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那年,当我刚收到华南理工的录取通知, 父母就决定全家移民美国。 我心里其实很不情愿,舍不得老家的亲朋好友和美食。当时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实施了十来年,但大部分人还是吃着大锅饭的单位职工,拿着可怜的几百块死工资紧巴巴的过日子。有机会有能力出国的都想尽办法出国,去谋求传说中更好的生活. 于是我就糊里糊涂的就跟父母来到这个三面环海的国际城市. 这个城市相当多元化,来自广东的移民超多。
刚来的几天觉得每件事物都是那么的新鲜,每样东西都是那么“大”,不管是建筑,马路,楼梯,草地,公园,电梯,盘子,杯子,衣服,黑人,白人,甚至猫狗。。。都比在国内的要明显大好多。新鲜感过后,全家就要面对很实际的衣食住行的挑战了。
虽说华人移民很多,但找工作也没那么容易。父母已接近50岁,不懂英文,没有特殊技能,只能做些简单但繁重的体力活。
爸爸很快就在一家中餐馆找到一份打杂的活,每天50块美金;妈妈去了一家制衣厂做一些剪线头的碎活,每件成品两分钱。
第一天,我爸就被辞退了,理由很简单,手脚太慢!老板打烊前给了他30块就打发了。我妈一天下来,剪了400多件成品,20几块。所以两人那天加起来的收入还不到60块。
当时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应该是每小时5块,但老中的小生意一般都是给现金,不报税,工钱会低很多。我们全家也是傻乎乎什么都不懂,他们俩人还美滋滋的说换成人民币就是400多了,我妈在单位上班一个月也就500多人民币。共产党几十年的愚民政策就是这样糊弄摧残底层老百姓的正常思维和价值观的。
房租当时一个月是400块的单房,他们觉得勉强还能过得去,我爸就决定去报一个厨子班,边学炒菜边到其它餐馆打杂。日子暂且就算安定了。我也去州立大学咨询了一下,说是咨询,其实是硬着皮头找一个老中的职员帮我翻译, 才知道国内高中的课不足够申请这边的四年制大学。所以必须在这里的高中把必修课念完和考SAT才行。然后我去校区申请高中插班,考了个placement test, 数学部分几乎满分,但英文阅读和写作不及格,被分到一所全市排名最后的高中,从ESL 1 最低的双语班开始。同学基本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或者亚洲过来的新移民。
双语班,其实并不是用母语教学,只是有部分教材是母语,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公立高中的好处就是对低收入家庭很照顾,没有学费,还有免费早餐和午餐。但第一次吃洋餐,差点没把黄胆水给吐干净,冰冷的三文治,冰冷的牛奶,冰冷的橘子。。。。
后来才了解这些免费午餐基本都是打发homeless的那种规格,别指望会好吃,只要饿不死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