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缔造青春不老的传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佛教给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

孙昌武

对于佛教在中国所起的作用,对于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的估价,我用两句 话概括。一句话是,佛教输入中国,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世界文化史上的大事,汉传佛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大家都知道,佛教产生于南亚的印度,实 际上释迦牟尼出生在今天尼泊尔的南部,喜马拉亚山南麓的迦毗罗卫。佛教形成于北印,逐步发展到西北印一带,流行到现在的克什米尔,古称犍陀罗地区。后来输 入中国,当然也输入其他国家。输入中国的形成世界佛教三大体系之一的汉传佛教。一般说佛教传播到“汉地”。“汉地”一语主要指中原地区,概括说就是中华大 地。古代的这个说法显得笼统,但有它的好处,就是包容开阔。传入汉地以后的佛教形成以汉语经典为依据的汉传佛教。汉传佛教是世界佛教的三大体系之一。另外 两个一个是藏传佛教,一个是南传佛教。南传佛教主要流传在后来的斯里兰卡和泰国、缅甸等国家,也流传在我国广西、云南一带。汉传佛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一 大成果和贡献。至于贡献在哪里,下面还要说。汉传佛教现在已经成了世界性宗教。古代已传播到三韩,即新罗、高丽和百济,今天的朝鲜半岛,通过百济又传到日 本;向南传到越南。十九世纪之前汉传佛教主要流传在东亚地区,到二十世纪,经过中国及日本一些佛教徒的努力,传到北美、欧洲,现在佛教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有 相当大的规模了。佛教传入中国确实是对于世界文化交流史的一大贡献。

    第二句话,佛教传入中国又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集中体现。世界各主要宗教都有它普世的价值,有很多共同的观念,比如说慈悲、为善、和平、仁爱等等,在人类历史 上都发挥重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大多数宗教对于异教都采取否定、敌对的态度。但佛教不是这样。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它适应中国的思想文化土壤,在异质的文化土 壤上扎根、生长,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结果是佛教和儒家、道家与道教鼎足而立,成为中国文化的支柱之一。佛教对本土的其他思想、宗教、信仰采取一 种包容、调和的姿态。它不排斥异己,更没有发动所谓宗教裁判或者宗教战争。佛教在中国和平地发展,它一方面不断给中国输入新的文化滋养,又从中国文化当中 接受有益成分,即所谓“中国化”。结果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也是构成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分之一。中国五大宗教当中,佛教是最强大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从 历史上到现在都不能和它相比。所以佛教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所接受这件事,的确是人类智慧的一个集中表现。

那么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到底如何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一位当代学者李慎之说得最为圆融、透彻,他说:

就哲理上说,儒学化于佛学者为多,不过又因为最后落实在“事父事君,无非妙道”上,因此就政治礼俗的框架上说还得以儒家为主。(《什么是中国现代学术经典》)

就是说,在政治和礼俗上,即在中国文化的主导层面上,是以儒家为主的;但是在哲理上,我可以补充在诸多文化领域,化于佛学者为多。陈寅恪先生在对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下册)的审查报告里说:佛教昔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做者,必须一方面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使成 相成之态度,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使之所昭示者也。

他说文化发展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输入外来之学说”,二是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他说这两者看似相反,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认识佛教与中土固有传统的关系,评估佛教在中国文化的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那么佛教给中国文化主要带来了什么?

僧人出家,从理论上来说完全是自愿行为,手续非常简单,就是要“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佛教的三宝。所以僧团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组织。如果你想还俗,脱离僧团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约束。

而就中国实际情况看,僧团作为方外组织又有特殊情况,就是出家人并不全都是真正的佛教信徒。有不少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出家(如躲避战乱等)。所以某些僧团成员的行为并不代表佛教。

佛教沙门师希望一切有情像自己一样的众生平等的道德标准,既可施之于僧人,也一样可以用于在家之人,很清楚,佛陀的意向是向社会普遍宣传那种理想,作为对时代罪恶的解决方案,而不限制在憎团之内。

     佛教向中国输入了一种新的宗教信仰。这是成系统的宗教信仰,又有严整、系统的理论(教理)来论证和支持。

中国自远古初民时期就形成了原始宗教信仰。例如灵魂不死观念:相信灵魂不死,发展为祖灵信仰和祖先崇拜,并形成一整套祭祀制度。还有报应信仰,“积善之 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有对于自然界的信仰,比如认为日月星宿、山河大地都有神明主宰,等等。但是在先秦“百家争鸣”的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 思潮之下,古代这些信仰没有发展、形成为定型的宗教。宗教要有三个主要要素:一个是有教主,即信仰对象;第二要有教义,就是宗教经典所体现的教条;第三要 有教团,就是信徒组织。中国上古时期没有形成这样的宗教,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很特殊的现象。直到佛教传入中国,中国才开始有了这样的宗教。本土的道教是在佛 教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中国古代留下来的原始信仰是凌乱的,不成系统的。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强大的理性主义传统有直接关系。正是基于这样 的传统,当时很多中国人的信仰心又是比较淡漠的、游移的。而佛教传入一种系统的信仰。宗教信仰则是绝对的,先验的;又带着热情和激情。这样一种心态,中国 古代是缺乏的。宗教信仰的核心则如意大利神学家田立克所说,是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终极关怀”,即宇宙存在的终极意义在哪里?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等等。 佛教输入了关于六道轮回、三世报应、往生净土、它力和自力救济等等,这些都与终极关怀有关系。由于树立起坚定的信仰,也才有敬畏心、感恩心、慈悲心、忏悔 心。所以佛教在中国传布了系统的宗教信仰,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很大的。

