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义在新中国新阶段发端的历史必然性(续22)
美利坚的兴起(上)
西方金权势力通过操弄大英帝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独立,如愿削弱法国,而抗英援美的法国军队在北美"沾染"了美国革命的"习气",回到法国也变成了法国大革命的生力军。无论如何,西方金权势力通过法国大革命,达成了建立法兰西银行,掌控法国货币发行权,影响遍欧陆的既定目标。
然而,与在欧陆的心想事成和巨大成功相比,金权势力在北美的战争投资最初几近绝收。
如前所述,以大陆会议名义发行的大陆债券是由犹太人所罗门等具体运作的。根据汉密尔顿的一份报告,至独立战争结束时,全部未偿还的公债已达7600多万美元之巨,债权人除了欧洲人,还包括很多北美的富人。
因为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分别纵向隶属大英帝国,相互之间没有横向行政关联,所以独立后的13个殖民地实际上变成了13个各自独立的小邦国,13个小邦没有一个有能力、意愿和责任承担大陆债券的偿付。
在独立战争中,大陆军就因为各个殖民地之间协调不力而几近崩溃;独立后,协调不力的状况仍在邦联内部延续,尤其是在划定边界、河流测量、贸易管制、货币发行、度量标准、债券偿付等等方面,频生冲突,而所有这些问题在13个小邦国的权能层次上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与此同时,作为邦联国会的大陆会议没有征税权,对于各邦之间的关税也无权介入。大陆会议也非全国性的行政和司法机构,只能依靠各个小邦国的邦政府来实施其指定的法律。由于条例规定,只有所有邦国一致同意才能修改《邦联章程》,而且各邦对于不具实权的邦联议会非常不重视,经常不派员参加大陆会议,因此大陆会议经常因为表决人数不足而被迫休会。总之,大陆会议软弱无力,无法有效解决各种棘手问题,包括没有偿付大陆债券的财力。
所罗门等,病死的病死,自杀的自杀,大陆债券迟迟无人偿付,简直有变成废纸的可能。当然,金权势力是不会让那种可能变成现实的,他们又开始操弄了。
金权势力的操弄从商业发达、与大英贸易关系原本密切的波士顿一带开始。
1780年代中叶,大英帝国的大宗批发贸易商开始与波士顿等沿海城市的大商家和批发商们重建贸易关系,其诡计是:拒绝像以往一样允许赊账,坚持收取硬通货(金币银币等),而非各个小邦国自己发行的纸币。这样,本地的大商家和批发商们也向各地的商店要求用硬通货支付款项,同时要求农民立即用硬通货支付以前的贷款。本来北美的农民们已经习惯于用农业收获,物品和劳力等偿还贷款,现在突然变成硬通货,一时陷入困境。很多农民被告上债务法庭,他们的土地被拿去作抵押,他们本身被关进监狱。例如,1784年至1786年间,在麻萨诸塞邦的翰普郡,32%的18岁以上农民被告上法庭,其中很多被判入监。在监狱里,一个小牢房有时竟关押26个囚犯,而且饮水和通风条件极差,很多狱囚染病,有些甚至病亡。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同时,没有任何一个商人坐牢。
不久,商人阶级掌控的麻萨诸塞邦政府火上浇油,也立法要求邦民用硬通货缴税,更加重了民众的负担。中产阶级和穷人们开始认识到,奸商和富豪统治的苛政竟猛于大英帝国及其走狗的压迫。
被告上法院和坐监的人们当中有很多曾经参加大陆军,为独立大业而浴血奋战过,结果革命成功,本该“人人生而平等”的战争老兵们连应得的战争津贴都只领回极小的一部分,搞得即便卖房子卖地都无力偿还所欠的债款和税款,到头来只有蹲监狱的份儿了。
在这种情形下,麻萨诸塞西部的人们开始组织起来,最初通过请愿的方式来抗议遭遇不公。很快,在这个具有暴力抗争传统的邦,抗议者们重又走上暴力抗争之路,组织民兵前去北汉普顿阻止巡回法庭进一步审理和裁决。法庭被反抗者们彻底封闭了。很快,周围的市镇也各自组织起来,向本地的法庭进发。
