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上就是任性---晚清宫廷用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晚清宫廷瓷器一般指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几朝的官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史上这段历史很少有人提及,因为无论从瓷器造型、釉色、纹饰、数量, 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都不能与其前朝鼎盛期相比。但是这段历史却极具时代特点,一方面它让人们深刻了解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制瓷工业逐步衰落 的过程,另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末代王朝宫廷生活实料。

道光皇帝私人堂名款瓷

堂名款又称斋堂款,即以斋名、堂名、阁名、轩名、书屋、山房等名称命名的款识,是瓷器上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为宫中或王府定烧的官窑器物,也有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烧制的民窑器物。这类款识最早出现在宋代,明代晚期及清代均有,晚清时期大量出现。
目前在传世品中属于帝王专用、能够与文献记载相对应的堂名款器物发现得很少,同一堂名款的器物也很少。其中有据可查者如康熙时“中和堂”“芝兰斋”;雍 正“郎吟阁”“浴砚书屋”;乾隆“彩华堂”“彩秀堂”;嘉庆“懋勤殿”;道光“慎德堂”等,均是帝王的私人堂名款用瓷。
道光时期署“慎德 堂”款的器物传世品数量很大,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例就有三四十件之多。这批瓷器不仅是景德镇御窑厂为道光皇帝定烧的私人“堂名款”瓷器,也是道光时期又一 个官窑品种,极具历史研究价值。因为位于圆明园内的“慎德堂”是道光皇帝晚年生活的主要居所,当时一切政令均出自此处,它与紫禁城大内养心殿具有同等重要 位置,而且道光皇帝在他继位之初即将“知稼穑之艰难,力崇节俭,返本还淳”的政治主张溶入“慎德”二字之中,由此可见慎德堂款瓷器不仅是道光皇帝的私人御 用瓷,而且它将道光皇帝的执政理念、审美情趣也均包含在内。

慈禧太后御用瓷

在清王朝最后50年历史中有这样一位女人,她历经咸丰、同治、光绪、 宣统四朝,曾三次垂帘听政,前后长达30年。其间虽有几年撤帘归政,但实际上朝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她的手中。她虽然没有像唐朝武则天一样自立为女皇,但中国 近代史上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有她的参与,她实际上是大清王朝的未代女皇,这个女人就是慈禧。
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慈禧太后烧制的御用瓷器,在同时期官窑瓷器中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数量占相当大比例。慈禧在宫中使用的瓷器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即每件瓷器上都要署上她曾经居住过的殿堂名,这一举动在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
1.慈禧在宫中的居所
慈禧在宫中的住处屡有变化,初入宫时她住在西六宫中的储秀宫,这里庭院宽敞幽静,古柏挺拔,前殿高悬乾隆皇帝的御笔匾额“茂修内治”。慈禧在这里一住就 是8年,同治皇帝就是在储秀宫中出生的,咸丰十年(1860)咸丰帝出逃热河后慈禧才离开此宫。自热河回宫后为便于垂帘听政,慈禧移居到皇帝寝宫养心殿后 殿西耳房内平安室,待到同治年长听政后,慈禧才移回西六宫的长春宫,一住就是10年。
体和殿:该殿是翊坤宫的后殿,光绪时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遂命名为体和殿。光绪十年(1884)慈禧50大寿时,命人将储秀宫大举修缮后重又搬回储秀宫,也就在此时体和殿成了慈禧进膳的地方。
