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 · 祓禊
还有曲水流觞文人诗酒的雅致。
是的,像很多早已失传的其他华夏礼仪一样, 这种景致如今早已绝迹,只能在古诗文中, 让我们一窥先人们与神灵、自然交通的宗教气息,以及世俗欢乐、
质朴坦荡的人文情怀。
来历
上巳的起源,在古代就有争议了。
上巳起源之争,最早见于梁吴均的《续齐谐记》, 里面记述了晋代两位尚书郎挚虞、 束皙在武帝面前有关上巳起源的争论。《晋书》亦载:“ 武帝尝问挚虞三日曲水之义,虞对曰:‘汉章帝时, 平原徐肇以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俱亡。人以为怪, 乃招携之水滨洗祓,遂因水以泛觞。其义起此。’束晳曰:‘ 昔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 又秦昭王以三日置酒河曲,见金人奉水心之剑,曰:“ 今君制有西夏。”乃霸诸侯,因此立为曲水。二汉相缘,皆为盛集。
’”
挚虞以为,上巳节源于汉章帝时平原徐肇亡女之事。据说平原徐肇, 三月初生三女(可能三胞胎或妻妾同生?当然无从考证), 至三日全部夭亡。村人觉得很奇怪, 于是纷纷相携至水滨盥洗以驱除不祥,遂因水以泛觞, 曲水之义起于此;束皙却认为: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和秦昭王 三日置酒河曲,见有金人出奉水心剑,这两事才是本源。而“ 二汉相缘,皆为盛集”。大概是朴实的解释更可信吧,
争论的结果是挚虞得赐“金五十斤”,而束皙却左迁为阳城令。
上巳的名称首见于汉代古籍。《汉书 礼仪志》:“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汉代及以前虽已经把上巳定为正式节日, 使古老的祓禊活动有确定的时间,但农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 为了方便和统一,魏晋后干脆将上巳节固定在三月初三日,《晋书 礼志》:“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水上, 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以上巳也。”
虽已不限于巳日,但上巳的节名却固定不变。
上巳节的风物与节俗
祓禊驱灾
上古祓禊(fu2 xi4)的来源,可追溯到这个袖珍版的泰坦尼克号。据王子年《 拾遗记》:“周昭王溺於江汉,二女延娟、延娱与王乘舟, 来拥王身,同没焉。故江汉之人到今思之。至春上巳之日, 禊集祠间,或以时鲜甘味,采兰杜包裹,以沈水中, 或结五色纱囊盛食,或用金铁之器并沈水中,言蛟龙畏五色金铁, 则不侵此食也。”《后汉书·礼仪志》:“三月上巳, 官民皆洁於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洁。洁者, 言阳气布暢,万物讫出,始洁之矣。”注:“谓之禊也。”《 风俗通》:“《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 春者,蠢也。蠢蠢,摇动也。《尚书》‘以殷仲春,厥民析’ 言人解析也。”蔡邕曰:《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今三月上巳祓禊於水滨,盖出於此。一说云:后汉有郭虞者, 三日上巳产二女,二日中并不育,俗以为大忌,至此月日讳止家, 皆於东流水上为祈禳自洁濯,谓之禊祠,引流行觞,遂成曲水。《 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祓除不祥。《汉书》:“八月祓灞水。”亦斯义也。杜笃《 祓禊赋》曰:“王侯公主,暨于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黄。”大将军梁商亦歌泣於洛禊也。自魏不复用三日水宴者。后人为祓禊不仅写诗,更为谱曲,诚风雅之事,古代的中国不愧为礼仪之邦:《西京杂记》:“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晋宋已后皆因之,至唐传以为祓禊曲。
上古祓禊(fu2 xi4)的来源,可追溯到这个袖珍版的泰坦尼克号。据王子年《
周朝是个带有理想和浪漫色彩的时代,
难怪孔子把周代作为他心目中的理想国之一。
周代上巳流行水滨祓禊之俗。天子指定专职的女性神职人员掌管此事,《周礼·
祓禊之俗从上古一直延续下来。汉张衡《南都赋》:“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轨齐轸,祓于阳滨。”
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一直因延到唐代,传以为曲。
招魂续魄、解神还愿的内容大概是祓禊仪式的题外之义。韩诗注《
白芷生。。。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除了招魂,还有在河边“解神”的活动。解神,即还愿谢神。
欢会游春
古人行事,讲求顺天应时。春日不狩不渔,以利万物化生、
在春秋前,人们在冬日一般没有重大的事务安排,
体悟春天的真正涵义。
上巳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欢会时节。那一天, 绿色的大地上四处飘扬着欢歌笑语,青年男女们结伴对歌, 互赠信物,在清新的水湄山阿私定终身。
这种仪式直至春秋时代还有遗存。
曲水流觞
纵观中国文化史,世俗欢愉在民生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而远古的庄重虔诚同宗教色彩逐渐淡去。 古代上巳节本源自更古老的祓禊仪式, 祓禊一度是上巳的主要内容; 而后则逐渐演变成了水边宴饮赋诗的风雅之事,于是,“曲水流觞” 作为活动的主角逐渐登上舞台,尤为文人雅士所喜好。曲水流觞,又名“ 九曲流觞”,觞即是杯,即投杯于水的上游,任其流下,于觞所止处, 则其人取而饮焉,同时赋诗一首。 觞一般是角质或木质等轻材料制成,因此可以悬浮于水, 另有一种陶制的杯,两边有耳,称为“羽觞”,羽觞比木杯重, 玩时则放在荷叶或木托盘上。
