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铭文研究zt

博客博客博博客, 客博客博客客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古陶瓷铭文研究

瓷器上的文字称铭文。明、清以来的瓷器上的帝王年号又称款识。无论官窑和民窑还有瓷器上的文字都可以作为鉴定古瓷的依据。所以学好古瓷铭文是很重要的。学习瓷片是研究古瓷文字的最好途径,通过互联网下载复制一些瓷片的底款和文字,通过整理分门别类。下面我们具体说说:

铭文可以直接刻划在胎上,也可以用釉彩书写,这样就形成了胎体铭文和釉彩铭文两大类。

胎体铭文是在瓷器的胎体上用刻划、模印、堆帖、雕塑的方法题写的铭文,其中主要用刻划和模印两种方法,胎体铭文通常用于单色釉瓷品上。刻划方法既在生胚上用刀刻和用锥划的方法。刻划而就的铭文有阴文、阳文两种。从传世瓷品来看,以阴文居多。从明宣德开始,有阳文楷书的年号款出现。模印是胎体铭文的另一种基本形式。这种铭文是用事先刻就的字模在胎体未干时压印上去,分阴文、阳文两种。

釉彩铭文是用毛笔或其它工具以釉彩在瓷器上题写的铭文。釉彩铭文按铭文釉彩和瓷器底面釉彩的上下位置不同,可分为釉下彩铭文和釉上彩铭文。元、明、清三代以青花瓷为瓷业生产主流,这一时期,瓷器的绝大部分为釉下青花铭文。另有一种釉里红釉下彩铭文,但相当稀少。釉上彩铭文是在烧成的瓷器的底釉上用另一种釉彩题写铭文后再次入窑烧就,釉上彩铭文按其釉色有红彩、墨彩、金彩、珐琅彩等。明代自宣德起铭文用釉上红彩题写。清乾隆以后,大量使用釉上红彩铭文,且多篆书。有些红彩铭文的文字排列如印章,俗称“图书款”。清康熙至嘉庆所制珐琅彩瓷上,用珐琅彩题铭,因釉厚而高出底面,又称“堆料款”,有蓝、红等色。

明代以前,瓷器铭文字数多寡不一,文字排列方式也各有千秋。明、清两代,帝王年号成为铭文中的主要内容,由于其字数统一(为六字或四字),因而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明、清的帝王年号款有横行、直行两种,横行的少见。直行排列的有楷书和篆书两种。

直行楷书年号款在宋代就有,自明宣德起盛行。明代楷书年号款有六字(“大明□□年制”或“大明□□年造”)及四字(“□□年制”或“□□年造”)两种。六字的年号款作单行、双行、三行的三种,其中三行的比较少见。(注释:这里所说的行,实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列”)四字年号款分单行和双行两种。明代有一种写前朝年号的寄托款,文字内容和排列方式均类同于年号款。清代的楷书年号款款字有六字(“大清□□年制”)和四字(“□□年制”)两种;四字的嘉庆、道光以后极少出现。清楷书年号款的文字排列有:六字两行每行三字、六字三行每行两字和四字两行每行两字等三种。其中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的大都是官窑,六字分三行每行两字的则官窑、民窑皆有。明、清有一些类似年号的铭文如“大明年制”、“大明年造”、“大清年制”等,其文字排列同四字的年号款一样,概做四字两行每行两字。

以篆书题写的年号款较楷书款为少,明代永乐、宣德、万历等朝瓷上可以见到。其中永乐仅见篆书年号款而不见楷书款,且无论是刻划的还是青花书写的均为四字两行。(注:这些看法也不是绝对的,景德镇御窑场遗址出土过一件明确标明十几个文字的酱釉炉)清代自乾隆至同治的年号款大多以篆书书写。有两种形式:一种无边栏用红彩或蓝釉书写;另一种有双线方栏且用红釉书写居多,俗称“图书款”。无论哪一种都是每行两字,即六字的分三行而四字的分两行。篆书年号款的行距都较紧,如印章文字的排列方法。