乐寿堂:光绪二十年(1894)慈禧60大寿时,命人将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居住过的宁寿宫内乐寿堂重新修缮,从储秀宫迁入乐寿堂。乐寿堂是慈禧晚年在宫 中生活的地方,也是她行使大权的地方,不仅皇帝、后妃每日到堂前请安,光绪二十九年(1903)慈禧还曾在此接见外国使臣。待到慈禧晚年颐和园建成后,慈 禧又经常居住在颐和园内的乐寿堂。
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清人吴士鑑《清宫词》曾写道:“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钩勒仿笙熙,江南供奉虽承旨, 不及滇南女画师”。诗后小注又写道:“内廷如意馆画工,皆苏州人,光绪间昆明缪素筠女史嘉惠,工画花卉,承直二十余年,每当拈毫染翰,孝钦皇后并坐指示 之,眷遇始终不衰。‘大雅斋’孝钦自署斋名也”。吴士鑑在这里提到“孝钦”即指慈禧太后,但大雅斋并非是慈禧“自署斋名”,此匾是咸丰五年(1855年) 咸丰皇帝赐予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大雅斋”在宫禁中并非只有一处,在紫禁城和圆明园内均有,它伴随着慈禧从懿嫔、懿妃、懿贵妃到皇太后,留下了慈禧 所经历过的那个时代众多痕迹。
“天地一家春”是圆明园内的一组建筑,相传慈禧当年初入宫时曾在此居住过,程演生编辑的《圆明园考》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文宗喜园居,年例正初
入园,冬至还宫。圆明园中有五春之宠,所谓天地一家春,乃孝钦后所居,其杏花春、武陵春、海棠春、牡丹春皆汉女分居之。”慈禧将“天地一家春”作为自己的私人印章,并钤盖在为自己订烧的瓷器上,也是情有所衷。
由此看来,以上几地是慈禧在宫中或圆明园、颐和园内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所以传世同治、光绪朝瓷器上常见的署“长春宫制”“储秀宫制”“体和殿制”“乐寿 堂制”“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识器物,是专为慈禧烧制的。从这里也能看出慈禧的权势和地位,当年在紫禁城内是何等显赫。
2.慈禧御用瓷的种类
储秀宫用瓷清宫旧藏署“储秀宫制”款的器物主要以大盘为主,这些大盘的口径一般在90厘米左右,器壁较厚造型显得笨重,底部常篆书“储秀宫制”款识。这 类大盘除元代龙泉窑盛行烧制外,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偶有所见,晚清时很少见到,因为烧制这种大盘,不仅烧制工艺要求高,且成品率极低,光绪时期能烧出如 此大盘,说明御窑厂此时烧造工艺达到一定程度。
清宫旧藏一件“储秀宫制”款蓝地黄云龙纹大盘,通体以蓝釉为地,以黄彩绘画龙纹。《考工记》“画缋之事”中说:“火似圆,山似章(獐),水似龙”。可见古 人是以龙表现水,因此常在盘、碗、 等盛水的器皿上饰龙纹。然而汉代以后,当龙一步步地和帝王联系在一起后,历代对于龙纹制度也一代严似一代。清代规定龙纹只能在帝王用器上出现,而为慈禧烧 制署“储秀宫制”的器物上,除直接绘画龙纹外,花卉图案上也几乎都暗刻龙纹,充分显示出慈禧俨然是以女皇的身份在紫禁城内掌握实权。关于这批署“储秀宫 制”款大盘的用途, 在许多清宫旧藏慈禧照片中能够看到,一般盛放水果所用。另据档案记载慈禧50寿辰时,曾在储秀宫内举办过“万寿节”庆典活动,署“储秀宫制”的器物也可能 是当年为庆典专门烧制的。
体和殿用瓷档案记载景德镇御窑厂曾为体和殿烧制过百余只大鱼缸,汇同其他器皿约万件,皆署“体和殿制”款。故宫博 物院内所藏署“体和殿制”款的器物数量比较多,基本上以各式花盆和盆奁居多,既有口径在几厘米内的玲珑之器,也有口径在40-50厘米内的大套盆,此外还 有盒、渣斗和灯笼尊等,只是档案中所记的大鱼缸目前已很少见。
署“体和殿制”款器物,其绘画精细程度相当高,多以色地绘画粉彩为主,也偶见青花器物。所绘纹饰以各种花卉居多,或单独开放娇艳无比;或枝蔓缠绕在一起竞相怒放;或四时花卉在同一个画面上出现,令人目不暇接。