独立战争老兵谢司上尉在独立战争中负过伤,1780年,因为没有领到应得的军饷而离开了大陆军。当他回到家乡后发现,自己和很多其他战争老兵一样因付不起欠债而被告上了法庭。于是,谢司组织了一支700人的农民军,向波士顿进发,破坏了一个正在审理战争老兵欠债案的法庭。后来,谢司将各路抗争队伍联合为一支1500人的农民军,与麻邦商人募捐支持的一支4400人的邦军队相对抗。
1787年1月,谢司农民起义军2000余人向春田的军火库进发,试图抢夺军火,壮大力量。军火库的守军在威廉姆将军的指挥下击退了前来抢夺军火的起义军。邦军队闻讯前来追击和搜捕谢司起义军。经过数月交火与兜捕,包括谢司在内的14名起义军主要成员被捕,后因“叛乱罪”被处决,其他成员被继任邦长汉考克赦免。
想当年,独立战争也是由谢司起义这样的草根暴动引发的。但是,波士顿郊区的第一枪很快得到了北美密谋已久的富人们的一呼百应,并豁出身家性命去搏斗,加之拉来与英国争霸的法国和西班牙作靠山和后盾,所以能够惨胜。而谢司领导的一帮农民们毕竟是穷光蛋,尽管得到了马里兰邦、新泽西邦、南卡邦等地穷光蛋们暴动的呼应,但其注定不会成为燎原之火了,因为他们毕竟是少数“赖账不还”的“痞子”,争取不到大量“革命的同路人”。
尽管谢司农民起义和各地的其它暴动被镇压了下去,但其加剧了北美富人们对各种社会乱象的恐慌。各种别有用心的势力通过新闻媒体不断渲染,北美新邦联似乎离无政府状态只有一步之遥了。
与波士顿一带的"糟得很"相反,有些邦“解放后”的重建工作“好得很”,其中,宾夕法尼亚邦可以说是一个“好得很”的典型。
1770年,宾邦首府费城的工匠和技术工人们召集了首次政治会议,明确了自身的工人阶级身份。1772年,工人阶级组织了自己的政治组织—爱国会,用来推广和宣传自己的代言人和政纲。到1776年年中,劳动者,工匠和小商人控制了费城的政治权力,工人阶级成功地主宰了邦政权。。
宾邦工人阶级控制下的立法会是一院制,掌握所有权力,立法会成员每年通过选举产生。立法大会必须公开,立法目的必须明确,而且全部记录在案,付诸实行前必须经过民众广泛商议。
宾邦原“邦主”(Governor)机构和“邦主”否决权被取消,目的是增强一个12人行政委员会的权力。经选举产生的邦法官7年一个任期,但立宪会议有权撤换。一个检察官议会也是每7年产生一届,用以审查政府的表现并在必要时建议对召开修宪会议。
宾邦费城上述新政府和政府新权能很有些古希腊雅典城邦的意思,民主程度在北美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以致当时的富人和反对派人士称之为“暴民政府”。
13个殖民地独立后的社会乱象,让独立战争锤炼出来的那一批既得利益者—爱国富豪和精英们坐不住了,为了保护刚刚到手不久和更多尚未完全到手的富豪兼精英的既得利益、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他们纷纷要站到明处来了。
共济会大师,原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在他的弗农山庄给同在弗吉尼亚邦的共济会兄弟麦迪逊写信道:值此时刻,睿智和卓越的榜样们有必要站出来拯救这风雨飘摇的政治机器。
麦迪逊经过长期对历史和理论的潜心研究,一个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早已成竹在胸。他复信道:应该尝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同时保持邦政府的一定权力。