中国古代瓷器铭文的题写位置,由于器型、烧造时间、烧造地点、釉彩特征、铭文内容、铭文字数的不同,是千变万化的。总的来说,铭文题写位置和器物自身的因素有很大关系,同时随着时间上的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

器物自身特征是铭文题写位置的内在决定因素。从器型来看,历朝烧制的瓷器形制各异,然每类器物由于其用途的一致性,因而其变化还是在有限的范围之内的。题铭的位置以不影响其使用价值进而增强其使用价值为前提。碗、盘一类器物形状为撇口、浅身,铭文题写的基本位置是底面和里心。壶、瓶、罐一类器物形状为小口、高身,铭文的基本位置是底面、器腹、器口。铭文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铭文的位置。年号、商标等一般在底面等处,吉语、佳句等观赏性的文字通常书写在器腹等显著位置。就碗、盘等有底足器物而言,砂底的文字写在里心,釉底的写在底面。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铭文由偶然的工艺内容变成必要的步骤,铭文题写位置由随意选择达到约定俗成。对使用者来说,铭文由偶一见之变成欣赏的必要内容,都使铭文的位置逐步规范化。明代以前瓷器上的铭文位置有这样的特点,即总体上的无规律性和局部的有规律性的统一。从东汉至明代的一千多年中,不同时间烧制的不同器物,很难有固定的铭文题写位置。但在同一朝代烧造的器物题铭位置则是相对统一的。明以后,由于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使全国各地生产的瓷器的形制、铭文内容、铭文位置等相互借鉴而得到统一。明、清两代,除长篇题句外,帝王年号、斋名、堂名、吉语等大多题于底面或里心。

在中国制瓷史上,汉民族一直是瓷业生产的主体,从而中国古代陶瓷上铭文的主要字体是汉字。汉字在写法上有真、草、隶、篆四种书体。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由篆到隶、由隶而真(楷)的过程。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时期的通行文字是大篆和小篆,两汉书体以隶书为主流。三国、两晋产生了真书,在真书产生的同时草书也有了发展。汉字铭文的字体和每一时代的通行字体大致相同。据以有资料,汉字铭文的开始使用以隶、真、草、篆为序。

隶字铭文主要出现于东汉和魏晋的瓷器上,这些铭文概为刻划而成,字体较为草率。明初民窑青花瓷碗上,常见用隶书体书写的“福”、“绿”、“寿”等字。清代的一些官窑瓷上,亦见隶书铭文。

真书自唐、宋起成为题铭的主要书体。明宣德以后,楷书青花帝王年号款关反广泛使用,瓷器题写的铭文始见精妙。清初康、雍、乾三朝,官窑器上铭文多由著名书手题写,从艺术角度讲,到达了相当高的境界。

草书的字体无法用利器刻划的方法来表现,由此不见草书的胎体铭文。唐、宋、明、清的民窑器上,往往有草书题写的吉语、佳句。帝王年号款一般不以草书题写。

篆书直到明初才较为广泛的用于题铭。明初永乐、宣德在瓷上刻划篆书“永乐年制”或“宣德年制”四字。也偶见青花篆书的年号款,其中永乐更为稀少。以后万历制瓷上,有青花篆书“万历年制”的四字年号款。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等几朝流行篆书年号款,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的都有,以红彩为主。

明、清两代瓷器上,有一些以各种变体文字题写的“铭文”。这种变体文字或像文字却不可识,或可识却不规范,是瓷匠或窑主的一种商标性质的文字或图案。

晚明天启、崇祯景德镇民窑青花青花瓷上的变体篆文款,外有单线或双线方框,字像篆书,在可识与不可识之间,形同秦汉朱文小鉥。

明嘉靖、万历后期出现于民窑青花瓷上的窗格式款,有单线方框或长方框,内以横、直、斜线条组成图形,犹如中国旧式房屋的窗格,完全不可识。考其渊缘亦为变体文字,仅变体程度更剧而已。

