于杯中物,而顶头上司布坎南上校对军官要求又很严。格兰特终于因酗酒而受到了训斥。于是他决定辞职。有的历史书说是布坎南上校要他辞职的,否则他就要受军法审判。
格兰特辞去军职后于1854 年8 月回到圣路易斯与家人团聚,此后四年他靠岳父所给的80 英亩土地务农为生。在此期间,朱莉娅又生了一女一子。低微的农场收入与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格兰特不得不另谋职业。 1858 年冬天他弃农来到圣路易斯市内,与人合资经营房地产,但很不成功。 1860 年5月他举家迁到伊利诺斯州加利纳,在他父兄经营的皮鞋厂内当雇员。这一阶段是格兰特最不得志的时期。但不久就时来运转了。
19 世纪50 年代后期的美国酝酿着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南北分裂的局面正在形成。1860 年,主张解放黑奴的共和党人亚伯拉罕·林肯当选为总统,南方各州纷纷退出联邦组成“南部同盟”,并于1861 年4 月向北方发动战争。至此,美利坚合众国完全分裂,南北战争开始。
格兰特原来是支持民主党的。格兰特的父母都是很激进的废奴主义者,然而他的妻子却是拥有黑奴的奴隶主。当朱丽亚嫁给格兰特,从自己的娘家带来四个黑奴作为嫁妆。直到1863年的《废奴宣言》的发布,这四个黑奴始终是格兰特家“财产”的一部分。在1859年3月12日,格兰特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很坦白地说:“朱丽亚无法好好地生活,如果没有了这些黑奴。”而在1858至1859年,格兰特自己也买了一个30多岁的黑奴威廉-琼斯。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他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与不和。 1856 年11 月的总统选举中,他曾投票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詹姆斯·布坎南。他在自传中说:“我很清楚,如果一位共和党人在1856 年的大选中当选为总统,那就意味着南方蓄奴州将脱离联邦,并进行叛乱活动。”
但在南北战争爆发后,希望丈夫成名的朱莉娅感觉到,格兰特并不适合经商和做生意,还是应该让他回到曾经为他带来光荣的军队中去。于是,她不厌其烦地劝说格兰特再次从军。最后,格兰特同意了。1861 年4 月,格兰特自愿帮助州政府做征集志愿兵的工作。当时有人推举他担任志愿兵连的连长,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这次从军,胸怀大志,不甘小就。后来,州长见他在征集工作中很有组织能力,便让他到一个不很好管理的营去当营长。他终于接受了。到任后,他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纪律性,很快把这个营整治得有条不紊。6 月,格兰特被叶特州长任命为伊利诺斯州志愿军第21 团的上校指挥官,不久又把这个团整治一新,奉命开赴了前线。1861 年9 月,格兰特被破格提升为志愿军陆军准将,司令部设在伊利诺斯州的开罗.
