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家》系列报道(十四)
一, 前言
我远方的家 ------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扬名镇扬名街道盛北许巷16西(位于太湖广场旁的京杭大运河的西边),前几天再次遭到被偷拆,这是六年中的第五次被偷拆(详见《远方的家》系列报道)。
这六年多来,我(合法的房屋屋主和当事人)从美国向立案部门 --- 无锡市南长区公安分局(以下简称“(区)公安分局”)和主要办案部门 --- 无锡市南长区阳光派出所(以下简称“派出所”)打了估计有几百次电话,要求他们告知我屡次案子的立案和办案信息,但基本上被他们在电话里推诿忽悠,至今基本上还是杳无音讯。
令人惊叹地是,公安部门竟能用各种“理由”向当事人隐瞒六年来房屋被屡次偷拆的立案和办案情况。翻了和听了以前和他们通话的笔记和录音,明白了主要是他们电话中高超的推诿忽悠术!
作为一位当事人,觉得有义务和有责任曝光这些推诿忽悠术,为祖国的“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贡献微力。
下面将在“如”段落中归纳和列举他们这些推诿忽悠术;由于我是被“推诿忽悠”人,有些感慨,把他们写进了“评” 段落中;由于本人对中、西方文化有些体验和比较,就把一些体验和比较放在“比” 段落中。
虽然有通话的详细记录和录音,但这里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点名也尽量不道姓。
二, 忽悠术
1.问候
如:“喂,哪位?”
评:也许在国外呆久了,每当大陆的公务员说“喂,哪位?”时心里总是不是滋味,,而且也不知道他/她是谁,是什么职务,被打电话的部门是什么。
比: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接电话时通常是开门见“三”,即问候、自我介绍和询问对方需要什么帮助?
如: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区公安分局时竟碰到这种情况:我问“我现在能否与你们部门的王先生通电话”接电话的先生说:“我不知道他是谁”,我说:“是一位年轻的姓王的先生,我于几月几号给他打的电话,是关于什么什么的。。。”,他说:“我们这里姓王的多了”他不肯帮我找那位姓王的先生,最后我问他贵姓?他回答我他也姓王,那我就问他能否知道他的全名,他竟说了一句:“这我这么能告诉你!”拒绝告诉我他的名字!
2.不在
如:“领导/教导员/所长/X警官‘不在’、‘开会去了’、‘吃饭去了’、‘办案去了’”。。。
评:“不在”应该是我听到的最多的托词了。
比:在西方国家里,如领导外出,一般会在电话里留言、在电子邮件里自动回复和通知前台:“我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不在办公室,如有这样的问题请找张三,有那样的问题请找李四。。。”
3.不接
如:区公安分局一工作人员说“我的话讲清楚了”后就挂断了电话!我立即再给她电话回去!但没有人接。在以后的一个多小时内,我又致电多次,都接通了但没有人接听(详见《远方的家》系列报道(六))。
如:阳光派出所工作人员说“你这个案子由X警官负责,但他现在不在,他值夜班,你夜里再打他的手机。”夜里我给他打了多次电话,通了但不接电话,后来电话里说“你打的电话用户已关机!”
评:公安警官在夜间执勤不接外来电话或关机,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错过紧急报案等情况。
如:有一次我正与阳光派出所一领导通电话,突然电话断了,我立即再打回去(估计不到20秒),对方竟回答我们领导不在办公室。
评:我不愿假设对方在撒谎,而愿假设所领导刚接到一个紧急案子,正快速跑向警车。。。
4.不知
如:我问:“你们领导什么时候回来?”对方答:“不知道”;我问:“什么时候你们能给我答复?”对方答:“不知道”我问:“我什么时候能给你们领导打电话?”对方答:“不知道”。。。
评:这六年当中,这类问题我问了很多,但回答基本是“不知道!”