清乾隆以后流行篆书印章式款,在民窑产品中,往往将篆字变体,笔画任意改动,但还可识,内容大抵是帝王年号。

清初康熙、雍正两朝,景德镇民窑青花瓷上有种方状图形款,虽非文字,但为文字之异化,似为各窑商标。康熙瓷上图形边长约1.5厘米,雍正瓷上图形边长约2.5厘米。图形内容各异,但均以直线、圈和弧线组成,有的图中还藏以“※”万字、“寿”字和星状图等。

自明代开始,瓷器出现以西洋文(包括英文、法文、葡萄牙文等)题写的铭文。明代中期,西方探险家和商人来中国购买和定制瓷器,其中葡萄牙是第一个和中国进行瓷器贸易的国家。葡萄牙商人定货时,对所需瓷器的造形、装饰、釉彩、题铭等都提出具体要求,使产品更适合欧洲市场的需要。明正德年间烧造的一件装饰有浑天仪图案的青花瓷水壶,写有葡萄牙国王曼诺尔一世(Manuel I 1449-1521)的葡萄牙文姓名。葡萄牙的王后、贵族和航海家也纷纷订购有自己名字的中国瓷器。当时英国、荷兰、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商人亦来中国进行瓷器贸易,从景德镇运了大量的素白胎瓷到广州,在外国商人的直接指导下绘画并用西洋文字题写。雍正、乾隆以后,随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制瓷业更多的吸收了西方瓷器的风格和长处,制出了带有欧洲色彩的瓷器。这种瓷器,一般都以西洋文题铭。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有一件在景德镇特制的有盖青花瓷杯,口沿上用法文写着“王国的美德连绵不断与世长存”等字。

瓷器上的文字有独立于整个瓷器主题纹饰的圈、框、图案等作边饰,简称为铭文边饰。

(一)                                                                                 

圈是铭文边饰中最常见的。圈有单、双之分,釉彩画或刻划而成。釉彩圈有青花和红彩等数种,以青花为常见。青花圈和红彩圈均始自明宣德。明制青花瓷底面双重圈距离较远,粗细相等。圈线的起讫处有不同程度的重叠。清制青花瓷底面青花双重圈距离较近,外圈粗而内圈细,圈线看不出笔画起讫,总的说较明代为细。刻划圈外一般上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刻划后上底色釉,这种形式明代永乐年间出现,传世的大量永乐官窑甜白、霁蓝、霁红器都采用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刻划后加填与图案同色的彩釉,明万历的有些瓷器,刻划而就的文字加填绿彩而圈填黄彩。明永乐、宣德还曾出现椭圆双圈,比较少见。

(二)                                                                                 方框

以直线组成的图形作铭文边饰,在西晋青瓷谷仓上的铭文外已使用,明宣德开始用青花方框作铭文边饰。框有单线和双线两种,从形状看分方和长方两类,长方框又有横、竖之别。在不同朝代,配合不同书体,有几种形式。

(三)                                                                                 图形

以图案作铭文边饰,宋带既有。这种图案铭文边饰有模印、刻划和釉彩三种。明初永乐、宣德所制甜白瓷上流行在年号款外用图形,在“永乐年制”和“宣德年制”四字篆文暗款外,有各种刻划的暗花。永乐有云纹、花边、八瓣花图案、龙凤、轮形等,宣德的图案则有莲瓣等一二种。釉彩的图案边饰较少,明清彩瓷中有一种喇嘛文(藏文)写于花纹中,称之为花捧真言。清雍正年号款外有的以桃形为饰。

八、                “官”和“新官”字铭文

刻有“官”和“新官”字样的瓷器,系五代及其同期约在赵宋建国前的辽代初年生产的,也有人认为可推迟到北宋早期。

生产这些瓷器的窑厂主要是河北曲阳的定窑和辽代初期的赤峰缸瓦窑村窑。其中定窑产品釉色白中带黄,是象牙白色,釉质温润光亮,坚致精白,器形为传统的中原器式。赤峰辽瓷釉色为白中含青,胎质粗而色泽灰暗,器物为盘口瓶、穿带壶、鸡冠壶等少数民族风格的形制。