同时,各个邦的大陆债券持有者们(都是有产阶级)眼见手中持有的巨额债券可能化为乌有,很快组织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债权人集团”(麦迪逊语)。这个利益集团的一个共识是:他们的私人财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关键问题在于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而要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就必须废除旧宪法,即《邦联条款》。
为了改宪,这个巨大和广泛的利益集团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说与串联活动。该利益集团中参加过独立战争的高级军官们甚至发起了一个组织—“辛辛那提会社”,威胁如不尽快改宪,他们将发动一次武力革命。
债权人集团联合了新崛起的工商业集团。这样做对双方都有利。对于新崛起的工商业集团来说,在原来的《邦联条款》下,因为中央政府的弱势,无法收取关税,因而也无法对新崛起的工商业集团在与英国工商业竞争中提供有效的保护,甚至他们的商船在海上航行都因为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军队保护而屡受抢掠,不得不向各路海盗交付大笔贡金和赎金,因此,工商业集团本身也盼望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而对于债权人集团来说,如果新宪法下的中央政府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关税势将成为中央政府的巨大财源之一,因而中央政府也更有能力偿还公债。
债权人集团还联合了土地所有者阶级,因为土地所有者阶级中的很多人本身就是原来的公债持有人,将公债换成了土地,而土地也因为《邦联条款》下的邦联政府的弱势而贬值,所以,土地所有者也希望通过改变宪法而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
经过一系列酝酿,上述以债权人集团为主的精英们通过暗箱操作,开始按部就班地朝预期的方向努力。
第一步,经大陆会议授权,麦迪逊和泰勒向弗吉尼亚邦议会提交了关于规范整个邦联商业行为的倡议。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计划被制定出来,即邀请数个邦国参加于公元1786年9月在马里兰邦安纳波利斯举行的大会,讨论邦联商务问题。
第二步,讨论商务问题只是一个幌子,大会的真正目的是凝聚各地富人们的共识,为下一步召开一个更重要的大会作准备。麦迪逊和纽约年轻律师汉密尔顿在安纳波利斯大会上共同提交报告,要求邦联国会召集一次13个邦国共同派代表参加的修改邦联章程的大会。
第三步,尽管很多与会人士认为两人的报告有剥夺邦联国会权威之嫌,但在麦迪逊等众人的努力运作下,国会于1787年2月21向13邦发出正式邀请。
1787年5月25日,在宾夕法尼亚邦国的议会—费城独立大厅,打着修改《邦联章程》旗号的宪法大会在绝对保密的环境下开始了。据载,因为警卫森严,门窗紧闭,议事大厅里除了代表,连个苍蝇都飞不进去,更别说记者等各色无关人等。
作为当地人的莫利斯(宾邦代表,共济会成员,独立战争时大陆军的理财官),用提名华盛顿将军(共济会成员)作为立宪大会主席开启了议事议程。表决无异议通过。
华盛顿欣然从命,然后以他惯有的谦逊态度表达了他的心情:我为欠缺资格来主持这样一个威严的(原话是“奥古斯都”)整体而窘迫,并为随后可能出现的任何失误而预先道歉。
大会选举杰克逊为秘书。
麦迪逊宣布了保密规则。
当时最为欣慰的可能要数已经36岁但有着一张娃娃脸的麦迪逊(共济会成员)了。因为华盛顿会前备受风湿病和牙病煎熬,一个亲兄弟去世,弗农山庄的管理千头万绪,推延接受大会邀请已经好久。
