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镇里,每天早晨都有一个卖菜的大集市,时鲜果蔬,鸡鸭鱼肉,干货调料,品种非常齐全。附近四乡八里的村民,如果家里有需要或者自己种了东西要出售,基本都会一大早来这里赶集。此外,每天下午,在大一点的村子里,又有一个菜市,供应村民的日常需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春节,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有了这些集市,家里基本不需要冰箱。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镇里的集市过把瘾。有天早起7点钟, 走路四公里过去-----如今基本没人走这么长的路了,我当作锻炼正好。回来搭车,一起上来的两位买票时说的目的地跟我是同村,于是我赶紧把10块钱递给司机:三张。票只有三元一张,图个高兴。因为不认识,一路没有交谈,车到了,打个招呼说再见是必需的礼貌。
买菜的时候,问卖菜的大娘是哪个村的,夸她起得早,老人说6点钟就出门了,嚯,亏得刚才一口答应了她的要价,没有压价。然后老人也问我是不是某某村的,哈,看来我的本土口音没退化多少。虽说大家都是同一方言,但每个村有自己特别的细微口音,像标签一样明白无误。
在市场上买菜就这点有趣,可以互相拉个家常或年景之类,比如嫁到对方村子的人以及相关的新闻,等等,非常有人情味。这一点还表现在商业语言上,走进一家店铺,主人会问:"您想拿什么?" 而不用买字,听起来很柔和,就像在家里拿样东西一样。
这一字之差,比面对商业微笑“欢迎光临”要舒服多了!
新鲜水灵的小白菜, 仍然采用古老的稻草捆扎方法,相当亲切。
赶集路上: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镇里的集市过把瘾。有天早起7点钟, 走路四公里过去-----如今基本没人走这么长的路了,我当作锻炼正好。回来搭车,一起上来的两位买票时说的目的地跟我是同村,于是我赶紧把10块钱递给司机:三张。票只有三元一张,图个高兴。因为不认识,一路没有交谈,车到了,打个招呼说再见是必需的礼貌。
买菜的时候,问卖菜的大娘是哪个村的,夸她起得早,老人说6点钟就出门了,嚯,亏得刚才一口答应了她的要价,没有压价。然后老人也问我是不是某某村的,哈,看来我的本土口音没退化多少。虽说大家都是同一方言,但每个村有自己特别的细微口音,像标签一样明白无误。
在市场上买菜就这点有趣,可以互相拉个家常或年景之类,比如嫁到对方村子的人以及相关的新闻,等等,非常有人情味。这一点还表现在商业语言上,走进一家店铺,主人会问:"您想拿什么?" 而不用买字,听起来很柔和,就像在家里拿样东西一样。
这一字之差,比面对商业微笑“欢迎光临”要舒服多了!
新鲜水灵的小白菜, 仍然采用古老的稻草捆扎方法,相当亲切。
赶集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