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钗俏矣儿书废

总有人把文学艺术分成高雅、通俗和低俗几大类。有点像弗洛依德的学说: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高雅者是“意识,指心中压抑着的原始冲动和欲望,在较多条件限制、修饰后表达之”;低俗者是“潜意识,指人的本能冲动、非理性、无道德、反社会,在追求快乐、满足时宣泄”;通俗者是“前意识,为意识和潜意识的中介状态。”文艺理论家也许不让这么说,我们不妨这么用一次。看看限制与放松的创作结果。
 
曾经有一位诗人,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人家看,其中一联是:“舍弟江南殁,家兄塞北亡。”当读者对他深表同情时,诗人慌道:“没有没有,我是为了贪图对子对得工整、对得亲切才这么写的;其实,哥哥没死,弟弟也健在。”其诗雅则雅矣,其情不真。于是有人讽刺他:只求诗对好,不惜两重丧。而格律限制太严,是以词害意一大原因。以致有人讽刺地做出一联“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对仗工稳,词不雅驯,但人情世故生动逼真。
 
说的是新娶的媳妇乔模乔样,弄得儿子无心科考;悍妇嫂子打伤丈夫,煎药疗伤。这是民间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本来得用小说长篇连短篇细细道来的故事,被民间艺人(《绿野仙踪》的作者)几个字就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来了,还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相反,一则被人引为经典的雅士范文还不一定有这个效果。北宋大家欧阳修,一次与人讨论如何用最少的字数叙述“一只狗,在马路上睡觉,被一匹奔驰中马给踩死了”的事件,最后的定稿是“逸马毙犬于途”六个字。简则简矣,不如“媳钗、哥罐”传神吧?
 
所以我们看到,俗比雅流传得广,影响力大,这可是艺术功能和成就的重要指标哦。我们常看到,打着“采风”旗号的高雅艺术家,在通俗和低俗里寻找启示、流连忘返。其实,人都有俗的一面,都需要放松。多么“捏着”的人,就像钱钟书先生说的:进了卫生间也不会在镜子前面端庄如仪吧。俗,接近人的本能;高雅则是适时之需,稍不自如,就觉得累。爱惜羽毛的文人雅士为了遮掩,就发明了一句名言:大俗就是大雅。
 
诚然,通俗与低俗还是有区别的吧。但是,不仅界限模糊而且角色变换。据说,美学史研究者发现:民间女子“美的”穿着打扮、势态发式,往往原创于青楼。世人先是不齿,然后不禁侧目,继而暗中效仿,最终风行于世;乃至登堂入室,进入国家剧院、艺术殿堂。就像包大腿裹屁股的牛仔裤,更不用说勉强遮羞的比基尼了。问题是,那些不良少女发明这些奇装异服的时候,可能连个名目都没有;一俟时装设计家拾起牙慧,就依次分派到各个艺术流派中去发扬光大了。
 
在中国,如今的通俗文化、低俗艺术大爆发、大流行,是有历史原因的。千年以还,作文章,要“文以载道”,写词曲得“诗以言志”。官家坚持这些原则一以贯之。民间虽有游民文化,却未有过在大雅之堂一亮身姿的机会。时代终于走到了可以运用部分政府资源,让庶民一吐为快、一歌尽情、一舞尽兴的阶段。展现出来的幽默、谐趣、技巧、花样,每每令世人惊叹。甚至自己都没有料到:我们如此质朴、如此多才多艺,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具有无穷生命力的证明!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也是有的,但是不要紧。不劳开动国家机器,时间自会筛选,不能从低俗上升到通俗、不能从通俗升华到高雅的部分,要不了多久自然会被社会淘汰的。
启麦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指出。这两句话在流传之中,已经被人用于从字面意义上嘲讽“俗诗”的“代表作”了----怎么解都俗,其实毫无诗意云云。
横塘雨眠 发表评论于
"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说的是新娶的媳妇乔模乔样,弄得儿子无心科考;悍妇嫂子打伤丈夫,煎药疗伤。这是民间每天都会发生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上述的理解有误.这两句所谓的诗应该是咏花,形容花太美,媳妇戴花鬓间导致儿子盯着俏容看而忘了读书,而哥哥把花插在水罐里闻嫂子怕他分心而用棒击破.据周作人认为这两句诗其实是在讽刺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因为乾隆做诗喜欢杜撰,常用一个字代替数语,以致群臣莫测高深莫名其妙.金庸先生在"书剑恩仇录"的书后注解中提到过此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