原定参加大会的代表共70余人,实际与会代表为55人。年龄最大的是81岁的弗兰克林(共济会成员),最年轻的是27岁的戴通(共济会会员),代表平均年龄42岁。罗得岛州拒绝参与立宪大会,德拉瓦州没有任命代表。与会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但大多是北美富翁,所以才有财力3、4个月无薪自愿前往议政。大多数代表是学法律出身,在殖民地时期或独立后的各级立法机构工作。最重要的是,代表们几乎个个在独立战争中经历过掉脑袋的风险,个个都是赶跑英国王权并取而代之的最大既得利益者集团成员。
参加费城立宪会议的54名代表中,目前有据可查持有公债的超过40人。其中持有巨额公债或者亲属持有巨额公债(超过5000美元)的有25人,拥有巨额数量地产的超过14人,新兴工商业巨子超过35人。他们中不少人兼有三重身份。
立宪会议代表分布中一个令人玩味的事实是,每个邦都有一个以上的代表拥有巨额公债。这是他们痛切陈词,坚持在新宪法上面规定十足偿还公债的原因。
整个立宪大会期间的保密工作做到了万无一失、无懈可击,大会期间讨论的内容和详情仅见诸麦迪逊的会议记录(不包括难以示人的绝密内容),而且该经过整理的记录还是在大会参加者最后逝世的人死后60年才予以部分公布。据载,大会进程,日复一日,别的代表来来去去,唯有麦迪逊,整日伏案在会议主持人前面的桌前精心纪录,没有错过一天和哪怕一个主要发言,到四个月后大会结束时,他形容自己几近死于费城盛夏的闷热。
会前,大多数与会者被告知要提出对邦联章程的修改意见。但是,5月29日上午,大会一入正题,弗吉尼亚邦的邦长兰道夫马上长篇大论,抨击邦联章程下新邦联的各种丑恶现象,强调建立一个强力全国性联邦政府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弗吉尼亚方案。这个方案在麦迪逊脑海中已经酝酿数年了。大会这种突如其来的变调,是麦迪逊等人的一种战术性安排,目的是战略性地为大会讨论定下全新基调,即怎样建立一个强固的三权分立相互监督的联邦政府结构。
随着争论展开,担心各小邦国权力被中央政府吞噬掉的13位代表提出新泽西方案。该提案基本上以维护邦国的主权为基调。经过3天讨论,该提案被代表们投票否决。
6月18日,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部下和侍从汉密尔顿(共济会成员)提出了他自认为最理想的方案。汉密尔顿认为,英国(君主立宪制)政府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他的提案的要点是:联邦参议院实行终身制,参议员由各邦国的立法会任命,然后再由参议院选举终身制总统,最后总统有权否决全部法律。刚好报纸也披露了一个据说正在暗中进行的策划,即邀请亨利三世的次子,普鲁士世俗大主教赴美就任美国国王。
汉密尔顿是道地犹太人,据信是欧洲金权势力的北美内应,在此之前已经于1781年与莫里斯等人帮金权势力创立了北美银行,为其股东们获取了高额回报。汉密尔顿的提案实质是为金权势力走英法混合型操控北美金融之路奠基。
尽管会外小道消息乱飞,汉密尔顿在发言时雄辩滔滔,也有部分代表对君主立宪制有好感,但实行准君主制的建议显而易见不能得到北美民众的认同,所以汉密尔顿的提案没有赢得与会代表的响应。
经历3个月左右的大量冲折妥协,弗吉尼亚方案最终经表决胜出,大会进入了一段相对平和的日子。经过表决决定,5位代表开始草拟宪法,其他代表得到了10天假期。
1787年8月6日,大会收到宪法首稿,代表们随即就贸易管制、奴隶问题、总统选举等问题又进行了新一轮激辩。9月初,代表们精疲力尽,急于返回,妥协达成。9月12 日,宪法提交给大会供代表审阅。9月17日,代表们最后一次碰面,很多代表在宪法上签字(也有一些代表深表不满,拒绝签字)。9月17日后来成了美国的宪法日。
华盛顿于9月26日将大会决案递交给大陆会议。大陆会议迅速予以批准,然后发给各邦审批。按立宪大会代表表决约定,有2/3的邦(即9个邦)批准,该宪法即刻在全部13个邦同时生效。
