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们将不再流亡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后,我们将不再流亡

——读王家新近诗十八章


 

  photo DSC_0434_zps218cbd0c.jpg

去年十月和王家新在洛杉矶中美作家作品朗诵会上的合影



 

王家新是国际级诗人和重量级诗评论家,也是不懈的中外诗歌交流沟通者,他亲自翻译了不少世界优秀诗篇。他读千卷诗,走万里路,诗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国内外奖项,是八十年代朦胧诗潮之后极其重要的诗人。去年十月间王家新和刘震云、骆英一起来洛杉矶参加文学活动。我也很幸运地能和王家新聊叙合影,后来还有一些文学上的交流。我和他分享了我读骆英《7+2登山日记》的感想;他和我分享了他较近的一些诗作。乍读王诗,只觉得好,一下却不知好在哪里。他的诗文字很平易,诗意很深,深到让我觉得自己很愚笨。这些诗不能一目一行地读,得反复读,读了还得回味,想象,领会,揣摩……快节奏的日子里是没有办法品出王诗的诗意的。(而我很不幸地被资本家逼上了快节奏的路。)

 
我的感觉,从类型上说,有的诗读了以后会觉得诗的主人跟你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而另外一些诗,读了以后会觉得诗的主人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或者另一种层面上。席慕容、舒婷、江河乃至李成恩的一些诗属于前一类,顾城、海子和王家新的诗大多属于后一类,翟永明,我读过她几首诗,感觉好像是介于两类之间。
 
王家新的诗含意深,不表示它不感人。《那一年》、《塔可夫斯基的树》、《船上的故事》等让我感动不打一处来;而更多的王诗,如《未来的记忆》、《牡蛎》、《外伶仃岛记行》等,它们更多给与人的是启迪。非常的感谢王家新诗兄和我分享诗作!一首诗,就是一堂课。

 
底下就是逐诗叙感。王家新十八首短诗我没有全部引用,这些诗都可以在网上找得到。
 
那一年
 
 
那一年
河水陡然起了漩涡
我向下被吸进去了三米
(是直直被吸进去的,
像是进入了什么咽道)
又漂上来了
 
那一年
策兰从米拉波桥上跳下去
而又没有死
现在,他每过几天
就披着一身沥青
从我面前跑过
 
那一年
我十三岁,上初一
在去公社参加批斗会的路上
我看见了,我一个人
在漆黑的山路上看见了
一阵阵流星雨
 
那一年
我学会了插秧
而我的喉咙开始发痒
我想说话,不,我想唱歌,不,
我想呼喊,也不——我陷在
一场永恒的雪里
 
那一年
一个少年成为一个诗人。
 
2012
 
虔谦:在经历了死亡、坠落和幻灭之后,生命的神经既不知所措,也毅然决然。一个诗人诞生了,他将终生写着冰雪般的诗句:寒彻,甚至窒息,但是洁白。
 
 
塔可夫斯基的树 [1]
 
 
在哥特兰
我们寻找着一棵树
一棵在大师的最后一部电影中
出现的树
一棵枯死而又奇迹般
复活的树
 
我们去过无数的海滩
成片的松林在风中起伏
但不是那棵树
 
在这岛上
要找到一棵孤单的树真难啊
 
问当地人,当地人说
孤单的树在海边很难存活
 
一棵孤单的树,也许只存在于
那个倔犟的俄国人的想象里
 
一棵孤单的树
连它的影子也会背弃它
 
除非有一个孩子每天提着一桶
比他本身还要重的水来
 
除非它生根于
泪水的播种期
 
2009,8,瑞典哥特兰岛
 
虔谦:一棵孤单的树,象征着一个孤单而刚毅的魂,一个永不放弃的真诚的梦。今天的世道里,人们厌恶孤单和辛苦的执著,人们善于圆滑地放弃,善于欺骗,甚至巧妙地欺骗自己——今天,还找得到那样的一棵树吗?如果我们相信再也找不到那样的一棵树,那么这棵树就真的是从地球上销声匿迹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啊,那棵树,就是信念,对善和奇迹的信念!王家新,即使站在绝望的谷底,也没有放弃企望重云外的天光。
 
 
黎明时分的诗
 
 
黎明
一只在海滩上静静伫立的小野兔
像是在沉思
听见有人来,
还侧身向我打量了一下
然后一纵身
消失在身后的草甸中
 
那两只机敏的大耳朵
那闪电般的一跃
 
真对不起
看来它的一生
不只是忙于搬运食粮
它也有从黑暗的庄稼地里出来
眺望黎明的第一道光线的时候
 
2012,7,山东薛家岛
 
虔谦:从善如流的诗人,这一声歉道得好!
 
