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行-马丘比丘(7)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马丘比丘 Machu Picchu

3月13-14日

马丘比丘号称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来秘鲁的人都得到此一游。上山的第一班车是早上5点半,我们俩4点半就起床,为了赶头班车爬马丘比丘对面的小山,能看全景。爬山每天只有两拨400个名额。昨晚开始下雨,早上大雨还是不停。我们俩掐着点儿出门,琢磨谁大雨天还起这么早啊。

 

我们住的旅社每天的店费11美元,可以说啥都没有,连马桶座圈都没有。如何拉大K,有情趣的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是这家旅社就有一个好处,离车站近,拐弯就是。早上5点半,还是伸手不见六指。我们俩穿着雨披,冒雨走向车站。一拐弯,大吃一斤。人群黑压压地排了100多米。

 

坐在车上,台词里说,“我捧着一颗砰砰乱跳的心”。入口处也排了长长的队伍,检查证件特别严格,好像机场安检,幸好带了护照正本。大雨不住地下,进了门我们俩也不知往哪儿走,想着肯定得往先往高处走,看全景。随着一群人左盘右转,突然就走到了那个著名的所有人都在此留影的平台。歌词里是怎么唱的,“连见面时的呼吸我都曾反复练习”。这就是我们环球旅游梦开始的地方,就是我第一次看见小报上登的那两个蒙特利尔人留影的地方。烟雨笼罩的马丘比丘在相机里几乎看不见,但是我们还是以最通俗的姿势拍了留影。

 

 

相对于招贴画里灿烂阳光之下,云雾缭绕的马丘比丘是另一种景色,神秘。影影绰绰的残垣断壁后面仿佛随时会转出几百年前在此生息的印加人,飘过屋顶的淡淡雾气好像升起的炊烟,广场上的草泥马在静静地吃草,主人似乎就站在房檐下躲雨默默地看着它们,水池里收集的雨水湍急的流着,等待人们打水做饭洗衣。


 

据说,马丘比丘的时代是15世纪。印加人被西班牙人征服之后,马丘比丘就被荒弃了,所有印加人也一直守口如瓶,所以西班牙人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也就从没来过。我看到过的故事,直到1901年(也可能是1911年),美国的一个大学教授到南美考察,非常运气地发现了马丘比丘。他非常得意地给《国家地理》发了稿,竟然被编辑退了,估计是20世纪初大事太多了,没把这个当回事。又过了若干年,马丘比丘终于成了世界话题,那个编辑才又想起了那个教授和他的稿子,于是低三下四地写信去求稿。教授已经成了红人,但是小心眼地回信说,马丘比丘的发现不值一提,配不上《国家地理》这样的大刊物。

 

我们俩冒着绵绵细雨在马丘比丘的遗址里穿行,想象当年印加人的生活。走在这种遗址里面,总有那种一脚踏空的时空穿越感觉。那个门梁下走过的是谁?这个石头桌子有谁曾经坐下喝过蔻蔻茶?屋角的那块石头有几个人曾经抚摸过,我的手按在当年谁的手印上?房后的那张凳子上谁曾经坐过,或者晾过雨后潮湿的披肩?又有多少人曾经站在祭祀的圣坛旁虔诚的祈祷?那歌声在细雨薄雾中袅袅不绝。



 

天上的云雾飘飘散散、时浓时淡,我们的信心从来没有一丝犹豫,坚信会有云开雾散、阳光普照的时刻。一片诚心感天动地。中午时刻,天光终于放晴。我们又一次冲到那个著名的留影地,挤在大群和我们一样欢欣鼓舞的游客中,这次拍下了清晰的全景。天空越来越晴,下午快离开的时候竟然是阳光灿烂的结局,而且一弯从未见过如此清澈的彩虹挂在雨后如洗的天穹。坐在几百年前精心雕琢的石阶上,看着天空最后呈现的双彩虹,还有什么是最圆满的结局呢。

 


 

马丘比丘的石头墙不但再次让你承认印加人是砌墙的祖宗,到后来你会有那样的想法:至于嘛?!嘛呢?!有病吧?!已经超越了实用的境界,达到了艺术品的高度。看过一个纪录片,讲到为什么马丘比丘的水池永远会有水。马丘比丘是建在山顶的城市,除了云雨没有水源。印加人修了很多梯田种粮食,但是在梯田的墙上加了防水层。这样有雨的时候,甚至有云彩飘过,水份就会渗入土地向下流到梯田墙边汇集,最后沿着导管流进蓄水池。所以,无论晴天雨天,马丘比丘永远流水潺潺。这么聪明的民族竟然没有发明文字,难以想象。

 

 

从早上6点左右进门,直到下午4点半催促游客关门的哨声中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我们在马丘比丘整整流连徜徉了10小时。所有景点都看过,三条推荐的路线都走过一遍,爬了马丘比丘对面的高山,去了印加桥(Inka Bridge),三次爬上那个著名的留影地,我以为我们很牛逼,第二天坐火车出来的时候看见走“印加小道”(Inka Trail)的弟兄们,立即变回原形。





 




 



不说了
 

 

 

zzj50 发表评论于
马丘比丘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奇迹,南美洲的几个国家都曾去过,那里的高原之美让人终生难忘。谢谢分享。优美的文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