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看穆特,萨拉张演奏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看穆特,萨拉张演奏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有感
2014-10-05 18:58:04
最近,在本市交响乐团 2014-2015 演出季节的首场音乐会上,我有幸观赏了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安 索菲 穆特( Anne-Sophie Mutter, 1963 - )和乐团演奏的布鲁赫《 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感觉非常好。
对这场演出我已经期待很久了,一是因为久仰穆特的大名,却还没有现场观赏过她的演奏;再有布鲁赫的这部作品我也非常喜爱,是所谓“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还有就是想看看乐曲中的一个细节穆特是怎么处理的。
要说明是什么细节,还得从观赏美籍韩裔小提琴家萨拉张( Sarah Chang, 1980 - )的演奏说起。那是 2010 年秋,我又一次看了萨拉张和本市交响乐团的演出,曲目就是布鲁赫的这部 g 小调。张的演奏非常出色,充满激情和活力。在接近第一乐章结尾时,乐队有一个过渡段,独奏小提琴本应是休止的,然而,张却在这过渡段开始不久,就很投入地加入了乐队,拉起第一小提琴的声部,直到这个过渡段结束。下面是张演奏这部协奏曲的录像(从大约 19’40” 到 42’00” ),年代和我看她那次演出很接近。那个过渡段大约从 24’55’’ 到 26’00’’ ,可以看到张在大约 25’04” 时加入乐队跟着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VBLaH8YrQ
我以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处理,觉得很新奇。后来曾找到其他一些小提琴家,包括帕尔曼( Itzhak Perlman ),郑京和( Kyung Wha Chung ),贝尔( Joshua Bell )等演奏这部作品的录像观看,但没有发现像萨拉张那样处理的。
再说穆特的演奏。穆特确实名不虚传,有大家风度,音乐的演绎堪称完美。先说那个细节:正如我猜到的,穆特没有跟着拉第一乐章里那个过渡段,她只是表情严肃地 微合双眼,似乎陶醉在乐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乐章:慢板。这部协奏曲虽然也有三个乐章,但第一乐章并没有用奏鸣曲式,至少不是规范完整的奏鸣曲式。 布鲁赫把第一乐章称为“前奏曲” ( Vorspiel) ,把第三乐章称为“终曲” ( Finale) , 显然,第二乐章慢板是全曲的中心。小提琴缓缓地奏出优美抒情,多愁善感的旋律,时而像是在讲述感人的往事,时而像是在凝神默想,时而又像是在倾诉内心的情 感。穆特的诠释严谨而细腻,轻重缓急和节奏的变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速度比萨拉张要慢一些,使音乐显得更加深沉而富有韵味,非常动人。可惜没有找到穆特演 奏这部作品的视频,音频也只找到了后两个乐章:
穆特演奏第二乐章的音频 :
穆特演奏第三乐章的音频:
还想再说说那个细节,独奏小提琴该不该跟着跟着乐队拉那个过渡段?我最初看到萨拉张那样处理时,觉得是不是太大胆了?但后来又想,音乐史上演奏家对作品有不同的处理,甚至即兴发挥也是有的。这个过渡段的音乐是那样富于动力 和气势 , 张跟着乐队拉,与第一提琴声部 的弓法完全一致,从音响和视觉上,都给人一种个体融入群体,大家齐心协力的感觉。所以我想这样处理也很有特点,应该是允许的吧。
为了让感兴趣的朋友看到穆特演奏的视频,下面转贴她演奏的门德尔松《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莱比锡交响乐团协奏,指挥马祖尔: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2020-04-09 07:14:10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别客气。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提出来,我会答复,大家也可以参与讨论。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8 11:00:11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谢谢您的回复。我是替闺蜜问的,她也跟我一起在看您的博客,可惜不能直接留言。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2020-04-08 10:52:46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关于柴可夫斯基的《六月 船歌》,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他的钢琴套曲《十二月》中的一首,百度百科的相关条目说得也比较全面了,见:
https://bkso.baidu.com/item/%E5%85%AD%E6%9C%88%E8%88%B9%E6%AD%8C/2195613
可以看到,整部作品是应邀而作,标题和意境据说有文学家的诗为依据,柴可夫斯基在创作此曲时心情不错。 要听作品, YouTube 上有多种版本,例如这个带谱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pPnB57L40&ab_channel=ab19471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2020-04-08 10:38:11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是,关于这两位演奏家对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不同处理,你说得在理。这种差别也可能和两个人各自的性格有关。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21:24:07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另外,请问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下柴可夫斯基的《六月的船歌》,创作的场景和心境。这个曲子我百听不厌,很想了解。谢谢!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17:22:07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我看了Sarah Chang 和穆特两个人的视频,总体感觉Sarah Chang 年轻有活力,在第一乐章快结束的时候有一段激情澎湃的段落,她演奏的非常投入,甚至会前后走动。所以我猜想她会跟着乐队拉合奏的部分是因为她非常喜欢这种高亢激扬的段落。而且情绪到了那里,不释放出来不能尽兴。而穆特比较起来更成熟稳重,她处理第一章最后部分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张扬,而是有强度的内敛。所以我想她不会特立独行的对乐曲做特殊处理的。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14:37:03
回复 'Chang_Le' 的评论 : 谢谢老师,这回有“热闹”看了。
Chang_Le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14:13:00
回复 '淡淡的日子' 的评论 : 由于是几年前贴的,视频链接有的失效了,下面是重新找到的:
萨拉张拉的这部协奏曲,她还是那样处理的,见这个视频 5:46 - 6:25,她在和乐队一起拉:
Sarah Chang Bruch Concert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PUZfvu5Ps
下面是穆特拉的第二乐章(上文中第三乐章的链接还有效):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 2. Adagi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utSDQFFmE&ab_channel=Anne-SophieMutter-Topic
还新找到了一个穆特演奏全曲的视频,可惜录制效果不好,但可以看到,第一乐章那个乐队的间奏她没和乐队一起拉:
ANNE SOPHIE MUTTER (LIVE), Violin Concerto No.1, Op.26, Max Bruch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2nYJzqRgW0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09:46:37
顺便说一句,我觉得穆特的这件蓝色演出礼服不好看,拉小提琴露着大半个肩膀看着很奇怪,弹钢琴完全可以。:-)题外话。
淡淡的日子 发表评论于
2020-04-07 09:29:09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懂行的人看着有意思的东西,不懂行的人看着一头雾水。萨拉张的视频链接已经没有了,可惜我连热闹都看不到了。:-)只能欣赏穆特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