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英子和他的《长江行》

冯英子和他的《长江行》

费淑芬

《长江行》一书,是冯英子继《苏杭散记》之后,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集子。这是一部优美出色的游记散文集。从《风雨吴淞》到《再会吧重庆》,三十九篇文章抒写了长江两岸的风貌:有对文化古迹的缅想;有对现代建设的赞颂。作者满腔热情,洋溢纸上。

读着《长江行》,它使你沿着作者的笔触,时而上海,时而南京,时而武汉,并由此溯江而上直到重庆,作一次万里长江的神游,能使你开阔视野,增进知识。集中所收诸篇,在发表时,就被不少年轻记者视为不可多得的学习材料。

无论是《苏杭散记》或是《长江行》,作者很少直接谈到政治,然而作者以他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和那挥洒自如的文笔,把社会主义祖国的锦绣河山、绮旎风光生动地端现纸上,促使读者认识祖国、理解祖国,从而更加热爱祖国。

冯英子从十七岁起从事新闻工作,到现在已五十多年,写下的文章已达一千多万字。抗日战争时期,他才二十多岁,就已是名盛一时的战地记者,以后又历任一些报社的总编、主笔等职,由于富有爱国热情,文笔犀利,常能击中时弊,为国民党反动派所不容,曾几次被捕入狱;然而因此也得到广大人民和进步人士的支持。当时爱国诗人柳亚子曾写诗称赞冯英子主持舆论功勋茂,并与他结成忘年交。

全国解放前夕,为逃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冯英子转道去了香港。在夏衍等人的支持下,他创办了《周末报》,有一段时间还兼任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那时他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使香港读者了解祖国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他署名吴士,撰写军事评论,议论时势,分析胜负,准确有力地击中国民党反动派的要害,大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当时许多读者认为吴士当是一位熟知军事的将军,万万没有想到原来是一介书生在纸上谈兵,却又谈得那么精彩。

1953年,《周末报》迁广州后,冯英子到上海定居,继续从事新闻工作。这一时期,他写了不少国际评论。

现在,他是《新民晚报》的副总编辑。虽已年逾古稀,但宝刀不老,思想敏锐,文笔流畅,往往落笔成章。他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的重视。两次赐稿,我有幸作为责编,受益匪浅。

     19851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