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不光好为人师,还诲人不倦。请给我一个机会允许我再跟你们吹吹牛,说说我独自旅行的经历。在英语中经历就是经验。就权当是我的狗屁经验,我的非物质遗产。
因为工作关系,几十年经常国内国外出差,而且常常是独自旅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出国去澳大利亚,住在悉尼的一个小旅馆。客户在郊区,客户因故不能来接我,见不到客户就不能推销我的产品。于是我说,那我过去你那里好了。客户告诉我先乘地铁再换郊区火车,到终点站下车后一直往前走,约一个小时。地标是有一个大烟囱,快到大烟囱时会看到邮局,就在邮局旁边。那年月,没有手机,没有GPS,要详细地址也没用。我照着客户说的,下了火车往前走,两边都是牧场,绿绿的草地上,稀稀拉拉的羊群在吃草、闲逛。我饶有兴趣地边看边往前走,远远的地方有一根大烟囱矗立着,证明没有路线错误。我独自走了50分钟,没有碰到一个人,英语说出花儿来也没用!不能打听和问路,更何况我根本没有地址!突然我看到了邮局,——我找到了。客户很感慨,说,有这种精神,什么事情做不成!他认为我去不了所以没告诉我详细地址。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的客户约我去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展览会洽谈业务。我取道巴黎转飞机去杜塞尔多夫。因为我要从巴黎返回。戴高乐机场的平面图像个葵花,从这个花瓣到那个花瓣得坐电气火车。在去德国的候机厅里遇到一个中国小伙子,他问我会法文吗,我回答,不会。他又问,会德文吗,也不会。他说了一句话“阿姨,你让我们年轻人汗颜那!”我把这理解成他对我的表扬。抵达杜塞尔多夫机场已是深夜,由于展览会人多,旅馆价格加倍而且难定,没办法只能舍近求远,定了另外一个城市的旅馆,距离此地好几十公里,正常的交通工具是城铁加地铁。但是我第一次来此地,不懂德语,也没有地图,何况还有行李,平时特抠门的我斩钉截铁地决定,此钱不能省,不论花多少钱我也得打的,花了100多马克。到了旅馆,出租车司机走了以后又回来找我,要和我拥抱一下,他今天中了乐透拉到我这么冤大头的客人,这种机会怕是再也没有了。
第二天一早,我乘坐城铁到中心站,中心这个词和英语基本相同。我在上车之后仔细观察第一站和第二站两面的风景寻找地标,我不认识德语,连自己上车的那个车站的名字怎么说都不知道,没法问别人,这里根本看不到一张亚洲人的脸,只能自己判断该下车时就下车。
中心车站换地铁,那地铁不是一条两条,是一个巨大的火车站,而且每天同样的线路不一定在同一位置。可尊敬的德国退休老人在车站里摆了一个询问处,义务奉献。他们可用英语法语及其他语言提供服务。他们还担心对客人讲不清楚,就把一打一面已用过的纸裁成四片,用小铅笔头在纸的另一面给你写上到几站台乘几点的车,然后在那里下车再换直接到展馆的地铁。这个服务给了我巨大的帮助,让我感到温暖和安全。德国车站的雷锋让人感触颇深。我对这些老人肃然起敬同时祝他们健康长寿。
我的下一站是从科隆乘子弹头火车去巴黎。我要带行李乘火车,所以我在去巴黎的前一天先去科隆踩踩点,逛逛大城市科隆,还可以看看著名的科隆大教堂。科隆火车站宏伟壮观另我叹为观止。我探查到明天去巴黎的火车就在二站台,胸有成棍了,就不必担心了。因为转车的时间很短,只有几分钟。没想到第二天,到了科隆,从一站台冲到二站台后才发现去巴黎的车不在二站台了改到九站台了,这给我当头一棒,昨天的经验全报废了。