《荆楚岁时记》所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 水之饮。”曲水流觞这种游戏自古有之,谓之“月光禊洛”, 源于周王修禊饮于曲洛。也许是祓禊仪式中,一只酒觞不当心掉入了 洛水,流杯泛波,下游捡杯人一饮而尽,兴致大好。《逸诗》云:“ 羽觞随波泛”,该是怎么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 偶然失误便衍生出一段美好的节俗。自魏晋后, 曲水流觞成为上巳日的主要活动。唐时此风犹盛,至宋渐稀。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雅集,是王羲之、 谢安等人的兰亭修禊活动。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 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 召集当时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十许公里处) 举办了首次兰亭雅集。饮酒吟诗,共得三十七首。《兰亭集序》 是王羲之为这些诗所写的序。这次上巳修禊, 不仅催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和美丽诗文,还为后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上巳活动主要发生在城郊风景秀美之地。从唐代诗歌可以看出, 皇帝举行过上巳宴的地方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可以“连骑长楸下, 浮觞曲水湄”的曲江。曲江古称曲水,取流水屈曲之意, 在今西安东南大雁塔附近。此地在秦代曾建宜春苑, 汉代建乐游园,唐开元年间再度加以修复,渐成佳境。这里“ 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浇曲江烟景晚, 未央明月销千门”[1]。 皇帝常在此宴赐群臣,既可彰亲民之心,又可得“曲水流觞”
纵观中国文化史,世俗欢愉在民生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荆楚岁时记》所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
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雅集,是王羲之、
上巳活动主要发生在城郊风景秀美之地。从唐代诗歌可以看出,
之雅。
上巳杂俗
后世上巳日,民间还尚戴荠菜花、挑荠菜。比如南京有民谣道:“ 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女人不戴无钱用,女人一戴粮满仓。” 这天,南京人都习惯用荠菜花来煮鸡蛋,祈福祛病消灾。另据《 钱塘县志》载:“上巳,出游西湖,士女皆带荠花。” 苏州民间还有插荠菜花于灶上,《清嘉录》曰:“三日, 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
后世上巳日,民间还尚戴荠菜花、挑荠菜。比如南京有民谣道:“
上,以厌虫蚁。”
令人称奇的是,在江苏南通,女儿节竟是二月二。农历二月初二,有家家带女儿之俗,谚云:“二月二, 家家人家带女儿,不带女儿是穷鬼儿,女儿不来要烂腿儿, 女婿不许她家来是肉龟儿。”殷富之家带女儿要办起丰盛的家宴, 即使是家境窘迫的娘家,也得象征性地小酌一番,
没有亲生女儿的还得请“干女儿”。此俗沿袭至今。[2]
上巳节诗文赏析
上巳日节俗与远古宗教有关,渊远流长,天然就带有一种浪漫特质,
也给我们后世几乎不知上巳为何物的今人,得以一览其风采。
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暂时放缓匆忙的脚步,
来欣赏这幅纷繁绮丽的上巳诗文图卷吧 —
〖诗经 郑风 溱洧〗
这大概是早期最有名的上巳诗,《溱洧》通过描写男女在岸边欢乐聚
曾经生动而认真地开放在那片已经消失的纯净天空和清澈河流 ……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
赠之以勺药。
溱水洧水向东方,春水正上涨。
溱水洧水向东方,春水正上涨。
小伙姑娘来春游,手握兰
草求吉祥。
姑娘说:“看看去?”,小伙回说“已逛过”。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
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溱水洧水向东方,春水多清凉。
小伙姑娘来春游,熙熙攘攘满河傍。
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
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姑娘说:“看看去?”,小伙回说“已逛过”。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
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溱水洧水向东方,春水多清凉。
小伙姑娘来春游,熙熙攘攘满河傍。
姑娘说道看看去,小伙回说已经逛。
再去看看又何妨?瞧那洧水河滩外,实在宽大又舒畅。
小伙姑娘来春游,尽情嬉笑喜洋洋,互赠勺药情意长。
这种纯朴简单的爱情,这样大胆无畏的女汉纸,穿透千年时空,
是否让你心动?