“体和殿制”款的器物之所以以各式花盆居多,并以各种花卉做装饰,与慈禧喜爱种植花卉有关。当年在宫中为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卡尔在《清宫见闻杂记》一书 中说:“太后生平,酷爱鲜花。”当时大臣为了讨好慈禧,也常以“不经见之名花卉异草贡献太后,冀得其欢心”。德龄在《清宫禁二年记》一书中也说:“太后除 掉权势货财外,花卉也许就是伊最宝贵的嗜好品了,虽还够不上‘花痴’的资格,然而却迷得很深了。”在清宫旧藏照片中,有许多幅照片上慈禧周围都摆满鲜花。 在所有花卉中慈禧最喜欢兰花,当时不仅宫内苑囿中栽种各种兰花,在她的衣服上也常绣兰花图案。除兰花外慈禧还喜欢菊花和牡丹,在颐和园内曾种有三四千盆菊 花,种类在八九十种以上。
民国时有仿“体和殿制”款的器物,一般是各种色地的墨彩器,有瓶、鱼缸、盒等,以花盆居多。虽然晚清、民国时制作工艺相差无几,但民国时仿品仍然不能与晚清官窑器相比,其胎体大多显得粗松,釉面常凸凹不平,画笔也生硬呆板,修胎处不规整,款识更欠工整。
大雅斋用瓷光绪时期还有一大批器物上,常见题写“大雅斋”三字,同时缀有“天地一家春”椭圆形篆字章,器物底部书“永庆长春”红彩楷款,这批瓷器也是慈 禧太后的御用之瓷。最近有学者指出,宫中存世的大雅斋瓷器,最初是为重建圆明园而专门定烧的,后因复建工程中止而停烧,这批大雅斋瓷器改由宫中使用。
大雅斋款瓷器造型多样,主要有碗、羹匙、盖盒、高足盘、酒盅、高足碗、花盆、盆奁、瓶、尊、觚、渣斗、鱼缸等。其中,以花盆居多。花盆有方胜形、银锭 形、扇形、双联形、四方委角形、圆形、长方形、花辨形等形状。许多花盆均有盆奁相托,托底的盆奁又可单独作水仙花盆用。
民国时期由于“大雅 斋”款器物的特殊历史背景,民间仿制器物非常多,但其制作一般比较粗糙,特别是釉彩上有区别。大雅斋器物施彩虽然较为厚重,但其均匀的釉彩,细腻的绘画, 仍显得精细艳丽,而仿品由于彩料厚重施釉不匀,以致绘画不清线条混乱,色调也显得过于沉闷不够艳美,最终也只是有形无神。
长春宫、乐寿堂用瓷目前在故宫藏品中署“长春宫制”器物主要是一些文房用具,如粉彩桃蝠纹笔筒、青花云蝠纹笔筒;署“乐寿堂制”器物主要是一些花盆。
3. 慈禧御用瓷的艺术性
为宫廷烧制的瓷器,一般先由宫廷画师出具画样,有时还要照画样先制出纸样、木样或蜡样,然后呈交皇帝或内务府主管大臣审议。其图案的色彩、造型的高矮甚 至具体到尺寸的大小,均由内务府规定,待皇帝御批之后,才交由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照样烧制,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意决定。当然作为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可 以有自行决定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仅局限在试烧新品种时,当新品种烧成之后,必须呈交宫内审议,若皇帝喜欢则继续烧制,若皇帝不喜欢则停止烧
造。这就是在故宫藏品中一些瓷器背面常写“样品”的原由,清宫档案中这类记载屡见不鲜。故宫博物院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幅晚清宫廷用瓷的画样,慈禧御用瓷依旧沿袭这一旧制。
慈禧御用瓷器的绘画十分精美,常以绣球花、藤萝花、葡萄纹和绶带鸟等题材新颖的花鸟画入画。虽然在装饰上多以黄、绿、蓝、红、紫、藕荷色为地,并以珐琅 彩料中的蓝、白、墨等色,以及各色粉彩绘画纹饰,色调表现更为浓艳鲜亮,但画面画笔细柔流畅,笔意清新,与前朝道光、咸丰时期的瓷绘明显不同,甚至与同 治、光绪风格也迥然有异,颇有几分乾隆瓷绘的韵味,这些都体现出慈禧的艺术审美。例如一件“大雅斋”绿地藤萝花鸟圆盒,内壁施白釉,外壁通体施绿釉,釉上 以粉彩绘藤萝花卉,几朵牡丹花也盛开其间,俏丽的小鸟栖于花枝上。盒盖画面间红彩书“大雅斋”三字,旁边钤椭圆形红彩印章,印章内双龙环绕一行篆字“天地 一家春”,器底书“永庆长春”楷款。整个盒体造型端庄凝重,胎体虽略显厚重,但浅淡的绿色将柔和的粉红色牡丹花,素雅的紫色藤萝花衬托得妩媚多姿,将浓浓 春意渲泄一处,这是一幅非常典型的慈禧御用瓷花鸟画。
