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退休权益 01072015

No idea why I need to set up it. Just think it maybe a good way to hire a secretary to help take down what I want , think, and w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来自欧洲退休协会


20世纪80 代初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在

多方面付诸实施,国门大开,大批中国知

识分子进入了西方国家。有自费的也有公派

的。有去留学的,进修访问的,也有探亲访

友的。不 少人到期回国,也有相当一批留

在了访问国,这就成了建国来首次大批新移

民。笔者在这里记述的就是这批新移民,新

华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首批去西方的开拓

者。

今昔移民不同观

  今天办移民到西方国家已成了一件大家

认可的事。特别是红二代富二代,有的是

钱,最简单的是找个像美国那样的移民国,

办个投资移民,风风光光的。当年可不是这

样。尽管我国1980年制定的国籍法写明,中

国公民有定居国外,自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

籍,在国际社会迁徙自由的权利。但是这只

是纸上的文字。由于几十年极左思想在中国

占据着主导地位,人们心中没有法,只有基

层领导的教诲。“出国不归”在许多人心目

中被看成不轨行动,起码是不爱国。笔者自

己当年也是这样看问题的。对我们这些在红

旗下成长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比爱国更

高的原则。我在首次出国进修到美国,两

年后按国家规定只延 3个月就匆匆忙忙回

国了。工作4年后,按当时的规定申请到国

外资助可再次出国,这才到了德国。据我所

知,像我这样第二次出国才在国外定居的也

并不少。PW 都属此类。我第二次出国时

已满46岁,我想:这一辈子“戎马生涯”,

走南闯北,上山下乡,工农兵全当过了。文

革时得了肝炎,重建科大时得了肺炎,现在

很快就到50岁了,这最后的15年可以也应当

属于我自己了。访问学者期满后,就在德国

留下了。

  华侨在大多国人心中的形象是腰缠万

贯,挥金如土。这实在不符合事实。特别需

要纠正的是,尽管官方文件中处处提及“海

外爱国侨胞”,在各种场合中也似乎总有他

们的代表。其实这些代表基本是当了大老板

的经济界实力人物。华侨知识分子中少有发

财者,大多靠工资生活,也不爱虚张声势,

不为政界和媒体所菁睬。从国门打开至今已

30多年了,这批新华侨是如何在国外扎下

根来的,如何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的?

实在有必要作一个实事求是的报道。

海外的艰辛生活

  一般新移民都遇到的语言困难,文化差

距和对外国人的歧视等问题,在这里就不

叙述了。这里只谈这批新华侨的特殊问题。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文化传统,留洋出国这么

大的升跃,自然要用层层考试选拔来定。当

时被选中出国的,无论是访问进修还是攻读

研究生,都是很风光的。然而国人对这批人

的期待也是很大的。到期拿不出一点成果,

是“不能回江东见父老的”。怎么才能出成

果呢呢?几十年的科技封锁,文革十年的荒

废,我们这些佼佼者的脑袋里实际是空空

的。记得当时我走进实验室,看见其他外国

同事在调仪器,我就像站在云雾中一般,一

窍不通。不能指望谁来教你帮你,除了自己

奋斗没有其他出路。我总是等到周末,实验

室里没有人,一个人偷偷在仪器边一根根导

线摸,从一个接头摸到另一个,猜它的作

用。经过一段时间总算摸出了点头绪。我在

美国头半年体重猛减25斤,可见当时精神压

力之大。这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故事。记得

当时老同学W在剑桥攻读博士,体重降到60

斤。最极端的是个别在国内已经小有名声的

人,到国外却不能一下拿出成果,受不了这

种精神压力,自杀了。

  业务上如此,经济上就更狼狈了。在

美国的物理研究生可靠当TARA,拿助学

金。 公费出国的访问学者可得到国家资助

370美元一个月。这是最最起码的国外生活

费用。但这点钱绝不能都自己花了。由于当

时中国还不能生产好的家用电器,电冰箱彩

电等产品国内外差价极大。也不知道是什么

人发明了个法规:国外归来学者可用外汇免

税购买8件进口家用电器。于是就出现了回

国人员带回8大件的风潮。这个风潮后来干

脆成了不上纸的条文。每位出国人员回国时

一定要为家庭购买上8件家用电器。还要再

加上送亲戚朋友的礼物。这些都得从那370

元生活费中出。其经济压力就可想而知了。

这些人应当说还是幸运儿,起码生活还是有

保障的。有些自费留学生要靠打工挣学费和

生活费,就更苦了。记得P 瑞士餐馆打工

洗盆子,冬天手粗得像锉刀。几个过来人回

忆当时的情况,说起华人之间抢打工的饭

碗,结下了仇。说到底都是为了生存,竟到

了同胞相残的地步,其艰难就可想而知了。

  有一次美籍华人教授请客,一位教授

说,大陆人比起台湾﹑香港人来自私得多。

我解释说,因为囊中羞涩,故斤斤计较,多

有难言苦衷。几十 年过去了,当年讨论的情

景一直埂在我的心中。现在的新一代自然不

必再受此委屈,对这些陈芝麻烂康也不耐烦

听。连我们自己也不愿意回忆当初那窘迫的

情景。但是世界上没有从天上掉下的福果。

不是那第一批开拓者咬牙在西方站住脚根,

哪有现在的风光?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在西方

扎下根来的?不偷不抢不耍滑,全靠勤奋节

约打天下!中国在近三十年中从一个落后国

家发展成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全民族奋斗

的成果。这里也有这批在西方的开拓者的功

劳。

中国移民的美德

  中国移民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

传统:勤俭,守法,和谐。比起其他落后国

家的移民,中国移民的最鲜明特点是:

  1、犯罪率几乎为零。也极少有申请社

会补助的(起码在十多年前是这样,曾有

统计数据报道过)。近来德国受到难民潮的

强大冲击,经济和社会稳定受到威胁。决定

要遣送大批“政治避难者”回国。在施行中

首先将把那些钻德国社会福利空子的所谓外

国难民,特别是茨岗人送回国。中国人从来

没有这种讨人嫌的问题。其实外国人本应当

遵守东道国的法律,自律自洁,不搞偷偷摸

摸,欺骗钻营的勾当。当年首批华侨经济再

困难都靠自己解决。在工作单位从不和别人

计较,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 工作。与邻居

和同事都能和睦相处。所以从没听说反中国

移民的浪潮。这几年在网上却看到一些新美

籍华侨钻美国社会福利的空子,做些丢人的

事,确使人担心,前代移民打下的基础会不

会败在这些人手中?

  2、中国人以节约著称。不管收入高

低,总能存下钱来。中国人是存钱买房,不

是贷款买房。所以华侨在经济危机时期基本

没有出现生存问题。

  3、子女问题。没有中国人在国外生7

8 个孩子,靠西方对儿童的社会补助过日

子。父母自己省吃简用对孩子的教育却一点

也不吝啬。中国孩子在学校大多是好学生,

他们继父母所长,一般在科技或商界发展。

在美国这点特别明显。高科技领域基本是亚

裔,特别是华裔后襟的舞台。

  4、几十年如一日,沟通中西方文化。

中国人是天生的爱国者。他们的思乡情绪

似乎比其他国家的人重得多。新移民在西方

一站稳脚跟就忙着回家探亲。有些人几乎是

年年回家。不光是自己跑,还带儿女,孙儿

孙女跑。一听说中国出现了什么灾害,就心

急火燎的,又捐款又声援。几十年来无形中

在中西方建成了一条民间友谊之桥,大大地

增强了中西方的理解,对消除中西对抗起了

积极作用。中西方的文化,思想得以迅速的

交流,西方的新技术,新设计极快地转到中

国,中国的千年文明也 在西方得到广泛的转

播。更不用说由此而来的上世纪末的大量外

汇流入中国,这对我国的经济起飞起了相当

的促进作用。

让海外游子享受退休待遇

  日月如梭,转眼间30 过去了。千秋

功过应有个正确的评论。今天这些改革后的

首批进入西方社会的移民都已经进入了风烛

残年,几乎被人们所遗忘。特别令人遗憾的

是,当年的佼佼者到 了晚年却遇到了经济

问题。由于他们是中年出国,在国外的工龄

一般都只有十多年,退休工资只有一般人的

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必须再次强调的是,

大多华侨知识分子都是靠工资生活。如果收

入减半,甚至只有一般人的三分之一,其困

难是可以想象的。人们要问,为什么这些老

人现在要苦渡晚年呢?难道他们这一辈子贡

献得不够,忙碌得不够吗?问题在于中国的

社会福利制度是在90年代才开始慢慢地施行

的,在这首批移民出国时,国内还没有制定

好退休制度和保险制度,尽管他们在国内有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工龄,当时全被无理取

消了。在国家推行社会保险法后出国的人,

有的办好了退休手续,拿到退休金和医疗保

险再出国,若是不到退休年龄也都按社会保

险法退休程序延续了到期办理的手续。他们

没有后顾之忧了。

  这几年国内社会福利不断改革,提高。

但是这批在中国工作过几十年的老华侨的遗

留问题却一直没解决。国际上对于那些在不

同国家工作过的人的退休金问题有大致相同

的处理方案。为什么中国作为第二经济大国

不能按照国际惯例办事呢?为什么一个泱泱

大国让那些为国家做过多年贡献的人老无所

养呢?中国社会正在走向一个法制社会,人

们正在习惯于用法律的眼光看问题。解决这

一问题也是我国在执法上的进步。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政府处理了不少遗留问题,希望习

李新政也能拿出气魄来对此问题做一决断。

现在退休华侨诉求正当权益的组织已在全世

界成立,多次上诉。政府当局应极快行动,

有错必纠,妥善解决一个群体的历史遗留问

题,不要给这些老华侨归侨留下_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