 
 
外伶仃岛记行
 
 
外伶仃岛像一只走不动的船
永远抛锚在那里
 
涛声,拍打着它岩石的船舷
 
松树
椰子树
无名的花草
从它的石缝长出
 
在一个流亡者的诗中
或许也充满了裂缝
 
因而船上的争论会一直延续到
码头边的饭桌上
 
我们都在歧义中
划桨
 
2012,6,于珠海
 
虔谦:在故园里听不到回音,王家新的精神世界里,有一种挥不去的流亡意识。这意识在王家新诗里有许多反映。王家新是孤独的,我感觉到,这孤独成就了王家新的诗和他的欢愉。
 
 
 
   未来的记忆
      ——给李南
 

 

过去的记忆?不,未来——
我现在就在那里了,
一棵大树也比我更早到了那里,
飞向它的还有一只无声的燕子,还有一大群叽叽喳喳的
    麻雀(而鹧鸪只能在深山里听到),
一只磨得光亮的老榆木小板凳也早已摆在那里了,
就在那里,一个孩子翻开了《大闹天宫》的第一版,
而母亲走来,带着她还在尘世的笑容……

 

                       2012,12,28
 
虔谦:哦,原来那一棵孤单的树,它正是在未来的记忆里。
 
 
    给凯尔泰斯(for Imre Kertesz)
 
 
在你的文字间,冰和火,
一个苦役犯的
铁链和自由,
都在窸窣作响。
 
在你没来过的这个国度,
风景也有些相仿。
铁已长进这片土地里,
苦孩子们从小以吃冰锥子为乐,
而对一只空罐子的敲打,
在我读到你的时候
它的回声也再次传来——
是的,这曾是,恐怕也将是
我们唯一的音乐。
 
2012
 
虔谦:反映二次大战犹太人苦难的文学,对王家新的诗有深沉的影响。他的诗与那些冰和火、铁和剑的文学同生死。一个空罐子,是架在苦难文学和王家新诗句之间的回音壁。
   
 
   访杜依诺城堡
 
 
似乎当年诗人发出的呼喊
仍悬在这半山腰上
没有回应
 
没有骤起的狂风
天使也不会突然
向我们袭来
 
游客们在古堡里上上下下
无人能够进入那样的存在
 
诗,是一种气候
是一阵风暴
来把我们摇撼
为了它那
灾难般的果实
 
而现在
我们只是在享受
它那风光宜人的九月!
 
2012,9,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杜依诺城堡Duino Castle
 
虔谦:是不是……还是不要读懂诗人和他们的诗罢,因为读懂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既然诗是生命的产物,那么它的痛苦必定大过它的快乐。所以,也许……就让我们继续享受这风光宜人的九月罢。在良辰美景里的存在,总是惬意过在那凝重的古堡中的存在。 
 
 
   重写一首旧诗
 
 
重写一首旧诗,
这不仅仅是那种字斟句酌的艺术,
这是冒胆揭开棺材盖,
探头去看那个人死去没有。
这不是与过去而是与一个
错过的未来相逢。
这是再次流泪回到那个晚星乍现的黄昏,
去寻找那颗唯一的照耀你的星,
直到路灯刷地亮了……
但此刻,我是在一座嘎吱作响的老楼上,
我让一首旧诗写我。
我已让它写我了很久很久。
我看到暮色从它的最后一行开始,
我还听到(似乎听到),
楼下有人带着咚咚的脚步声
从昏暗的楼梯上摸上来,
但又下去了……
 