次年1 月27 日林肯总统发布向南军发起总攻的命令,格兰特率领17000 大军在炮舰配合下,沿着田纳西河挺进。2 月6 日攻下田纳西河上的亨利要塞,几天后又包围了孔伯兰河上的唐纳尔逊要塞。当时该要塞内的守军兵力雄厚,因此,作战极其艰难。格兰恃从其部下冒着敌人的炮火连续不停地发起猛攻,南军招架不住,要求停火,派出代表来谈判投降。格兰特断然要求立刻无条件投降。2 月16 日,敌人被迫接受,14000 多名南军当了战俘。唐纳尔逊战役是联邦军队在内战中的第一次大捷,格兰特从此获得了“要敌人无条件投降的将军”的称号。 此时的北军在东部战场的情况却很不乐观,在李对抗下,北军陷入了苦战。所以当林肯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当即提拔格兰特为少将。
格兰特被任命开始组建田纳西方面军,同时结识了他的老乡--威廉·特库赛·谢尔曼,谢尔曼此时成为了他师长。 到了四月,格兰特迎来了西部战场上最血腥的一次战斗。田纳西方面军在夏伊洛(Shiloh)迎来了他们的头一次战役。战役第一天,北军显然无法适应南军的迅猛打击,匆促迎战结果自然是大败而归。而日后,谢尔曼的部队赶到了战场。谢尔曼当南军迅速向先前溃退的北军追击的时候,出其不意地从斜里杀出猛击了对方的侧翼。南军遭到了这一出其不意的打击,顿时乱作一团,败退中的格兰特又趁势大杀回马枪,反败为胜将南军彻底击溃。这和东部战场的困境同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之后格兰特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对维克斯堡的围攻作战,这和葛底斯堡战役一并成为了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也是他一生最为重要的一次战斗。 围攻部署七月,格兰特首先任命谢尔曼为菲斯军官区总司令,负责对南军的坚强据点威克斯堡发动进攻。但是由于兵力严重不足,谢尔曼的攻击并不成功,战局陷入僵持。维克斯堡小城位于密西西比河中游,大河在此处变得很狭窄,所以地理很重要。控制了维克斯堡就等于控制了整条密西西比的交通控制权,在战前这里就是整条河上的交通运输的总转站和中心,其战略价值极大。 维克斯堡繁忙的码头到了1863年年初,格兰特亲自率领部队开始对维克斯堡展开了围攻作战。他首先将打算援救维克斯堡的南军蒋斯顿的部队挡在了维克斯堡站区之外,集中力量将其打退。之后,再调回头开始展开围攻。他在维克斯堡外挖了两条围攻线:内对垒线和外对垒线。把维克斯堡围了一个滴水不漏,大摆铁桶阵。到了1863年5月,格兰特的部队人数上升到了7万2千人,火炮248门;此时维克斯堡内南军仅为4万5千人。同时在密西西比河上,在格兰特的要求下,海军的大批铁甲舰也保卫断绝了维克斯堡的水上联系。就这样,格兰特把维克斯堡彻底地包围了,之后就实施粮食的禁运,力图困死守军,当然城中的市民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而面对南军司令彭贝尔顿让市民离开的维克斯堡的要求,同样遭到格兰特的一口拒绝,坚持南军必须无条件投降。北军的炮兵每天不分白天黑夜日日连续对维克斯堡进行无间断炮击,每天只因为炮兵吃饭和补给的要求停止炮击三小时,其余的二十一小时都是无休无止的猛烈炮击。就这样到了1863年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日,同样也是东部盖蒂斯堡战役的后一天,南军在坚守了7个月,弹尽粮绝后终于向格兰特“无条件投降”。 在维克斯堡战役中,和他的伟大胜利相比,格兰特的损失却并不显得很重大,他一共损失了9千人左右。而南军伤亡了1万2千人,另有3万5千人投降被俘,而城中至少3至4千名市民由于围困造成的饥饿和炮击而死亡。格兰特还是于1863年7月攻下了这个战略位置极为关键的城市。至此,北军彻底控制了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而开始威胁南方的后方地区。
之后格兰特毫不松懈继续推进,在查努罗加突破了南军的防线,进抵了乔治亚州的边境,查塔努加在田纳西州境内,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和战略中心。联邦军队在市内被南军层层包围,不得脱身。1863 年11 月,格兰特率大军击溃了围攻的敌军,为翌年夏季联邦军队肃清东南残敌打下了基础。然而在格兰特刚刚取得了这一身胜利后,之后詹姆斯·朗斯特带着他的田纳西方面军从北面长途近100英里突然对格兰特的获胜之师发动了奇袭,虽然只有2两万但是却让北军遭到了失败。这也成了格兰特在西部战场上唯一的一次失败。但是之后,格兰特还是依靠自己的兵力优势维持住了战线,稳定了战局。