比:在西方国家里,公务员很少直截了当回答“不知道!”,因为这样会给人一种不能胜任工作或不敬业的印象。他们一般会这么说:“这个我不知道,但你等一下(电话请不要挂掉),我去问一下。”
5.不能
如:“这个(立案和/或办案的情况) 我们不能告诉你,我们只能告诉报案人。”
评:哪个文件规定了立案和办案的信息只能给替受害人报案的报案人,而不能直接给案子里的受害人?
评:有一些案子并不是受害人或受害人的亲戚报案的,而是(可能是素不相识的)目击者报案的。
6.不回
如:我说“那么有结果后你们能否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他们说“我们打过来很贵”
评:所以他们从来没有主动给我打过电话。
如:他们说“好的!我们会及时打电话告诉你我们的调查/处理结果的。”
评:但他们从来没有打电话过来!在他们那里“一诺”不知值多少?
如:他们说“在电话里讲的话是不算数的,所以我们会给你书面答复的。”
评:但我从来没收到过“算数的”书面答复。
7.正在
如:“我们/领导正在研究”,“我们/领导正在讨论” "我们正在调查"。。。
评:只有正在进行时,没有现在完成时。
8.上挡
如:“我们会向领导汇报”、“我们已向上级反映了”。。。
评:把"领导"当挡箭牌。
9.下推
如:给区公安分局电话时,“这个你要去问派出所”。。。
如:给派出所领导打电话时,“这个由X警官负责,请你和他联系”。。。
评:把问题推给下面。
10.推外
如:"这个我们不管的,你去找某某部门。"
如:打电话给区公安分局问案子立案/办案情况时,他们要我"打这个电话"而"这个电话"不是相关领导的电话、也不是相关立案/办案部门的电话,而是信访部门、内检部门等的对外"忽悠"部门。
如:给派出所领导的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里的人员说:“请打这个电话,号码是‘abc’”随后我打了“abc”,对方说:“这里是后勤部门。。。”
如:给派出所领导的办公室打电话,办公室里的人员说:“请打这个电话,号码是‘xyz’”,随后我打了“xyz”,对方说:“这里是门卫。。。” 打了几次后,门卫发火了,对我嚷嚷:"叫你不要打到这里来,你怎么又打来了,你打我这里没用的,因为我这里是门卫。"我能感受的他的不悦,但只能是有一说一:"对不起,但是每次都是你们所领导办公室里的人要我打这个电话的。"
11.皮球
如: 我打给派出所领导, 听到的是“这个由X警官负责”;随后我打给X警官,而X警官说:“这个你要去问我们所领导”。
如:打给阳光派出所问以前案子的立案/办案情况,阳光派出所的人说:“这个案子以前是由金星派出所办的,那时我们阳光派出所还没有成立,请去金星派出所询问。”;随后我打给金星派出所,金星派出所的人说:“现在那个地方是由阳光派出所管辖,以前的案子档案都已移交给了阳光派出所了,所以请与阳光派出所联系。”
评:派出所变成了一个踢球场所。
12.面谈
如:区公安分局的人对我说:“由于你的身份不能确定,所以请委托你家属和你的律师来派出所或这里面谈” (见<<远方的家>>系列报道(十一))
评:这六年多中,我给公安部门估计打了有几百次电话,我应该是他们的"老熟人"了,但最近他们居然以"你的身份不能确定"为借口拒绝回答我的问题。
比:在西方国家, 电话里一般问你几个问题,如姓名、出生日期、驾驶证号/社会安全号等后,身份就确定了。
三, 结束语
下面是我想对公安人员说的一点心里话:
你们的推诿忽悠,违背了你们的职业道德,
你们的推诿忽悠,亵渎了你们当公务员时的庄严宣誓,
你们的推诿忽悠,使受害人又遭受了“次生灾害”,
你们的德、爱、诚、信都到哪里去了?
做一下换位思考吧:假如我是公安人员,你们是受害人,我这样来推诿忽悠你们。。。。。。
三鞠请安
2014 年8月7日
于美国新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