在大会进行的4个月里,所有焦急等待大会结果的民众都被蒙在鼓里,仍以为大会在修改邦联章程,没想到大会结束后两天,富兰克林发行的大报“宾邦公告”却刊出一个新宪法全文:“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新宪法立即在北美各地激起轩然大波,反对声浪更是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
该宪法的第一句话就暗藏着大问题。“我们,合众国人民”中的“我们”根本就不是民选的,名为修宪实却立宪的大会代表们都是由各州立法机构指定的,根本不能充分代表广大民众。
立宪代表们约定,13邦中有9 邦(2/3)批准,宪法即刻生效,这明显剥夺了4个邦民众的所有选择权。宪法中令各邦民众激辩的议题可以说俯拾皆是。
为了回应和解释民众的疑虑,联邦主义者麦迪逊,汉密尔顿和约翰三人用古罗马政治家帕布里亚斯作为共同笔名,密切配合,前后共写了85篇文章来主宰舆论导向。后来,这些文章结集出版,就是著名的《联邦党人文集》。
邦联国会快速将新宪法送达各邦后,宾夕法尼亚邦第一个召开宪法大会,代表们花了6个星期争论新宪法。当宾夕法尼亚邦争论时,德拉瓦成为第一个批准宪法的邦。不久,新泽西邦,宾邦,佐治亚等邦相继批准宪法。在麻萨诸塞邦,355位民意代表针锋相对,最后拥护新宪法的代表仅以微弱多数批准了新宪法。最重要的争论发生在弗吉尼亚邦。华盛顿没有与会,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华盛顿赞同新宪法。尽管如此,争斗双方棋逢对手,过程异常艰难,后来在保证附加人权条款的先决条件下,该邦通过了新宪法。
1788年7月2日,邦联国会收到一条重大消息,新罕布什尔刚刚成为第九个批准新宪法的邦,美国新宪法自动生效,13个邦由主权独立的邦国联合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初13州。欧美金权势力在北美独立战争大陆债券上的投资也如愿得偿了。他们不仅仅获得了新宪法下联邦政府对他们的公债券的足够补偿,而且因为他们利用对新宪法的预期进行公债券买卖而大发其财。据美国财政部一项统计,“由于宪法的通过与稳固的金融制度的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的功劳),公债持有者最少赚到了4000万美元,这还不曾计及在政府成立后,尤其在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后,由于操纵证券所获的厚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新宪法通过后成立的新联邦政府的操弄下,政治家与投机家的巧取豪夺使联邦政体的极力鼓吹者和唯一尚未发现持有公债或拥有土地与其他动产的立宪者—麦迪逊对自己从属的执政党派深表痛恶,并最终把他赶到了反对派的立场上去。他在1791年7月致总统杰斐逊的一封信中愤怒地写道:“这是非常明白的,国家公债所依赖的一帮人物,也就是掌握国家的一班角色,而美国人民也就是要受他们的统治的。极尽人间羞耻之事,就是那一班最积极推动这项计划的议员,却也公然攫取它的利润。”
美国史学家约翰·伯吉斯曾说,费城宪法会议“代表们的行动,如果出于恺撒或拿破仑之手,他们一定会宣布这是政变”。美国另一位政治学者布鲁斯阿克曼则说,“《联邦党人文集》的第一大功劳就是,它不允许我们把新宪法看成是一场反革命武装政变的结果。”
毫无疑问,从操弄独立、密改宪政、成功建国的整个过程看,美国的国父们是一个睿智的集团型顽主,他们不仅深知金权在美国社会变动过程中的巨大作用,而且确知金权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威胁,故从暗到明,持续与金权缠斗,直到最后一位参加过独立战争的第七任总统杰克逊"杀死银行",还清国债,完胜金权。
问题是,杰克逊死后,金权还在,美国真能得到上帝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