“官”和“新官”字样一般都是在施釉后划字,先划字后施釉的很少,未见烧成后再刻字的例子。划字工具以尖状器多,笔划细而深,辽瓷中有的器物笔划肥硕。字都划于施釉圈足的底部。

“官”和“新官”书体有行、楷、草几种,以行书为多,有的草书已简化成不可识之字。

划有“官”或“新官”字样的器物胎釉、造形、烧制等在同类器物中均属上乘,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其中也有一部分民用的是官府挑剩的次品。

九、                年号款

宋代已经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但相当少见。明、清两代在瓷器上题写的年号,习惯上称为年号款。年号款自明永乐开始普遍使用,有六字、四字两种。明代年号款最后一字又有“制”和“造”之分,因此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明代:□□年制;□□年造;大明□□年制;大明□□年造。

清代:□□年制;大清□□年制;□□御制等。

对于瓷器上题写的年号款,明清两代都有一些规定。宋以后瓷器制造有官窑、民窑之分。瓷器的形制、装饰、题铭都有严格的区别,对年号款更有限制。如明成化官窑用“大明成化年制”而民窑瓷只用“大明成化年造”。明隆庆、万历官窑瓷均在底面中心青花双重圈内题“大明隆庆年造”和“大明万历年制”等字样,同期民窑瓷款字相同而不加青花双圈。清处康熙、雍正年间,政府曾禁止民窑产品使用年号款。《浮梁县志》载“康熙十六年,邑令张齐仲……禁镇户瓷器书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由于这在实际上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做到,故不久即解禁。

年号款在题写书体上有篆书和楷书之分。从明朝来看,明永乐年号款全部是篆书(现在已经出土了楷书款的题铭),明宣德、万历瓷中有一小部分是篆书,其它各朝均是楷书款。清代年号款的书体大体上可做这样的概括:

1、                                顺治瓷款皆为楷书

2、                                康熙、雍正两朝楷书盛行,篆书偶一见之。

3、                                乾隆瓷款篆、揩皆有,而篆多于楷。

4、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篆书盛行,楷书偶一见之。

5、                                光绪、宣统两代除仿古瓷外,款字楷书多于篆书。

清中期民窑产品上的篆书年号款,篆字的写法往往不规范,与官窑器写法有很大差异。

明代开始在瓷器上题写帝王年号。明初洪武未见有年号款瓷品。明代年号款有楷书题写和篆书题写两种。篆书题写的为永乐朝开始出现,以后宣德、弘治、万历等朝也有,用篆书题写的以刻划暗款为主,一般为“某某年制”四字。明宣德起出现以青花楷书题写于青花圈或青花框中的年号款,有“大明某某年制”、“大明某某年造”、“某某年制”、“某某年造”四种,成为以后明代历朝乃至清代题写的年号款的主要形式。

明永乐年号款为篆书“永乐年制”四字。款字以尖锥或其它锐器刻划而成,起落笔处尖细,笔划转角处带圆势,结体紧凑。题写年号的器物大多是碗、盘之类,釉色以甜白、祭红等单色釉为主。就碗、盘而言,题写位置有碗心和底面两种,以里心为多,个别的刻于内壁。款字外围以单圈、双圈、龙凤、轮形、花边、云纹、椭圆双圈等各种边饰。传世永乐青花压手杯上有青花书“永乐年制”四篆字,为数极少。

明宣德年号款式样相当多,从款字题写方法看有青花题写和刻划两种;从款字看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从书体看有楷书和篆书;从文字排列看有直行和横书两种;从铭文位置看有器心、器底、口沿、器肩、器腹等;从边饰看有青花单圈、双圈、单框、双框、椭圆、莲瓣纹等。总之,宣德年号款的款式种类之多为明代之最。

