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的梦想----再看电影《孔雀》

顾长卫拍《孔雀》是在2005年,拍《立春》是在2007年,两部片子都获奖了。对于电影来说,没看过的都是新片,它并不讲究时效性的。



老爷在一个无事的周末下午,碰巧正好按着这个顺序放了两部片子。他拉我入伙看片的时候,我手上还有好多活要做,再说我看过了。老爷就一个人几乎贴着电视机站着----是的,他喜欢站着看电影。我也是常常站着看电影,绝不是喜欢,因为要一边做事,坐不下来。

我的朋友权总(我们根据她在家里的地位高低封的,总管的意思)说,不能坐下来一心一意看的片子,等于没看过。她说的话常常不那么靠谱,邪门,这次却被她蒙对了。大约二十分钟后吧,我一手拎着件正在折叠的衣服,站在楼上远距离的也看了起来。

第一次看《孔雀》只让我记住并喜欢上了张静初,这一次我才真正进入剧情。

无论那一条街,高楼大厦背后的,霓虹灯闪烁尽头的,百姓的日子在七十年代其实蛮相似的。各种票据,显示的是集体的拮据。然而青春依然不管不顾的到来,而梦想是随着青春一起发育的。它们像一粒粒闪亮的种子,根本来不及选择合适的土壤,就闷着头直线坠落。

它们来到的是这一家,三个孩子,哥哥轻度智障,老二妹妹老三弟弟都得看着父母的脸色,照顾他谦让他。故事开始的时候,镜头里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楼道里吃饭,哥哥脚边放着一个笼子,里面圈着一只饲养的鹅。镜头拉远,开始各自从每个孩子的角度叙述他们的故事。



过年的时候凭票排队,各家买到些糖果。五个人先是均分,然后妈妈说我从我这份里拿出十块,给哥哥。爸爸也一样。你们姐弟一人拿出五块给哥哥。姐姐和弟弟交换了一个眼色,慢慢的抬起胳膊,姐姐一块一块数到四块时,坚决的停住了。弟弟也照着姐姐的样子给了四块。饭桌上静默了好一会,妈妈说那就这样吧。

哥哥得意又不屑的收起自己多得的糖。转身就往鹅笼里扔了一颗,还满脸是笑。

姐姐不满意妈妈托人找来的幼儿园的工作。她骑着单车在田野的路上碰见一个正在做迫降练习的伞兵。巨大的白色的降落伞像一朵花扑向田野,线绳绕在了姐姐的单车上。伞兵嘴角弯起一个金黄色麦田般的微笑。

自始至终,姐姐都不知所措的捏着自己的车把,低头敛目,身子一动不动。可是,梦想忽然像睡醒了似的,开出那样大大的一朵伞花来。

现实有多残缺,梦想就有多美妙。现实有多坚硬,梦想就有多柔韧。它像一枚刺,扎的人心里出血,但是没那根刺,有时候其实不大能感受到心,到底在哪儿。

顾长卫在他记忆深刻的那个时间段里,讲述了那时候千千万万家中一家人的故事,他们命运的分布,身不由己,可到底还是都反抗了,落得一身伤痕和灰烬,在喘息里安静下来。

《立春》虽然是完全的另外一个故事,但我觉着,他依然讲述的是梦想的陨落。有人是特别为梦想活着的,梦想死了的那天,他们整个人生也完结了。而更多的人,梦想死了,他们还得长久的活着。《立春》里的王雪红,恰恰是第三种,梦想死了以后,她才踏踏实实的,过上了普通人的日子。她的日子是残酷的分段式的,如同死里逃生,两世为人。



现实和梦想,永远都是一个可以言说的话题。时代的烙印,使得这些言说,永远都不会雷同。而每个人个体命运的千差万别,更是赋予了你言讲的精确性------你是你自己的哲学家,无人可替代。

顾长卫用一连两部电影说了。

《孔雀》里有一幕尤其令人难忘。姐姐多年后和弟弟重逢时一起去市场买菜,无意中看见了伞兵----他倚在一辆自行车上大口吃着烧饼之类的,旁边跟着一个小男孩。岁月的落魄在渐渐中年的他身上纤毫毕现,姐姐走进他,望着他,他也礼貌的冲她点点头,却是-----完全的不认识一样的眼神,姐姐盯着他好久,然后说,你说过你会永远爱我。伞兵被噎住了一下,没来得及出声的话是:你有病吧?