佛教信仰还有重要特点,一是突出直接的救济观念。中 国古代传统上有天命观。在汉代董仲舒兴“儒术”,鼓吹天命,当皇帝被说成是“奉天承运”,老百姓遇到什么苦难或得了什么好处都说是天降的。另外道家讲自然 观,一切都是自然命定的,人没有办法改变。而佛教给人一个办法,可以通过虔诚信仰行善积德来救济,改变命运。佛教这种信仰给人以很大的期许和很多的鼓励, 是一个积极的导人向善的宗教。

佛教给中国输入了一整套学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特别发展了它重学理的方面。中国佛教讲究“定、慧双 修”。“定”就是禅定,心不散乱,安定心神。一方面通过它达到心神愉悦的禅定境界,另一方面获得神通,如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等(但不特意寻求)。印度 佛教特别重视禅定。中国佛教同样要求修习禅定,但更重视“慧”,即重视对于教义的理解和阐发。中国本是一个学术思想非常发达的国家,文化高度成熟的国家, 所以佛教的教理、教义层面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特别是被知识阶层所接受。中国佛教重在慧,重在义理的发挥,从而形成发达的佛教义学。中国佛教十分重视思想 理论,重视教育,宗教学术特别发达,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

再比如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究等 级制度,而佛教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众生平等,法无高下。因为每个人都是五蕴合和而成的,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帝王还是百姓都是平等的,都处在六道轮回的“规 律”之中。你当皇帝不做好事,不积德,死后也会堕落到饿鬼、畜生道那里去;我是一般老百姓,坚持虔诚信仰行善也可以成佛,这种观念就有很大的积极成分。所 以佛教在伦理方面影响很大。

佛教认为所有的现象界的事物,无论是人也好,物也好,都是因缘所生。因是内因,缘是外缘,一切存在的东西 都是内因和外缘相结合而存在的。《金刚经》结尾有一个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里的“一切有为法”,是指世界上一切处在 生、住、灭、异变化之中的现象界。这里是说,一切事物都处在出现、存在、逐渐地消亡,变化成另一个东西,在这个过程当中,全都像梦、幻、泡、影,如露亦如 电,变动不居。这个观点就是变化的观点,否定凝固不变的观点,是非常富于辨证意识的,和中国古代“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正好相对立。

   又如,佛教是讲出世的,道教是讲入世的。佛教的终极关怀是要从这世界上解脱出来。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 得苦,五阴炽盛苦,所以要解脱出来,追求寂灭,达到一种永恒的涅槃状态。道教追求的是生命的永恒,它的终极关怀有两个,一个是长生久世,另一个是飞升成 仙。道教性命双修的目的是通过修炼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民间的佛教信仰主要是救济思想,轮回报应,拔苦与乐,慈悲精神,等等,类似这样 一些内容在民间表现得更为充分和深刻。佛教在很多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比如佛教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报应观念,还有慈悲、护生等观念,这在现在都具有 普遍的伦理意义。一个荷兰学者许理和说:佛教是一种救世之道,一朵生命之花。

   佛教也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非常巨大,改变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的面貌,创造了文学艺术的新境界。比如中国古代建筑当中,直到现在保留最多的是佛寺和塔庙。 在五台山还保留了唐代的寺院,辽金以后的寺院保留得更多了,在各地都是很重要的人文景观。这完全是随佛教传入、在中国发展、创造的。至于绘画,可以说如果 去掉佛教内容的话,中国绘画史要去掉一大半。中国的美术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佛教的东西。中国文学艺术的其它方面也是这样。文学方面的影响大家知道得更多 了。

这里指出为什么会忽略宗教,有两个原因,一是“意执之偏蔽”,是由于主观认识太偏颇了。用理学的观念看宗教,就会认为宗教是纯然 的迷信,没有价值,应该排斥。另外就是“知见之狭陋”,就是知识不够,对宗教不了解,不了解就不去重视,认为它没有意义。现在我讲宗教问题,大家都来听, 这证明大家没有“意执之偏蔽”;至于“知见之狭陋”,大家正在努力加深了解。我刚才实际的,只是提出些问题和意见,希望大家有机会的话,不论是业余的还是 专业的,可以做深入的研究。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