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郭美美 惹笑内务府

炫富,因为有人气、社会追捧,才这样层出不穷。惟有郭美美因此名声大噪,是歪打正着地让“躺着”的红十字“中了枪”。两造都自食了恶果。

 

每个时代都有些特产,我们这个时代,盛产肤浅的人、可笑的事。郭美美是个孩子当然随波逐流。虽说每个时代炫耀的东西不同。但是“藏拙”是古今通例、人之常情。财富是能力的标志之一,穷人无不有几分自责。过去有个误解,说中国曾经有过“以穷为荣”的年代,其实不确。文革前后的“穷光荣”为的是表示“政治可靠”,日常生活中,谁也不愿示人以衣衫褴褛,三餐不继。不用说物欲横流的“旧社会”,即便“革命圣地”延安,在“穷人的队伍”共产党里,说家里穷,也是个没面子的事。

 

贫穷与富裕是一种客观存在,意味着很多东西,不宜拿来炫耀。“炫耀”一词偏于贬义,中性一点的是“展示”。人多顾盼自雄,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同凡响。于是就“展示”。展示功绩、技能、禀赋之类,或可鞭策自已、榜样社会。若纯粹显示财富,就是“贻笑大方”了,至少是“蓬门未识绮罗香”。还有一种用炫富报复歧视和弥补缺陷的。比如民国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黄惠兰,出身南洋糖王之家,有钱却没有社会地位。于是大肆挥霍,吸引国内外名流注目。在北京买200多间房屋、占地10英亩的王府,在上海与犹太地产大王沙逊比试翡翠。可是她那本书的名字却是“没有不散的筵席”。

 

古老民族尊崇“世家”。侧目而视暴发户,不能说没有妒忌的成份,主要是因为正统道德观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加上世代积累,其所有拥有,应为正当。近代中国,社会制度更迭无常,没有世家,一代而成的巨富都是暴发户。“暴发”,多半不是贪赃枉法、就是巧取豪夺。所以,“仇富”也者,仇的是不正当的敛财手段,至于“钱”,确实无人与它有仇。

 

北京有一句老话:树小房新画不古,此人定是内务府。清朝的内务府,主管采办皇家用度,是最容易捞钱的部门,大量涌现贪官。这些人钱来的容易、花的大方,买地盖房、玩收藏,看似阔绰,但是院落新、不够厚重,骨董假,没有品位。本意是花钱赚面子,结果还是被人讥笑。斗财露富,还会引起有关部门怀疑“巨额财产来路不明”哦。

 

手机段子有云:贪官污吏多到什么程度:如果让官员集合站队,悉数处斩,可能有冤枉的;要是一三五、二四六地隔一个杀一个,肯定有大批漏网的。这个笑谈因郭某一跳,应在红十字会上了。郭美美用了个什么名号,把红十字会给扯进来了。看似红会遭了池鱼之殃,其实不经一查,公布的帐目被人指出许多漏洞。此事并不意外:当今之世,哪个部门能独善其身、出污泥而不染?谁被她捎上都一样。

 

看来,此事不是一个浅薄女子和某家机构渎职这么简单,而是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出了毛病。根子出在生活方式上:享乐依赖商品,重商必然拜金;与高尚的道德不两立。要是想超越这个道德与欲望纠缠不清、互相折磨的时代,一个办法是降低道德标准,普及他们那种行为方式,顺其自然到末日审判;要不就痛下决心,牺牲一些物质享受,博取一个简单平实的生存环境。想在全社会范围内,为高消费和高情操找到平衡点,是不可能的。

沈成涵 发表评论于
确实是现而今的社会价值观念取向、社会意识出了毛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