宣德以后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由于带年号款的瓷品几乎没有,被称为明代瓷器史上的黑暗时期。天顺有一、二件带年号的青花瓷,款号分别为“大明天顺年制”和“天顺年”。

明成化官窑年号款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和“成化年制”四字两种。有一种“大明成化年制”阳文刻款较为特殊。明成化民窑年号款字为“大明成化年造”六字,即改官窑器的“制”为“造”,款式与官窑器大体相同。落款在碗、盂、盏、杯等底面较小器物上的,青花双重圈之外圈直径近于底面直径之半,青花双重圈紧束款字;落款于盘、洗、瓶罐地面较大器物上的,款字紧聚底面中心。

明弘治官窑年号款字有“大明弘治年制”和“弘治年制”两种,分别用于青花楷书款及篆书刻款。

明正德官窑年号款字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正德年制“两种。题写款字的釉色有青花、红彩两种。题写款字的文字除汉字外还有波斯文、藏文和八思巴文(蒙文)。文字排列有直、横两种。正德民窑年号款有“大明正德年造”和“正德年造”两种,即改官窑年号的“制”为“造”。

明嘉靖官窑年号款款字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和“嘉靖年制”三种。文字排列有直、横两种。题写方法有毛笔书写、刻划和模印三种。嘉靖民窑器上有“大明嘉靖年制”和“大明嘉靖年造”两种。

明隆庆官窑年号款概为“大明隆庆年造”六字,有单行与双行两种。题“隆庆年造(制)”四字的,为民窑产品,无边栏,字聚集底心,用笔瘦硬。

明万历官窑年号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和“万历年制”两种。款字有用毛笔题写和刻划两种。款字釉彩有青花、朱红、赭色三种。款字排列有直、横两种。款字外边饰有双圈、双方框两种。民窑瓷上民窑瓷上年号款宽字有“大明万历年制”和“万历年造”两种。

晚明天启、崇祯民窑瓷上年号款很少,有“大明天启年造”、“大明天启年办”、“天启年造”、“大明崇祯年制”等几种。

正德民窑青花瓷有“大明正德年造”、“正德年造”两种年号款。有一些正德青花瓷器上题写前朝年号。正德所见题前朝年号的寄托款有“宣德年制”(底面中心青花双重圈内)和“大明成化年制”(底面中心青花单圈内)等数种。

后世制品题正德款的,一般为晚明天启、崇祯所制,款字为“正德年造”四字,或有青花双重圈。另正德民窑青花瓷上有“大明年造”款,款字外有青花双圈或青花双线长方边栏。近年来,在景德镇湖田窑址遗址出土了书有“大明正德秋月吉日造”等字的青花海螺纹碗蚕片,是有确切年代可考的纪年铭实物。正德民窑青花瓷上还有“福”、“长命富贵”等吉语题辞,其中“长命富贵”四字作钱文排列,即长在上,命在下,富在右,贵在左,外有青花双圈,无青花方穿(钱的方孔)。

明代中国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地区通商增加,明正德由中国运往阿拉伯地区的外销瓷明显增多。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青花瓷上开始用阿拉伯文题铭或做装饰。在大量日用青花碗和盘上,常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古兰经》?文作装饰。

一、                明嘉靖民窑青花瓷的铭款

嘉靖青花瓷上的题字骤增,除了帝王年号本款外还有寄托款、吉语佳句等。

民窑青花器上的年号有“大明嘉靖年制”、“大明嘉靖年造”和“嘉靖年制”等三种。款字外有青花单线或双线圈,有的无圈线边栏。

嘉靖民窑青花题寄托款的为数相当多。题宣德款的以青花双重圈内“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最为常见,其它还有些是无圈线边栏的。寄托成化款的为“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字外有青花单圈、双圈和双线长方边栏等三种。以后天启、崇祯有不少瓷题嘉靖款,一般为“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以天启居多。