火车站那个大呀,九站台那个远呀,我的行李那个大呀的,时间那个短那,呼天天不应啊……冷静冷静,突然我急中生智,坐电梯呀!!德国的站台上都有电梯,尽管平常没人用,关键时刻就得用。德国人是多么聪明,多么人性化,在站台上挖一个洞,有个升降梯,立马方便群众。我独享电梯直下到通道,拉着行李就往前跑,然后再乘电梯升到九站台。咱们中国就没有这事!地铁都不是全有电梯,即使有,也拦着,不让用。同是火车站,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此时正是临开车前的高峰,每节车厢的门都挤满了人,我看到前边的门人少,就抖了一个小机灵,赶快跑过去上了车。
哇!这车真高级呀,比飞机的头等舱还好,一边只有一个大沙发座位,面前还有一个独享的铺着桌布的漂亮的桌子,因为座位都是一个方向,没有面对面的,而且座位之间有相当的距离。德国人怎么这么会享受?难怪欧洲客户说出差全坐火车,路上还可以办公,原来他们的火车不一般呢。
我喘着气放松一下,欣赏了美好的环境,就掏出早餐慢慢享受起来。半小时之后,检票员查票。我从容地掏出票递上去,检票员面带难色地说:“你是二等厢的票而这里是头等,我可以给你看着行李请你自己坐到后面去。”然后他又与我商量:“补票也可以。”“补多少钱?”我问。“十五马克。”十五马克就能做一个理直气壮的头等公民,为什么不呢,我补了钱舒舒服服的做了头等公民,享受了头等舱整整四个小时,一分钟都不差,我顺利抵达巴黎。
到了巴黎咱就活了,因为几年前来过一次,不会法语可以顺着英语往上蒙。而且巴黎是敢与大城市铁岭相比的城市,所有的地方都是世界闻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为了省钱,在巴黎郊区找了一个小旅馆。每天出门先坐郊区火车再换地铁。巴黎的地铁那绝对是法国人的骄傲,每天的客流量超过600万人次。把地铁作为主要交通工具,是巴黎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当人们向您讲一个地理位置的时候,总是说:地铁某站。客户邀请我去他们的办公室和去参加宴会,都不安排汽车来接,只是告诉乘地铁怎么去,我们不必因此就怀疑对方的热情程度。因为乘地铁没有交通阻塞之虑,没有找不到停车位之苦,快捷方便效率高,何乐而不为呢?
在巴黎乘地铁很容易,凭着随处可得的地铁图,根本不用别人陪同就可以游遍巴黎所有的名胜。所以到巴黎第一课是学会看懂地铁地图。我个人的特点是只有整明白东南西北就基本没问题。第二天我就自己去了卢浮宫。站在广场上,来来往往有很多中国人。有个人手中拿着地图也找不到北,看我是中国人就过来问我方地达斯怎么去,我热情地(实际上我是骄傲地)告诉他如何坐地铁然后换郊区火车。好为人师的毛病又犯了,开始主动给人介绍:这个地方实际上是新巴黎城,现代化巴黎,看现代化建筑就得上这里云云。那个人看我挺实诚就告诉我他是建筑师,国内某建筑设计院派出来考察的。然后他问我在巴黎呆多久了,我回答:“昨天来的!”让他吃惊不小,我也顺便暗暗得意一回。
说起地铁想起1997年去日本。我在东京都乘地铁去成田机场。站台上很多人等车,但都不像去坐飞机的样子。每一趟车的门楣上都写着本趟车的目的地。虽然不懂日语不能与人打听,但看着大大小小夹杂着的汉字咱就能蒙个八九不离十。看着每趟车都写着不一样的目的地,也不知该上那趟车,一时间,我有点洋鬼子瞧戏---傻眼了。嘿!还过尽千帆皆不是了,今天我还就肠断东京都了,看你有多少目的地可去!几趟车过后,乌秧乌秧的小日本全上车走了,站台上就剩我一人了,我坚信我的专车马上就到,果然写着成田空港字样的车来了,我自信满满,提着行李就上车了。
看出来了,什么经验之谈,不过是一看二蒙三抖小机灵。让您失望了,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