慈禧在中国历史上虽称不上是才德高尚的人,但她的确是一位不同寻常的女人,她不仅是一 个热衷于权势的女人,同时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人。她在诗词、歌赋、书诗、绘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濮兰德《慈禧外传》说:慈禧“性耽文学,深于历 史”。苏海若《皇宫五千年》说:慈禧“(孝钦)性喜作画,而苦不常工,画山水兰竹,不过了了数笔,然设色布格,必苦心经营。画何种花卉,即捣何种花卉汁 色,其最擅长者为葡萄,盖葡萄不过大圈数个,随手可成,藤蔓屈曲,如蛇如蚓,信笔所之,易于神似,加以设色活泼,居然逼真矣”。
慈禧的画见 诸世者不少,但相传大都是别人代笔,而这个代笔之人名缪嘉惠,字素筠,云南人,也就是吴士鑑在《清宫词》中提到的“滇南女画师”,她与浙江人王韶(号冬 青)曾一同供奉朝廷。缪嘉惠不仅字画超群,而且甚得慈禧欢心,在宫中伺候慈禧达20多年,慈禧有书画之类的赏赐,多出于缪氏之手。每当慈禧在听丽馆作画 时,缪氏则在一旁指点,并常常画出画稿供慈禧临摹。
同治皇帝大婚礼用瓷

清代皇帝结婚称为“大婚”。在清朝入关后 的10个皇帝中,除末代皇帝溥仪在清朝灭亡时尚不满6岁,不能成婚立后外,其他9个皇帝中的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5人,都是在婚后即帝位的,他们 根本不需要举行大婚礼,只是在即位时通过行册立礼,将原来的嫡福晋册立为皇后,正位中宫就可以了。需要行大婚礼册立皇后的,只有幼年即位的顺治、康熙、同 治、光绪4个皇帝,其中以同治婚礼仪式最为隆重耗费也最巨大。据档案记载,同治七年仅一次江西巡抚景福就为宫廷在景德镇烧造了120桶瓷器,共计7294 件。这些器物均是成套生产的,一般148件为一套,其中以餐具居多,包括碗、盘、碟、酒杯、羹匙等。
1.大婚礼用瓷的品种
皇 帝大婚礼用瓷究竟包括那些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同治大婚礼用瓷画样中,除画有此碗的造型、纹饰外,旁边还书文字详细提示照此样烧造的各类器型数 量。我们由此得知,同治时成套烧制的大婚礼用器,是以24种器物为一套,每套大约600件左右,主要包括碗、盘、碟、酒盅、羹匙、盖碗、茶缸、茶盅、渣 斗、粉盒、剔头缸、胭脂盒、花盆、水仙奁等。碗又分海碗、大碗、中碗、汤碗、饭碗、怀碗;盘又分九寸盘、七寸盘、五寸盘、四寸盘;碟也分三寸碟、二十五 碟;茶盅还分小茶盅和大茶盅等,其中餐具以148件为一套。目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旧藏品中,同治大婚礼用器中这种成套的器物,虽然有些已散落, 但绝大部分器物仍完好如新地保存了下来。除前面画样中提到的蝴蝶喜字纹饰系列外,还有黄釉蓝蝠金团寿字系列、黄地粉彩红喜字系列、黄地粉彩万寿无疆系列, 以及梅花喜鹊、喜字龙凤、五蝠捧寿字纹等等,有些器物上并没有被使用过的痕迹,说明当时烧制数量之大。
同治大婚礼用瓷虽然以日用瓷居多,但 也有一些陈设观赏瓷,如清宫旧藏器中有几件口径在60厘米以上的大盘,这些大盘的画面均为百子婴戏图。如一件白地粉彩大盘上画出100个小儿,他们或燃放 爆竹,或吹锁呐、吹笛子、打鼓,或拉象车、耍龙灯、拉旱船等,将吉庆有余、太平有象、五蝠献寿、五子夺魁、冠带流传、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的吉祥主题鲜明地 衬托出来,无一处不渲染着同治大婚的喜庆气氛。盘外壁还以黄釉为地,在一轮红日,绘一龙一凤飞舞自如,龙凤之间还各有一个红双喜字。盘底心落款“吉祥如 意”四字。这件百子婴戏大盘称得上是同治大婚礼用器中最具典型性的器物,虽然在精工细作的程度上不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但在同治时期仍可称为佳 作。
2.大婚礼用瓷的釉彩
同治大婚礼用瓷之讲究,绝非后世所能比,它不仅器型丰富数量巨大,而且作工精湛,色彩异常绚丽。这些器物基本上以红色或黄色为底色,在其上以各种粉彩绘出吉祥纹饰,以突出喜庆的婚礼气氛。