这时格兰特扬威全国。林肯总统代表全国人民向他致谢,国会授予他金质勋章。 1864 年3 月,林肯改组联邦军队指挥机构,任命格兰特为联邦军队总司令,并提升他为陆军中将。当时美国军队中尚无上将军衔,中将为最高级军官。林肯大力提拔格兰特,是因为他认为格兰特比其他将领更具备指挥全军的才干、胆略和气魄。格兰特是联邦军队中认识到解放奴隶和武装黑人重要性的少数将领之一。他在1863 年8 月就向政府表示:“我由衷地支持武装黑人的工作。这个工作和解放黑人一样,是对于‘南部同盟’的最沉重的打击。”同时,他还比其他将领更深刻地认识到:北方最有利的条件是在人力物力上拥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而南方最有利的条件是在内线作战。
格兰特就任联邦军队总司令后,对南军采取了“分而歼之”的战略原则,即: (1)切断南军的交通线,使之不能互相联系;(2)摧毁敌方的一切资源,使敌人后勤供应困难;(3)以优势兵力迅速打击敌人,使其无喘息和改编部队的时机; (4)在战斗中不断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其兵力越来越少。此外,他还调整了作战部队的指挥系统,撤掉一些颧预无能的人,重用一些智勇双全的将领,如谢尔曼、哈勒克等等。
他自己开始率领12万大军在东部开始和由李将军率领的北弗杰尼亚军团作战,他目标就是占领“叛军”的首都里士满。此时,格兰特更是放言,他要抽打罗伯特·李,打破李这个“南方的神话”。此时李的军团只剩下了6万人,但是他却是格兰特前所没有遇到过的对手。在1864 年夏季的科尔德港战役中,南军利用内线防御的有利条件,曾重创格兰特的部队。但格兰特并不气馁,他说:“我……主张在这条战线上一直打到底,即使打上一个夏天也在所不惜。”格兰特非常清楚,即使是这样消耗下去,李也是万万不能和他玩下去的。当时北方政府中有些妒忌格兰特的人对他进行中伤,说他不爱惜士兵的生命,一味蛮干,并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屠夫格兰特”。有人甚至还在林肯面前说他嗜酒贻误军机。为此,林肯曾开玩笑地问格兰特喝的是什么酒,并要他把酒让其他将领也尝一尝。林肯对这员大将相当了解,坚信他能取胜,放手让他指挥作战。
到了1865年,李终于在格兰特不屈不挠的压力下不得不由于放弃了里士满开始南撤,打算与约瑟夫·约翰斯顿的部队会合。终于,李和格兰特在阿托克马展开了最后的战斗,李的波托马克军团被全面合围,弹尽粮绝,决定投降。双方在互相尊重的气氛中签署了协议。格兰特下令向李提供了2.8万份口粮以供解散军队,李连说“太多了,太多了”,因为他此时手下只有九千饥寒交迫的士兵,这也标志着历时将近5年的残酷厮杀终于停止了。虽然格兰特之前对李从来没有表现过什么敬意,倒是总对李冷嘲热讽,然而在这次会面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 他不但答应敌军在宣誓永不拿起武器反对合众国后可以获释回家,而且还接受李将军的请求,允许南军保留战马,因为当时正值春耕,南方需要马匹耕耘荒芜已久的土地。格兰特的宽宏大量,赢得了南北方人民的普遍赞扬。
美国内战结束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并不甘心他们的失败。他们派人暗杀林肯总统,并准备有朝一日在南方复辟。南北之间企图复辟与反对复辟的斗争从1865 年一直延续到1877 年。
安德鲁·约翰逊1865 年3 月接替林肯出任总统后,起先仍很器重格兰特。上台不久,就派格兰特到南方去调查研究,以便制订改造南方的重建计划。
1866 年7 月,美国军队增添了上将军衔,约翰逊把第一个上将军衔授予了格兰特。但格兰特对约翰逊纵容南方叛乱分子的做法有很大保留。 1867 年8月,约翰逊因陆军部长斯坦顿与他意见不合,想免去斯坦顿的职务,但遭到参议院的抵制。于是他就运用总统权力下令停止斯坦顿职务,并任命格兰待为临时部长。 1868 年初,参议院正式拒绝总统要求免除斯坦顿陆军部部长的职务,格兰特就辞去临时部长职务。约翰逊公开指责格兰特此举是对总统不忠。格兰特愤然转到共和党激进派一边,并参加了对约翰逊总统的弹劾运