姐姐转过身走的时候,伞兵突然得了疟疾似的抖了一下----他想起来了、、、、、姐姐和弟弟继续蹲在地摊上买菜,一边捡菜一边忍不住哭起来。



所有的梦想,在这时候,拔除的干干净净了吧?姐姐的最后一个,也许也是最顽强的一个梦想,也不能幸免的,破了,灭了,陨落了。这一段,张静初演的非常非常好,如果每一个好片子,都会有一个亮点让人被打动的话,这是我的点。

都说看戏的是呆子,演戏的是疯子。我像个呆子那样淌眼抹泪的。



比起贾樟柯的完全写实,我更愿意看顾长卫的风格,因为他把残缺变成一声唏嘘,把吼叫变成一声叹息。就像有人喜欢把“残阳如血”拍得狰狞,而他宁可拍得美而短促,入心入肺。

蔡田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lzho12' 的评论 :

张艺谋式的“阴暗”是那代人中间常见的一种秉性,生存的险恶压抑,后面即使释放出来,也是变形变态的居多。拍电影的人,大约总是想拍出自个儿心中最深重的那部分。与其说想取悦别人,不如说其实更想取悦自己。

家老爷十分的赞赏贾樟柯,几乎看了他所有的电影。他观看时的沉重观看后的叹息,都让人在电影之外,再蒙上另一层灰色。----我选择扭开头,看点别的。假如不能被激励,那就被唯美一点不成吗?

谢谢你的评论。学习了。

也,谢谢大家。我其实是挺感性的一写,打心这儿出去,过脑子的不多。那谁,引了我的一句话,竟然我还写了错别字。汗颜。

acme 发表评论于
写的非常好。好的影评说得是电影 我们却能了解写作者的情怀。
lzho12 发表评论于
《孔雀》,感觉没有看懂,也许是不能体味。若说是平民化叙述,我看不到质朴平和的角度,感觉没清楚导演的立场,尽管场景中有很多芸芸众生的拍摄,也无法消除影片流露的做作和俯视的态度。如果有观众被影片中七十年代那些怀旧的场景而感动,我只能说——仅此而已——我找不到更深一层的感动的内容。没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没有包含的深情,没有悲天悯人,没有对生活和时代深层次的反思,再美的镜头仿佛只是浮光掠影的堆砌。它还不如贾樟柯的《站台》那般朴实,冷静,踏实,和富有社会责任感。


若说是体现小人物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以及幻灭,我感觉这本片子不能用温情或者残酷来形容,是混杂着丑陋的颓废。 我似乎隐隐嗅到了如张艺谋般曝光人性阴暗面而取悦于人,献媚于人的味道。


男女演员清教徒般的气质,几乎照搬意识流小说家福克纳《喧嚣与骚动》的结构,我只感觉到这本片子是拍给老外看的,只不过放了一点中国的元素。这种混合让人觉得别扭。oh, yeah,不要期待的太多,它仅仅是一次尝试,老外看了会说ok。不管如何,顾长卫的摄影技术十分娴熟,
你知真相吗 发表评论于
是毒呀
Tern 发表评论于
"然而青春依然不管不顾的到来,而梦想是随着青春一起发育的。它们像一粒粒闪亮的种子,跟本来不及选择合适的土壤,就闷着头直线坠落。"
“梦想忽然像睡醒了似的,开出那样大大的一朵伞花来。” -- 贴切啊!!
辛晴浩 发表评论于
早听说过。谢谢你写出来,我也要看了。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这两部片子都看过,确实非常好!你写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