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大嗓门

多少年前,当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刚在大陆出版的时候,我对他列举的中国人的一系
列缺点很不以为然。哪个民族都有好人也有坏人,单挑出中国人,列出一大堆缺点,
显然片面。难道美国人就没有你说的那些缺点的人?

如今我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年,还真觉得可以给中国人贴标签。比如,柏杨说的中国
人的大嗓门。

这是我的同事大卫讲给我听的。他上研究生的时候,和不少中国人是同学。他说那
些中国同学,不管平时上课和其他的时候,都是特安静的人。可是一旦两个中国人
碰到一起,他就以为他们是在吵架。

其实那两个中国人不过就是普通的谈话,或者在讨论作业。

我一个中国同事上班给老婆打电话,打完,老板过去问他,家里没事吧。他说,没
事啊,老婆让我下班买把青菜回家。你买把青菜,旁边听的人以为你在吵架离婚。


其实,一个人如果到哪都大嗓门,还可以容忍。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见到中国人才
大嗓门,回家嗓门更大,对孩子嗓门超大。

这就是问题了。这种有选择的大嗓门,就象有选择的发火,首先显现的就是内心的
自卑。潜意识里早就选择好了,和谁可以发火,和谁可以大嗓门,和谁不可以。大
嗓门的目标肯定是可以自信的目标,孩子自然就首当其冲,不仅嗓门大,还要谩骂
训斥,其次就是配偶,再其次就是同胞。到了美国人那就没了底气,到了老板那就
说不出话来。

和这大嗓门相关的就是教养。我几乎总结出来,越是大嗓门的人越没教养。我说的
不仅是声震屋瓦让人受不了,而且大嗓门的人说话的内容浅薄。估计大家没有讲课
也有做学术报告的经历。一个人上了讲台,要把事情讲清楚,必须轻声细语,只有
轻声细语,才能逻辑清晰。撤着嗓子喊的人不是不过脑子,就是在强加于人现成的
结论。

大嗓门谈话都什么的内容。移民,怎么申请避难,怎么嫁人走捷径。花边,文学城
小编吸引眼球的东西,谁又和谁睡觉,谁又和谁离婚了。国内连续剧。穿着打扮。
吃喝玩乐。背后议论人。

反正你要是证明了什么重要的不重要的数学定理,肯定不会撤着嗓子讲。

最可怜的就算孩子。这是我听说的故事,一个华人孩子故意在购物中心和他妈妈拉
开距离。因为他妈妈嗓门太大。

Kaile 发表评论于
素质使然。
Heftarc 发表评论于
'穷则思变' : 小黄奴你被人戳穿了你奴性嘴脸要气疯了吧?嘿嘿。看你以被揭发就破口大骂的虚伪嘴脸,一下就暴露了你缺乏素质没教养的垃圾移民本性。不知道反省吗!
穷则思变 发表评论于
这个HEFRARC就是嗓门越大越没教养的例子。
Heftarc 发表评论于
回复 'nightrose' 的评论 : 西方人都是只顾自己痛快的大嗓门。看看这篇美国留学韩国的学生写的日记:描写她是怎么在韩国地铁里对抗埋怨她吵闹声的韩国先生,维护自己大声说话的权力的。有道是流氓走边天下,处处有理。

http://spitonthestreet.com/2011/04/21/i-want-quiet-subway-ride/
Heftarc 发表评论于
放你妈狗屁。在我们欧洲,华人都是蚊子声音的扭捏小人,让人看见了就不耐烦。而正常欧洲人都是大嗓门。这是强者的象征,是气魄,是美德。所以小黄移民心态的谨慎吊丝在我们欧洲都尽受歧视。看你这种帖就让我感到西方的黄人真是没出息没希望的显示状况。移民黄奴心态,窝囊胆小整天挖空心思讨好别人,给人家做陪衬。装孙子装出了受虐癖。拿没个性当作美德,还好意思炫耀你那没个性的死板丑德性。西方黄人一代比一代心理畸形,尤其是这些黄顺移民生的孩子黄二代。一个个害怕竞争,软弱胆小。跟勇敢上进的黑人真是差了十倍。

所以我平日从来不和华人打交道,都是奴材心态的吊丝软货。我每次都是带头的打压挤兑华人,以示我和你们化清关系,让人们看清我不是个窝囊黄人。
闲闲客 发表评论于
中国同胞们,特别是大陆的同胞们,习惯了大嗓门是事实,那天我同一个中国朋友在超市遇到,聊的高兴,旁边一个印度女人也嫌我们太大声。可是我觉得与自卑倒是没有什么关系。
youli 发表评论于
加拿大人一直说美国人在公共地方嗓门超大, 一直用来说明加拿大人比美国人好, 比他们优秀。
臭老王 发表评论于
公共场所,手抓爱疯6,讨论3千5百万的生意。告诉对方,两千万立刻转账过去--这嗓门不大是不行的。
南美雄鹰 发表评论于
最近忽然醒悟一个道理。
在国外人们相互尊重个人隐私,如果外人面前高声大嗓当然不妥,外人面前遇到个人之间交往时的方式也多以尊重和回避为礼。
我们的不同在于,有一种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窥探他人隐私,如果当着外人轻言轻语,很可能会招来误会,以为有什么“不轨”,于是更加“兴趣盎然”。在这种普遍心态驱使下,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就“心里无鬼,不怕鬼叫门”,故而形成高声大嗓习惯。不知各位客官是否认同。
整全的教育 发表评论于
见不贤而自省。
HENRYMTL 发表评论于
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使然,没必要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不要总是自贬。
nightrose 发表评论于
我最近去一家韩国店吃饭,旁边一桌年轻老美搞聚餐,又是尖叫又是起哄,闹得四周都不得安宁,他们自己还浑然不觉。如果有幸在美国大学校园住过,应该知道兄弟会姐妹会里开派对一样声音震天。要是不幸和这样的人做了邻居,就等着隔三差五的掀翻屋顶式的噪音吧。
舌尖上的世界 发表评论于
Norbert Elias 在 Civilizing Process 这本书里已经说得十分清楚:文明的进程就是一个个体意识不断强化、从而个人的自制能力逐渐养成的过程。文明社会是一个强调个性化、但同时个体之间需要深度合作的社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