动。弹劾运动虽然失败,但约翰逊已名誉扫地,不可能参加当年的总统选举了。究竟推举谁来当总统呢?这是1868 年美国大选中的一大问题。共和党内很多人看中了在内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格兰特,认为由格兰特这样有名声的人出来竞选,一定会有很大的号召力。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格兰特一无施政的经验,二无明确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他对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南方重建问题态度暧昧。然而,共和党当时没有其他合适人选,所以格兰待就顺利地当上了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并在选举中轻易地击败了民主党对手霍拉肖·西摩。
1869 年3 月4 日, 46 岁的格兰特出任美国第十八任总统。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军,在高个子的美国人中看是矮子。他有一头卷曲如波的棕色头发,嘴唇微薄,双手娇嫩,十指细长,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可能由于经历的原故,他的体格健壮,肌肉发达,举止利落,谁看了都会觉得他是个职业军人。
格兰特当政之初,改革者对这位超越政治的总统寄予希望。格兰特似乎也想就文官制进行改革。格兰特和所有白宫的新主人一样,对讨官者大为烦恼。格兰特曾经说过,“任命官职的权力是总统职务的祸根,在这个国家里,没有一个人比总统更渴望进行文官制度的改革。”但是格兰特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好坏参半,他让财政部长乔治·休厄尔·鲍特韦尔,内政部长考克斯和司法部长霍尔在各自的部里实行公平考试来确定某些职务的提升和任命;在一八七零年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里,格兰特敦促制定改革立法,两院作出了联合决定,授权总统成立一个委员会,为文官制定新规则。格兰特任命了《哈泼周刊》编辑乔治·威廉领导这个委员会。委员会推荐各类竞争性考试作为取得各级文官职务的必要条件,并敦促取消政党对工资的核定。格兰特下令于一八七二年起实行这些规则。但国会拒绝拨给足够经费,使该委员会不能有效地推行新规则。只有少数一些政府部门采用了某些规定,在格兰特的任期内分赃制没有得到彻底改革。
格兰特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南方叛乱诸州政治地位的问题。内战结束后,南方诸州都由激进的共和党人把持。他们支持给予自由民以公民权和选举权。一八六零年代后期,激进的共和党人在南方开始失势,他们中的很多人被民主党人所击败。但民主党人根本就不想给予自由民任何权利。
激进共和党人在南方最早失势的是在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的变化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其他各州就不是这样了,田纳西州、乔治亚州和北卡罗莱纳州,民主党人用威胁和暴力手段赢得选举。这些选举通常由三K党人领导。三K党是一个由白人组成的地下恐怖组织。三K党人认为白人优于黑人,他们身穿蒙面衣,破坏共和党人的会场,威胁、殴打和杀害黑人,迫使黑人远离政治,他们对那些帮助黑人的白人也采取恐怖行动。
内战结束后不久,三K党在南方诸州相继出现。一八七一年,共和党国会议员要求制定法律取缔三K党。一个以共和党人为首的调查委员会成立了,该委员会调查三K党在南方诸州的行为。他们听取了大量有关三K党的恐怖行为,三K党的这些行为为起草一部控制三K党的法案提供了帮助。几经辩论之后,国会通过了该法案。这部法案授予总统在南方各州实行军管的权力。民主党人指责这项法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共和党在南方的权力。格兰特根据该法案,很快行动了,他宣布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大部分地区实行军管,数千人被捕,他们将在联邦法院受审,陪审团主要由自由民和激进共和党人组成。