嘉靖民窑青花瓷上的吉语佳句有:草字“福”、“寿”,行书“善”、“状元及第”,楷书“长命富贵”、“万福攸同”、“万福长春”、“长春佳器”、“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天下太平”、“太平”、“正”、“贵”、“长春”等。

在嘉靖民窑青花器上,还可以见到“大明年造”,单圈、双圈、窗格式花押等记号。

二、                明万历民窑青花瓷的铭款

万历民窑青花瓷上的年号款有“大明万历年制”、“大明万历年造”和“万历年制”三种,一般无圈线边栏。

万历民窑青花瓷上题写寄托款的有永乐、宣德和成化三种。万历寄托永乐款款字的有“永乐年制”四字,外有青花双圈。寄托宣德款的款字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造”、“宣德年制”、“宣德年造”和宣德年置“等五种。寄托成化款的以青花双圈为多,款字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造”、“成化年制”、“成化年造”等四种。晚明崇祯也有题万历款的瓷品,为“万历年造”四字,亦有六字的。

万历年号款中还有一种复款形式。如“万历年制德化长春”、“万历年制玉堂佳器”、“万历年制捧日楼用”等。这种款式崇祯有仿制。

万历青花瓷上的吉语佳句常见的有“福”、“绿”、“万福攸同”、“福寿康宁”、“富贵长春”、“永保长春”、“天下太平”、“金玉满堂”、“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禄佳器”等。

在一些王公大臣定制的瓷器上,有用户的府名,如“德府造用”、“郝府造用”、“万历年制捧日楼用”、“长府造佳器”、“万历九年李衙置用”。

三、                明天启民窑青花瓷的铭款

明天启民窑青花器上极少题写本朝年号,相反题前朝年号的却相当普遍。天启瓷中写宣德年号款的形式颇多。从边栏分有双圈、单圈和无圈线边栏三种,其中大多是双圈的。从款字看,有六字和四字两种,六字多于四字,四字中“制”多于“造”。从落款位置看,有里心和底面两种,底面多于里心。无圈线边栏的,里心六字用“制”。底面六字用“制”或“造”。如无圈线边栏的四字一律用“制”天启瓷中题成化款的有青花双圈(六字或四字,用“制”为多)、青花单圈(大多六字)及无圈线边栏。大多数落款底面。明瓷中寄托弘治宽的一般为天启所制,有青花双圈内四字或六字两种。在天启瓷上还有“正德年造”(四字两行,或有青花双圈)、“大明嘉靖年制”、“隆庆年造”等。题“大明年制”款的民窑青花,在晚明中唯有天启朝见之。

天启民窑瓷上的吉语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长命富贵”、“永保长春”、“天下太平”。这些字大多为十字排列或钱文排列,四字的位置分别是上、下、右、左,有的中间还有青花勾画的方“穿”(钱孔)。

天启瓷中还有“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天禄佳器”、“长春佳器”、“同乐佳器”、“永昌佳器”等。在晚明有堂名、斋名的青花瓷中,天启制品往往用“堂”、“居”、“记”,崇祯则用“斋”。天启瓷上还有些杂款如“正”、“喜”、“永”、“宣窑”等。

在晚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瓷中,一般唯天启瓷上能见到题句。这些题句大多与诗、画相配。如画孤舟夜泊题“谈机忘岁月,一笑傲乾坤”;画桃树、蝴蝶的题“种桃道士归何去,前度刘郎今又来”等。

四、                明崇祯民窑青花瓷的铭款

崇祯民窑青花瓷有“大明崇祯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一种。

崇祯制瓷上有不少题写前朝帝王年号的寄托款。崇祯寄托宣德年号款有青花`双圈“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或青花双线方栏“宣德年造”和无圈线边栏“宣德年制”等数种。寄托成化款的有青花双圈或单圈(以双圈为多)的边栏,一般六字两行;用“大明成化年制”和或“大明成化年造”,以前者为多。崇祯瓷上还可以见到“正德年造”、“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和“万历年造”等款。崇祯青花瓷上还见“大明年造”四字款,外有青花单圈或无圈线边栏。