2007—2012
 
虔谦:在诚实面前,我写诗和诗写我有区别吗?
这首诗,和《未来的记忆》、《新年第一首》、《在伟大的诗歌中》等相呼应,勇气、决意和步履一以贯之:自己的诗——
 
在逼人的寒气中
它们伸向了一个更伟大的冬日
并任由它耕种
  
 
 
   新年第一首,兼给一位批评我的诗“无变化”的人士
 
 
不错,我的一生都在唱同一支歌,
这支歌我已唱了很久很久了,
这支歌尚未抵达到
我的喉咙。
 
               2013,1,3
 
虔谦:这四行诗,连同那诗题一起,是王家新诗性人性的生动和绝妙的写照。读到这里的“喉咙”,我就想起来《那一年》那首诗里的“喉咙”。无论是策兰的《死亡赋格》,凯尔泰斯《无形的命运》,还是俄国电影中的雪暴;甚至那只黎明时分在海滩上静静伫立、企盼着黎明第一道光线的小野兔,以及那些“为了呼吸,为了一缕光亮而迟疑地游近冰窟窿口”、不幸落入垂钓者钩的淌血的鱼……所有这些,都在王家新的神经里找到敏感的条件反射点。王家新一生喋喋不休写着的,是人类灵肉最深处的痛苦、弱点、挣扎和追寻;他甚至想挣脱现在、飞向未来去获得那“未来的记忆”。
 
    墓志铭
 
 
请哀悼这个可怜的人吧,
因为在他的墓碑上,
也写满了谎言。
 
             2013,1,23
 
虔谦:可怜的人,可怜的人类。当谎言写上了墓志铭,诚实在人类这里还有容身之地吗? 短短三行句子,淋漓尽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显示了王家新的语言能力和思想深度。
 
读王家新的诗,再读胡桑的评论,真是拍案称绝。胡桑的评论:
 
王家新的诗,尤其是近期的诗中,在语言上看上去不迷恋于词语的冒险,也不依赖于智力的编织,却能够使每一个造物在语言惠及之时得到令人惊异的揭示。他在清理自己,在向语言的深渊跃进,在不断揭露内心灼热的疼痛。九十年代以来,他的诗歌承担着历史的苦痛、内在的流亡感、形而上的异乡感,这些已经为我们所熟悉。他的写作为汉语诗歌找到了一种缺席已久的精神高度,并触及了这个时代根深蒂固的伤痛和隐疾。他肯定会赞同塔可夫斯基在日记中所说的话:“我们现在受损于精神匮乏的可怕疾病,这是致命之病。从道德自戕开始,人类尽一切可能来毁灭自己——身体死亡,不过是其结果。” ……王家新的诗见证着时代的废墟,更重要的是,他为这隐疾不懈地寻找着自我救赎的可能。通过写诗,他用灵魂的灼痛款待我们,他用冰雪的声音款待我们,使我们得以澄清自己的内在,逃避混乱。尽管,我们的时代抱怨诗人们一再务虚,然而,王家新这样的诗人依然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他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份量。  —— 胡桑:对“一只冰斧”的阅读——论王家新诗歌近作
 
虔谦:最后,对王家新的诗及胡桑的评论,我只想说:人类的自我救赎是不可能的,不管人类这份“良知”有多么虔诚。这良知越诚越切,在人世的异乡感就会越强烈。唯有天国的诗和歌,能真正给我们以家乡的亲切、温暖和平安。天国里没有眼泪疾病危难死亡,天国里没有大海,甚至没有日月——神的荣光直接照耀万物。天国里,当然也不再需要追寻、期盼……也许,这就是唯一我能够分担王家新的灼痛、安慰王家新一颗赤诚诗心的地方。 
 

附:王家新回应: 
读你的读诗感想,非常感动,你不仅用心在读,而且很有眼光和判断力,这也说明,读诗、写诗,这都是一种自我发现和辨认,它事关我们的眼光、听力、嗅觉,最终——心灵!

谢谢你的阅读和真诚。


转载:台港澳地区暨海外华文女性诗歌:在不同的诗意空间延
记录一条风不语子的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