红色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吉祥喜庆之色,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作为主色调的红色一般与金彩同时使用,造成一种更热烈的喜庆气氛。同治时期通体以红釉装饰的瓷 器,仅见大婚礼用瓷,其色为珊瑚红色。珊瑚红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色釉,与其他高温铜红釉在呈色上明显不同。它的色调红中闪黄,因与珊瑚红颜色相似,故而 得名。珊瑚红始烧于康熙时期,同治时其色已不能与康熙、雍正时那种薄而细匀光艳润泽的色调同日而语,它呈现的是一种暗淡凝腻的色调,但以金彩为饰,仍能显 出华贵气派。如一套珊瑚红釉描金彩龙凤双喜字纹圆盖盒,大小有5五种尺寸,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双喜字虽形似汉字,但并非是字只是一种图案。据传双喜字为 宋代大文豪王安石所创,因为双喜字为两个喜字组成,所以双喜字就成为喜庆尤其是婚嫁的吉庆符瑞。
除红色外黄色也是同治大婚礼用器中的主要色 调。红色虽然是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乃至贫民百姓婚庆共用之色,但黄色是帝王之色,只有帝后才能使用,这也是帝王的婚礼与百姓的不同所在。黄釉大婚用瓷中 主要品种有,黄釉描金喜字鹊梅花纹、黄地粉彩开光“万寿无疆”纹、黄地粉彩红蝠纹、黄地粉彩蝴蝶纹等。清宫旧藏一件黄釉描金喜鹊梅花纹饰大碗,外壁以黄釉 为地,凝厚鲜亮的明黄色,使器物具有一种富丽华贵的皇家气派,在黄釉上粉彩绘出朵朵盛开的梅花,成双成对的喜鹊飞舞其间,这是一幅典型的婚礼喜庆图。在此 碗的口沿及圈足处,还以金彩作装饰,使这种喜庆之意表达得更充分。
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除釉色和图案寓意喜庆吉祥外,底部的款识也具有喜庆意义,有“长春同庆”“燕喜同和”“吉祥如意”等文字。它们多用红彩书写,与釉面相互呼应,共同衬托出一个祥和喜庆的主题。

末代皇帝溥仪宫廷用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病逝,十一月九日不满3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极,改年号宣统。 溥仪的一生跨清朝、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3个重大历史时期,他当过皇帝,当过平民,当过复辟皇帝,当过叛国者,当过囚徒,最后经过改造成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公民。
1.末代官窑瓷器
宣统时期的瓷器,也同溥仪的经历一样,浓缩了中国封建社会末路穷途的沧桑坎坷。清代景德镇官窑 瓷器,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鼎盛之后,已失去往昔的光辉,乾隆中叶以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急转直下,尤其是清代晚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国 外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国内封建统治的昏庸黑暗,农民起义及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使整个封建社会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这一切都导致了我国瓷器生产的衰 退。咸丰时期景德镇御窑厂被毁,同治时期虽勉强恢复生产,但产量非常有限。光绪时期光绪皇帝虽试图通过变法维新,重整朝纲挽救危亡之中的清王朝,提出了 “振兴实业”的口号,此时各类由官商合办的或商办的瓷业公司纷纷建立,从光绪三十年(1904)到宣统二年(1910)中国先后建立了7个新式瓷厂,中国 瓷业曾一度出现所谓“中兴”之兆,但是到了宣统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并没有得到振兴,只有苟延残喘之势,瓷业生产也处于奄奄待毙的困境。
宣统 时期由于溥仪仅坐了3年皇帝,景德镇御窑厂还没来得及恢复大规模生产就彻底停业了。所以宣统时期的瓷器基本上沿袭光绪旧制,其品种与造型也都与光绪时期的 器物大体相似。它的主要品种有青花、粉彩、五彩、红彩、珐琅彩、斗彩,以及珊瑚红釉、窑变釉、仿官釉、冬青釉等,在这些釉色中以青花、珐琅彩、红彩、窑变 釉,冬青釉的烧制最具特色,有些品种甚至可称为终清一代的绝品。