明崇祯民窑青花瓷上有大量的吉语题铭,常见的有“福”、“寿”、“善”、“贵”、“玉”、“雅”、“片玉”、“状元及第”、“万福攸同”、“富贵长春”、“长命富贵”、“永保长春”等。其它还有“富贵佳器”、“玉堂佳器”、“上品佳器”、“同乐佳器”、“永昌佳器”等。

崇祯制瓷上有不少堂名、斋名款,常见的有“丛菊斋”、“博古斋”、“雨香斋”等。变体篆文和窗格式的商标式铭文也是崇祯民窑青花瓷上经常出现的装饰内容或标志。

五、                明、清“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和“大清年制”款

明、清两代分别出现了“大明年造”、“大明年制”、和“大清年制”三种特殊纪年款。

(一)“大明年造”

“大明年造”款使用于景泰,以后成化、弘治、正德、天启、崇祯历朝皆有;数量以崇祯最多,正德次之。款字均在器物底面中心,一般为四字两行,正德偶用四字单行。无圈线边栏居多,青花双圈次之,其它还有青花双线正方栏、青花双圈双方栏、青花单圈等。

历朝“大明年造”款式主要有:

景泰:“大明年造”款字外围以青花双线方栏。

成化:“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双圈和青花双线长方边栏等形式。

弘治:“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双线正方栏。

正德:“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双圈、青花双线正方栏、青花双线长方栏和青花单线方栏等,其中青花双线长方栏内为“大明年造”四字单行。

天启:“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双圈等形式。

崇祯:“大明年造”款字外有青花双圈、青花单圈和无圈线边栏等三种。

(二)“大明年制”

明瓷中“大明年制”款较少。这种铭文首见于正德,以后万历、天启和崇祯也有。

正德官窑瓷中有彩绘云龙纹盘,纹饰以红绿彩绘,口缘内饰带状云纹边,盘心饰云龙纹,外壁饰二龙纹。足圈下露胎处黄色。底外红色双圈中有“大明年制”四字两行楷书款。

万历、天启、崇祯瓷上一般为青花题写,民窑器。

(三)“大清年制”

清康熙青花瓷中有题“大清年制”四字的,以后晚清同治、光绪间肃顺当政时所制瓷上又用此四字。

六、  明代青花瓷“寿”字款

明代民窑青花瓷上的“寿”字使见于洪武、永乐,复见于晚明天启、崇祯。这四朝青花瓷上的“寿”字题写的基本款式分述如下:

明洪武瓷“寿”字款有草书、隶书两种,题于碗心,字外有青花单圈或无圈线边栏。

明永乐瓷“寿”字全部以草书书写,落款碗心,外有青花双圈。

七、明代青花瓷“禄”字款

八、明代青花瓷“福”字款

九、 明代民窑青花瓷“长命富贵”款

十、  明代民窑青花瓷“福寿康宁”款

十一、 明代民窑青花瓷“万福攸同”款

十二、明代青花瓷“玉堂佳器”款

十三、  明代青花瓷“富贵佳器”款

十四、 明、清瓷上的堂名和斋名

十五、 清瓷年号款一(特点和规律)

十六、 清瓷年号款二(顺治、康熙)

十七、  清瓷年号款三(雍正、乾隆)

十八、   清瓷年号款四(嘉庆、道光)

十九、  清瓷年号款五(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二十、   寄托年号款一(概述)

二十一、  寄托年号款二(寄托宣德年号款)

二十二、   寄托年号款三(寄托成化年号款)

二十三、    寄托年号款四(寄托永乐、天顺、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年号款)

二十四、   料(珐琅彩)款

古陶瓷铭文研究

古陶瓷铭文研究

古陶瓷铭文研究
 

 

 

 

 

 

 


古陶瓷铭文研究

古陶瓷铭文研究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