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来时,地里的活开始忙了起来。来上课的学员减少了不少。巧姑是少有的坚持来上课的学员之一。这天,文化课结束时,其他人都急着离开,赶回家干活。巧姑不像别人那么匆忙,她仔细地把桌子上所有的东西一一收拾好,又跑到课室前面帮着把黑板擦干净了,然后才准备离开,这时余教员走过来,叫住了她。说:“陈莲巧同学,我要找你谈谈。”他明显地有些不自在,说话不像上课时那么连贯,他的眼光里含着火一样的东西,似乎可以点燃巧姑。
巧姑也有些手足无措,她回避着余教员的眼睛,但又不知该看哪儿,这更让她显得慌张。终于她的手攥住了自己的长辫子,低着头看着辫梢,嗫嗫地说道:“我有什么事可以谈的?是我没有做好作业吗?”
余教员也显得有些慌乱,他把一个布包在两手间来回地交换着,又频频地扶着鼻梁上的眼镜,有些尴尬地说:“坐下好吗?坐下说嘛。”他见巧姑不但不肯坐,且像是要走的样子,他一着急,话说得更不连贯了:“哪里,上课呢,我是说,你一直以来上课都很认真,作业么,也完成的很好,你的这个,嗯,你的态度么,不但值得表扬,还应该给以奖励。”说完,他手脚忙乱地把手里的布包打开,拿出一个练习本递给巧姑,说:“我希望你继续努力。这个练习本,是给你的奖励。”
巧姑几乎是机械地接过了余教员递过来的本子。她飞红了脸,脑子几乎乱成了糨糊,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惶急之下,她对着余教员鞠了一躬,甚至连道谢的话语都忘了说,干脆撒腿就跑开了。
回到家后,巧姑十分珍惜地翻弄着练习本,练习本还留有一股淡淡的油墨味,巧姑很喜欢这种味道,她把脸伏在本子上,轻轻地嗅着,心里仿佛游进了一股清泉般惬意。她从来都没用过这样好的本子,因为嫌贵乡里人很少用的。巧姑拿出笔,在本子的封面上,一笔一划地写上自己的大名“陈莲巧”。然后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名字发一会痴,她舍不得在本子里写字,于是把本子放到书包的底层收藏起来。
接下来的好几天,一到下课时间,巧姑都逃似地很快离开了教室,尽可能地避免单独地和余教员一起。
可是余教员却不会轻易放弃。一天,巧姑去镇上为母亲抓药,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她,回过头一看,是余教员。霎时间,没来由地一阵心跳,巧姑的脸变得通红。好在路旁有一棵老杨树,她连忙掩饰地走到树荫下,倚在树身上,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余教员好像是已经在这里等候了好久,等到了巧姑,就显得格外地开心。他笑容可掬地走过来说:“陈莲巧,你得了我的奖励,怎么连谢都没有,还老是躲着我?”
巧姑有些臊,张了张口却不知说什么好,惟有娇羞地欠欠腰,权当是鞠躬,说:“要谢的,你想要怎样嘛?”
余教员仰头笑了,说:“梅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你总有东西可以谢我吧?”
巧姑脸又开始发热,她低下了头,幽幽地说:“我们乡下地方,除了茶山就是稻田,其他什么都没有。哪里像余教员家里,在大海边,那是大场面,我们这里是小地方。哪里有得比?”
巧姑的话,让余教员听了且惊且喜,说:“哎,你怎么知道我家住在海边?”
见到余教员傻傻的样子,巧姑的情绪恢复过来,她有些调皮地说:“我怎么不知道?人人都知道哇。” 见余教员仍然迷惑不解的样子,巧姑掩嘴笑道:“余教员你真是健忘,你给我们上课时说的嘛,不然我怎么会知道。”说着,巧姑开心地模仿起余教员上课时的声调,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你们知道吗,黄河水流进了大海,大海,那是我家住的地方。”此时的巧姑是真正放松了,显露出她应有的巧笑美目和青春灵动。
余教员听得呆住了。他没想到自己上课时的一句随心之语就被巧姑记住了。当初自己在讲解那首王之涣的诗时,只是提到了一下自己的家就在大海边,说完了自己都忘了。谁曾想到巧姑就记在心里了呢。
想到此,余教员灵感来潮,说:“莲巧,你知道吗,有一首诗是我很喜欢的,也是和大海有关的,我教给你好吗?”见巧姑点点头,他拉着她蹲下来,找到一根树枝,然后一笔一划地在身边的地上划写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句,然后抬起头来看着巧姑,说:“这是一句唐朝著名的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巧姑上课,最喜欢的就是学习古诗词了。她很认真地把这句诗读了好几遍,然后神往不已地说:“这诗写得好美呀。好像可以看到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大海蓝蓝的夜空上。你喜欢这诗一定是因为你想念你的家人了。那诗下句是什么呢?”
余教员对巧姑的领悟能力惊叹不已,同时也被巧姑眼中流露出的天然纯净的神情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把树枝放下,拉住了巧姑的手,说:“莲巧,我们这么谈得来,做朋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