〖祓禊曲三首〗 乐府诗集
《西京杂记》:“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以后因循, 至唐传以为曲。这是古人祓禊时所唱的歌词: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何处堪愁思,花间长乐宫。君王不重客,泣泪向春风。
〖兰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不仅书法雄秀叹为观止,其文亦行云流水深沉隽永: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西京杂记》:“汉宫三月上巳张乐於流水”,以后因循,
昨见春条绿,那知秋叶黄。蝉声犹未断,寒雁已成行。
金谷园中柳,春来已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何处堪愁思,花间长乐宫。君王不重客,泣泪向春风。
〖兰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不仅书法雄秀叹为观止,其文亦行云流水深沉隽永: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虽趣(取/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最后一段,是不是让你觉得一个活生生的王羲之, 跟我们今人有同样的人生苦短的感慨?不过他们以这样的诗文书法,
最后一段,是不是让你觉得一个活生生的王羲之,
超越了时空,成为文艺史上的永恒。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
奕奕车骑,粲粲都人。连帷竞野,袨服缛津。
青郊树密,翠渚萍新。今我不乐,含意 申。(原诗末句缺一字)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花字)『唐』韩仲宣
河滨上巳,洛汭春华。碧池涵日,翠斝澄霞。
沟垂细柳,岸拥平沙。歌莺响树,舞蝶惊花。
云浮宝马,水韵香车。熟记行乐,淹留景斜。
〖丽人行〗 『唐』杜甫
《丽人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花渐欲迷人眼的上巳、长安、
《丽人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花渐欲迷人眼的上巳、长安、
曲江和大唐,丽人娉婷,冠盖如云 ……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
〖乱后曲江中〗 『唐』羊士谔
安史之乱后,大唐雄风不再。曲江、 上巳曾经的繁华随着大唐的衰落而渐行渐远 —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灰,直至春深不似春。
〖新荷叶〗 『宋』辛弃疾
宋代的上巳已脱去了唐的华丽,辛弃疾词显瘦劲,
安史之乱后,大唐雄风不再。曲江、
忆昔曾游曲水滨,春来长有探春人。
游春人静空地灰,直至春深不似春。
〖新荷叶〗 『宋』辛弃疾
宋代的上巳已脱去了唐的华丽,辛弃疾词显瘦劲,
虽有吊右军书袋之嫌,但对是日春思的刻画,却是独到见解:
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明眸皓齿,
能几多春。试听啼鸟殷勤。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且题醉墨,
似兰亭、列序时人。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墙头马上 第一折〗 『元』白朴
元代,上巳风情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杂剧。
〖墙头马上 第一折〗 『元』白朴
元代,上巳风情出现最多的地方是杂剧。
剧中故事出自唐·白居易新乐府诗《井底引银瓶》 。在白居易原诗 中,女子被逐出后,羞愧之极,回不得家乡,也没和丈夫重圆; 而在元杂剧中则改为大团圆结局。白诗中写道:“井底引银瓶, 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这两句诗比喻一对恋人的痛别,
而在元杂剧中则被改造成裴父逼走千金过程中的两个细节。
那种周代以来快乐活泼、新鲜健康的中国人不见了, 代之在杂剧中遥想前朝的上巳胜景。一个亡国的知识分子, 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一个被废除了科举功名的社会里, 内心之凄苦只能以玩世不恭的方式在杂剧古装戏里吐出,可谓“
元士已知亡国恨,隔代犹唱后庭花”:
今日乃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城玩赏。张千,
佳人才子为甚都上屏障,非同容易也呵!(正旦唱) 。。。
礼失求诸野:日本的女儿节
三月三日是日本的女儿节,为日本五大节日之一,又名“雏祭”或“ 桃花节”。这一天举目尽是身着和服的妇女。 象一朵朵桃花开在街头,仿佛在提醒匆忙的行人春天已经来临。 神社里这一天通常都有祓禊除厄的活动,有女儿的家庭, 也会在一个特备的各层台架上摆起“偶人坛”,
并制作一些特殊的节日食品,来为自家的千金祝贺节日。
这摆放偶人的风俗,看来后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失传了,但在今日西南地区依然有它的踪迹。(又是西南地区,比如古代葵菜就保留在西南地区,参见拙文:寻找古代中国国菜 - 葵 (三))四川温江地区的武阳一带,有“抢童子”的习俗。 城隍庙台子坝在做过法事后,将祭过神的木雕童子从台上丢下来, 围观的青壮年顿时如海水般翻腾,激烈争抢。抢着后, 晚间备齐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着木雕童子,
骑马送与事先约定的有钱而无子的人家,主人办酒席以作酬答。
看来,今天你要寻找杜甫《丽人行》一诗美人娉婷、冠盖如云的感觉,还得到日本去寻找。
如果某一天日本把上巳节作为自己的传统文化节日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除了羞愧,还能做什么?让人不免喟叹,我们这一群不肖子孙啊。
也许在海外明净的山水之间,我们可以暂时放下忙碌的俗务,尽一回流觞曲水的雅兴,让这一神秘古老、散发诗香的民俗,在异域大放光彩?
2015.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注释
[1] 唐 李绅《忆春日曲江宴后许圣芙蓉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