格兰特在组织内阁和安排亲友的问题上,同样犯了一系列的错误。他选择退出政坛20年的汉密尔顿·菲什为国务卿,实为糊涂和无可奈何;他选拔的三任财政部长,要么是不合法,要么是贪污犯,要么是行贿受贿能手,唯一优秀的战争部长约翰·罗林斯却英年早逝。在其亲友的安排上,采取了典型的任人唯亲的做法。本来,格兰特在家族中曾经一度是不讨人喜欢的败家子,当选总统后便被奉为至尊。有些原来曾嘲笑他的亲友,现在却反过来要他委以重任。格兰特的妹夫詹姆斯·凯西担任了令人羡慕的海关税务官,趁机大发其财。格兰特夫人的家人朱莉娅·登特掌管了就业管理局的大权,吃贿赂肆无忌惮。登特家族的其他几名成员,也是在格兰特的帮助下在公共机构委以重任。格兰特的两个儿子,分别在军队和银行任重要职务。政治批评家抱怨说,格兰特一家是“一人当政,鸡大升天”。在格兰特任职期间,其他方面的丑闻也是数不胜数。
接二连三的丑闻使格兰特名声大损,因为在这些方面他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对经济一窍不通,同样引起了选民们极大的反感。在1874 年的国会选举中,尽管格兰特的支持者还想推举他当总统候选人,但格兰特决计不再参加第三次总统竟选。在最后一次给国会的咨文中,他坦率地承认:“没有任何搞政治的经验就被选为总统,这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不幸……”。
当然,格兰格任期也并非毫无政绩。虽然他面临战后财政捉襟见肘的窘境,但力主大赦“叛乱”者,重建饱受苦难的南方,并给南方各州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民主。在外交上,他执行“中立政策”,集中精力处理美国国内事务,当时正值美国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制造业和石油业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另一项成就就是在南方建立了黑白同校的公立学校。它受到暴力、贪污腐化、纳税人的反抗和民主党人的反对活动的猛烈冲击。但是,它没有夭折,它成长了起来,给自由民带来文化,并把现代教育体系带到了南方。
10. 墓园周围,秋色无敌
11.
12. 陵墓四周有马赛克装饰的长椅,供人休息· ---- 风格很像巴塞罗那的桂尔公园(参见: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9):再访巴塞罗那,高迪的世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4857.html)
13.
14. 曼哈顿西侧,哈德逊河边,寸土寸金的地方,难得留下一条绿荫带
15. 哈德逊河对面,就是新泽西,也是秋色迷人
谢谢观看。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的游记与旅游经验,请到文学城看风景博客: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27715。
个人网页: 随我去看风景 www.KanFengJing.net
【New York, New York】
秋色美,秋意浓
秋色美,秋意浓:纽约秋色(有音乐)
北美东部最美的季节:秋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关于纽约中央公园,请看:纽约的明珠:五光十色的中央公园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011/12375.html
纽约深度游(1):秋色怡人的纽约中央公园
请点击阅读其他关于美国的游记:
寻找美国(1):明星城市辛辛那提
寻找美国(2):肯德鸡的故乡,肯塔基
寻找美国(3):美国乡村音乐之都纳什维尔(有音乐)
寻找美国(4):令人惊艳的印第安纳波利斯(有音乐)
寻找美国(5):匹兹堡,美国第一位亿万富豪诞生地
寻找美国(6):打响总统选战第一枪的艾奥瓦州,Iowa
寻找美国(7):密西西比河的源头明尼苏达州(有音乐)
寻找美国(8):明尼阿波利斯博物馆,中国艺术展品
寻找美国(9):世界首富巴菲特的发迹之地,奥马哈 Omaha
寻找美国(10):美国的地理中心堪萨斯,美国农村
阿拉斯加,美国最后一块处女地
寻找美国(11):宾州的钢铁鬼城,Ghost City
寻找美国(12):俄克拉荷马(上)
寻找美国(13):俄克拉荷马大爆炸,西部牛仔,大赌场
寻找美国(14):达拉斯与美国两大政坛豪门家族(上)
您最应该去哪些美国旅游景点?(我的美国景点排名)
美国最热门的25个旅游景点(ZT)
比较不同信用卡的租车保险
关于航空公司的里程奖励机票
更新:历数欧洲著名景点,您最应该去哪里旅游?
