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巧姑 4

个人爱好:文学,心理学,历史,家族史,哲学.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妈妈自然是知道巧姑的病因的。她像上次一样,幽幽地陪着巧姑,谆谆不悔地教导女儿说:“乖女,你大啦,不可以任性,被别人说闲话。想去看花灯,下次妈妈陪你去好啦。你是女孩子,怎么能和大少爷比呢?他想去哪里都可以,你就不行。你大了,一定要记住女孩子最要紧是要听话。日后如果嫁了人,如果不听话丈夫会不喜欢,如果丈夫不喜欢,你就无办法过日子啦。”

此后,礼杰再也没有来找过巧姑。而巧姑,一直在家中病了大半个月,才慢慢恢复到平常的状态。

巧姑长到十五岁时,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附近的媒人开始上门来说亲。妈妈是一切都听阿嫲的。五姨太因为近几年来的收入下降,手头很紧,巧姑父亲的汇款又是时有时无。考虑到嫁妆需要一大笔钱,说亲的事情就一拖再拖。

而此时外边的世界,已经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党败走中国大陆,共产党取而代之。突然之间,大宅院里的一切,在众人还没有醒悟过来时,发生了巨大彻底的改变。

对于巧姑来说,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她突然自由了。

土改时,原本是陈老爷的良田和茶园,很大一部分被分给了佃农和雇工。虽然陈老爷和大家族的人也有分到一些,但这对从前至高无上,富甲一方的陈老爷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本已老迈,加上一个急火攻心缓不上来,去世了。陈老爷一死,太太姨太太们如鸟兽散,各自要么分了家跟着儿孙过日子,要么避走海外。五姨太本以为靠着名下的一些田产可以终身无忧,谁知一土改,原先的雇工都种自己的田去了,五姨太名下只分到一点薄产,她自己是从不下田的人,儿子又不是亲儿子,且身在海外,联系时有时无。迫于维生计,所谓马死落地行,她只好投靠巧姑母女过日子。

巧姑和妈妈分到几亩地,有茶园和耕地,也要自食其力。好在巧姑年轻,成了家中的主要劳动力。妈妈和阿嫲都要靠她生活了。

从从前的大小姐,突变成如今的茶农,巧姑内心不无苦涩。家中的生活水平逐渐紧张。虽然巧姑和妈妈从前的日子过得比起家族里其他成员来要简陋许多,但毕竟衣食是无忧的。如今巧姑和妈妈必须要靠自己的劳动维持生计,兼之要顾养阿嫲,手头马上紧张起来,许多从前的生活习惯不得不改变,那些稍微奢侈些的衣著和食物统统都省略了。

巧姑的家,也在村人的眼中贬值了许多。乡下人讲求实际,一家子三个女人,只有一个能干活的,还有两张只能吃饭的口,谁也不愿意背这个负担。之前曾经来向巧姑求过亲的人,这时也不再提求亲的事了。

就这样巧姑到了十九岁,还没有找到人家。这在当时的农村已是个婚姻困难户了。妈妈虽然着急,但也没有一点办法。

恰在此时,一个媒人上门来给巧姑提亲来了。

来提亲的男方,是从前阿嫲的下人刘姑姑的儿子,叫刘顺德。

要说这个刘姑姑,其实和陈老爷还沾着一点远亲的。就是因为有这点远亲,当时才可以进了陈老爷家当下人。刘姑姑的这个大儿子,由于早年家里穷,便投身国军去混饭吃。谁知仗没有打几次,有一次和共产党军队交火时直接就做了俘虏。刘顺德脑子灵活,随即转而加入了共产党的军队。之后就一直不停地随着军队打仗,一直打到了朝鲜,因为负了伤,才解甲归了田。

刘顺德有了这点光荣的经历,加上他学了点文化,回乡后被选上了村里的干部,成了不小的红人。他是个典型的南方男人,虽然黑瘦矮小,但五官还算整齐,人也老实。只是他的年龄足有二十七八了,这在当时的农村,也是个大龄的困难户了。

从刘顺德从军队里返回家乡那天起,刘姑姑就张罗着要给儿子找媳妇了。可是媒人来了几趟,提了几个姑娘,刘顺德却都憨憨地不置可否。刘姑姑干着急却不知儿子为什么不满意提的姑娘。最后问得急了,他才终于和母亲说,他想娶陈家的巧姑。

刘姑姑听了真是矛盾的很。她对儿子说:“我知道你眼光高,想娶个漂亮的媳妇。巧姑是远近都有名的漂亮姑娘。可是儿子,漂亮不顶得饭吃哟。更何况娶她还连带着两个老的。那个五姨太,哪里是我们这样的人家挨得上的。活做不了什么,还爱摆架子。你要娶巧姑,人家答不答应不说,你妈我就不答应呢。你这哪里是娶媳妇,是娶个麻烦回来吧?”

快乐的傻瓜 发表评论于
写的好!我已经全部读过,期待下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