2.逊位帝王的宫廷生活
宣统皇帝退位后,依旧保留大清皇帝尊 号,清王公世爵也依旧,清王室的原班人马仍住在紫禁城内,只将乾清门以外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交给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乾清门以北“宫禁”一带仍 由清王室暂居,出入走北面神武门。除了没有统治权外,溥仪的一切生活起居制度以及各种礼仪原封不动,紫禁城内外依旧驻有大批护卫军,其森严气氛不减当年。 逢年过节生辰吉日溥仪仍旧在养心殿内的宝座上端坐,满蒙王公贵胄,旧臣遗老遗少,照样着朝服补褂入宫向溥仪跪拜叩头,甚至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文武官员,进 宫也口称皇上,西华门、神武门出入的内廷当差各员也“依然翎顶辫”,总之紫禁城内“朱垣四围之内”,俨然成一特别区域,“皇帝也,妃嫔也,阉侍也,宫娥制 度也,正朔也,仪注也,一一承逊清之旧”。
3.溥仪宫廷用瓷
作为逊位皇帝,溥仪在宫中虽然没有御窑厂按时供应所需之瓷,但是 前朝留下的大量精美瓷器,尽可供他享用,例如溥仪大婚时就曾用过一对光绪年制的餐具。这套餐具为一对红彩描金龙凤戏珠碗,碗底书“大清光绪年制”款,此对 碗放在一个锦匣内,同时还有两双象牙包金筷子及一块红缎绣龙凤双喜饭单(餐巾)。饭单是用膳时卦在衣领下,避免弄脏衣服用的,在这块饭单的一角有一个双喜 字金钩,制作非常讲究,这份餐具内附一张长27厘米的红纸,纸右上角书“储秀宫”三字,中间书“壬戍十月十三日交膳碗两件,包金筷子两双”。壬戍年为 (1922),阴历十月十三日为阳历十二月一日,这一天正是溥仪大婚的日子。虽然是逊位皇帝但溥仪的婚礼,仍按皇帝大婚礼仪进行,这对膳碗是婚礼当天,溥 仪与婉容夫妇合卺宴所用。
对于宫中所藏历代精美瓷器,溥仪的兴趣并不大,相反一些带有异国情趣的器物,诸如咖啡具、餐具、盥洗用具等倒颇和 他的口味。清宫旧藏一套白地描金红彩龙纹西式餐具,风格甚为独特,造型有圆盘、椭圆盘、高足盘、折沿盘、把盂、双耳盖缸、带托匜、奁等等,且盘又有大小多 种规格,总数为154件,底书“吉祥如意”款,此餐具除描金红彩龙纹为传统的中国纹饰外,造型则完全是欧式风格。此外宫中一些早年欧洲王室向清王朝进贡的 西洋用瓷,以及市场上大量销售的西洋瓷,也成了他的挚爱。例如一套18世纪英国人向大清皇室进贡的咖啡具,一套共9件,其中包括白瓷壶罐各1件、白瓷杯、 碟各2件,银质勺2个,夹1个。瓷质壶、罐、杯、碟装饰风格一致,在白瓷上饰以花纹,口沿处描金、描蓝、底部包以银质花技。这套咖啡具制作精美,瓷质细 白,造型华丽,器具底部书英文Royal Worcester England。“伍斯特”是英国一家著名的瓷器厂,自1781年以来以生产精细瓷器见长,这套咖啡具是溥仪在宫中专用咖啡具。
从光绪晚期开始,中国瓷业生产实际上处于困境之中,外国瓷业迅速发展,中国制瓷业已不能保持住世界产瓷大国地位,洋瓷大量充斥中国市场。而溥仪喜用具有欧式风格餐具,一方面与他所受西方文化教育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民国时期中国制瓷业在一步步走向衰落。
晚清官窑瓷器是一段非常值得研究的历史,无论是从陶瓷史方面,还是宫廷历史方面,乃至绘画史、民俗史、社会学等各方面,都有可研究的资料。晚清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它的发展全过程及衰败的历史原因,以还历史一个完整面目。

MustardSeed 发表评论于
看古时候的东西,瓷器,服装也好,往往惊叹于它们的色彩搭配得是那么地鲜艳,优美,典雅,大气,比现代时装设计师搭配得好多了。为什么现代中国的颜色这么土气低俗呢?
MustardSeed 发表评论于
看古时候的东西,瓷器,服装也好,往往惊叹于它们的色彩搭配得是那么地鲜艳,优美,典雅,大气,比现代时装设计师搭配得好多了。为什么现代中国的颜色这么土气低俗呢?
MustardSeed 发表评论于
看古时候的东西,瓷器,服装也好,往往惊叹于它们的色彩搭配得是那么地鲜艳,优美,典雅,大气,比现代时装设计师搭配得好多了。为什么现代中国的颜色这么土气低俗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