【俄国和中欧】
【欧洲旅程】
【中东与非洲】
【美洲风情】
【天堂夏威夷】
【亚洲风景】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世界十大城市
中东自助行(1): 行程, 攻略, 感受
中东自助行(20): 后记 -- 两个世界
俄国和中欧两周行结束篇:航拍欧美英俄,旅途见闻
环球一圈与两岸四地:港澳台和深圳
西班牙与葡萄牙大圆环,世界文化遗产之旅
春天的欧洲,美丽的风景: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04/27690.html
十天4500公里,自驾游意大利法国瑞士(有音乐):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5/14517.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行程梗概与经验体会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3666.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2):美食集锦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5839.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3):旅馆与旅途见闻(有音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10179.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4):柑橘之乡瓦伦西亚 Valencia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16612.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5):独一无二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23831.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6):令人梦萦魂牵的格林纳达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33475.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7):格林纳达的夜色与回忆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1748.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8):西班牙古城萨拉曼卡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9935.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9):牺牲将士谷,塞戈维亚,阿维拉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17943.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0):西班牙千年古都,托莱多的清晨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24981.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1):西班牙千年古都,令人惊艳的托莱多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26092.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2):Sintra 葡萄牙景色绝美的风景区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2/31408.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3):里斯本的清晨,傍晚与夜色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4761.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4):马德里的新城,老城与夜色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10708.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5):西班牙最美广场之一,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有音乐)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17786.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6):塞维利亚,哥伦布造就的城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0676.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7):托马尔与贝伦,葡萄牙两大皇家修道院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1912.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8):再访巴塞罗那,神圣家族教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4032.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19):再访巴塞罗那,高迪的世界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4857.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驾游(20):再访巴塞罗那,最美音乐厅,世界十大城市的风采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3/25893.html
中东自助行(1): 行程, 攻略, 感受
中东自助行(2): 开罗的早晨
中东自助行(3): 开罗的夜晚 (附埃及的阴暗面)
中东自助行(4): 开罗一日 (附古埃及历史简介)
中东自助行(5): 走进撒哈拉大沙漠
中东自助行(6): 你不知道的金字塔 (附古王国时期历史简介)
中东自助行(7): 埃及古庙--色彩最佳的阿比多斯 (附古埃及宗教与众神简介)
中东自助行(8): 埃及古庙--最大最壮观的卡纳克 (附新王国时期女法老的故事)
中东自助行(9): 埃及古庙--卢克索西岸与国王谷 (附旅途故事)
中东自助行(10): 埃及古庙--大费周折的阿布辛贝 (附新王国时期法老年表)
中东自助行(11): 泛舟尼罗河 (附肚皮舞, 性骚扰和烟雨)
中东自助行(12): 亚力山大--埃及最有情调的城市 (附与阿拉伯兄弟把酒夜话)
中东自助行(13): 赤裸的西奈, 温情的红海 (洋GG的故事)
中东自助行(14): 西奈山的云海日出
中东自助行(15): 梦幻般美丽的佩特拉古城 (附丑陋的白人语言觳?
中东自助行(16): 走向圣?-- 艰难的旅途 (附韩国来的自助游旅客)
中东自助行(17): 耶路撒冷--沉重的历史, 沉重的风景 (附耶路撒冷的3000年血泪历史)
中东自助行(18): 苦路 -- 耶稣最后的足迹 (附耶稣受难日/Good Friday 与复活节的由来)
中东自助行(19): 告别耶路撒冷, 告别开罗 (附巴勒斯坦人印象, 死海, 埃及最后的日落)
中东自助行(20): 后记 -- 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