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旅行-中国 北京(58)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 (1)

(2011-11-09 22:53:39)[编辑][删除]

 
北京,北京
 

8年来第一次回北京,最大的感受是北京更大了,据说四环以内都是市中心,而当初还净是城乡结合部。随之而来的是人口,铺天盖地,满坑满谷的人。我曾经站在西单的文化广场整整迷失了5分钟。从左而来的是一片人潮,从右而来的是一片人潮,在我的眼前交汇,再向远方涌去,汹涌澎湃,没完没了。最恐惧的是,这些人全部都是20左右的年轻人,没一个上了年纪的人。我当时就在想,这些人至少还要活40年,不算别的,他们还得消耗多少粮食啊。当然,你也可以想,他们还能创造40年的财富。我在北京见到几乎所有的服务行业都是年轻人在干,上了年纪的人似乎根本不存在。这大批的年轻人才是中国最可怕的力量,让任何一个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在西单街角站5分钟,不崩溃,至少沮丧,或者绝望。
 

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字“霾”。看着像雾,比雾浓,半固体状,人吸气根本不能到底,行走的时候似乎周围的空气也粘乎乎地跟着。最恐怖的是这种天气一般会持续四、五天,本来10月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可是这次我们在北京五周的时间,真正秋高气爽的十月金秋甚至不到一半。
 

至少从北京看,大家已经真正进入了汽车时代,开上了真正的平头正脸的汽车,以前的那种奇形怪状丑八怪式的一看就知道是拼凑起来的车近乎绝迹,更别提满街跑的高档车。我的朋友们生活的档次都提高了,生活方式也发生不少变化,但是也不得不颓了,歌厅是肯定不去了,郊游没了(后来我明白了他们的原因),更愿意去捏脚或洗澡。最可悲的是连饭也吃不了了,我们回北京竟然掀起了一个饭局的小高潮,但是大家也是边吃边骂街,一吃就胖,最后居然出现了讨论如何减肥的饭局。吃什么也成了学问,朋友们教育我,炒菜不要吃,带馅儿的不要吃。原因不言而喻。 
 

我提议趁着金秋季节进行一次郊游,箭扣长城。8年回北京一次,不上长城实在过不去。可是竟然有人劝我说,箭扣已经今非昔比,不如到郊区看看红叶,遭到了我当然的嘲笑,也不问问我们是哪儿来的。于是我拉下老脸硬逼着大家跟我爬了一次长城,风景依旧。看着浓厚的云层下的长城沐浴着夕阳向远方蜿蜒而去,绵延的山峦秋叶片片,心情仿佛也回到了当年。

实事求是地说,现在箭扣下的农家住宿条件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出乎我意料地用上了抽水马桶。既然长城还在,风景依旧,住宿条件还比以前好了,为什么我的朋友还不愿去呢。根本的原因是人心不古了。首先,各村在交通必经之路上都修了收费站,进村按人收费。大家来到此地都是为了爬长城,可是什么时候长城就成了村里的私有财产?最可气的是当你爬到长城边上的时候,竟然发现以前为了方便游人上下的石头都被搬没了,取而代之的一把木梯,老农在上面收费,5/位。古人说,修桥补路,积德行善,现在就有人为钱不惜缺大德。更别提反复收取的停车费,把当地人钱串子的嘴脸暴露无遗。
 

在阴霾密布的秋天里想找个晴天去故宫一游也不能如愿,只好顶着蛋黄一样的太阳体验了一次外地进京游客。 尽管人满为患,我们在天安门前拍了像小时候一样的照片。故宫的门票已经收到60/人,高门票并没有阻挡住汹涌的人潮,午门里到处是成摊的人流。三大殿早已禁止游人进入,人们就挤在栏杆前对殿内狂闪闪光灯,对金銮殿怀有最大的憧憬。在国内旅游,特别是在著名景点,我们已经练就“目中无人”的功能。面对如潮的人群,你的眼睛要有PS的功能,在你的脑海里的成像就会干干净净。
 

至少10年没去过故宫了,现在开放的区域也比以前大了很多。从午门一进去左右两旁的“文华殿”和“武英殿”现在都可以参观,而且文华殿用于展出收藏的瓷器,都是国宝。大部分游客从午门一冲进去就直奔三大殿,这两边他们是不屑一顾的,于是这里成为怀古的最佳去处,你可以一个人坐在院内的长椅上发呆,奢侈地独享整个宫殿,看大殿顶上茅草随风起伏,想象当年在这里生活的场景,眯起眼睛你甚至可以看到几百年前那些忙碌的身影。尽管到处有咆哮的人群,故宫的漂亮是无可比拟的。有什么能比得上洒在黄色琉璃瓦上的金色夕阳?有什么能比得上护城河上角楼的倒影?



难得的晴天。小时候北京的秋天号称十月金秋,秋高气爽。




















长城的景色依旧。箭扣是野长城,明文是不让攀爬的。有时候,我也想,这么陡峭的地方有必要修长城么。后来知道,长城是边修边前行的,像修铁路一样,所以再艰难的地方也得修过去。




小时候,几乎每家都有这样一张照片,只不过是黑白的。
















这种带孔的柱子是报警的哨子













精美绝伦,魂牵梦绕。
 






打灯光也是一种学问吧,好好的角楼弄得跟夜总会似的,还是感觉夕阳下灰色黄色的倒影好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