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的“色,戒”有感

集百家之长, 走自己的路。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世界日报登载过夏志清教授的一篇文章“一段苦多乐少的中美姻缘”,这是为司马新的中文新书“张爱玲和赖雅”所作的序。据说夏教授是捧红了张爱玲的第一人,他称张爱玲为曹雪芹以来的最好的小说家,这一说法已为人们广泛接受。
 
从小时候起,我看过多遍红楼梦, 一直到老也不敢说:“我看懂了红楼梦。”看看研究了几十年的红学家们的争执, 许多有关红楼梦的问题都还没有结论, 我怎么能说“看懂了”呢?书,不是一遍就能读懂的。

第一次接触张爱玲的小说,文章,是我到了美国后, 有了互联网, 可以随意搜索网上的文章小说。 那已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了。我好兴奋,我可以随意阅读张爱玲的小说了, 她是近代中国文坛巨匠啊! 文革期间是买不到张爱玲的文选的, 文革后又称张爱玲是反共作者,我想是她的那篇“赤地之恋”惹的祸吧, 她的书在当时的中国是禁制发行的。

我没有时间读她的许多小说, 选择性地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 “色。戒” 和“赤地之恋”, 其中, 以“色。戒”最为难懂,虽然它是一篇短文。 第一次看, 竟然没有看懂, 不知所云! 当然, 看不懂巨匠文笔, 也不为羞耻, 她是曹雪芹以来的最好的小说家啊!

过了一程, 再看第二遍, 仍然是雾里云里, 懵懵懂懂。 不过, 我感到所以读来感到困难, 是因为文章中有较多的倒叙, 回忆, 想象, 对话, 穿插其间,当然还有更多的心理描写, 使人难于去捕捉她要表达的那根线索--一个青年学生团体刺杀汉奸易先生过程。 直到2008年看了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使我大概了解了小说的全过程。 王桂芝, 一个纯洁无邪的青年女学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出于爱国的热情, 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青年学生,企图暗杀汪伪汉奸,易先生。 由于王佳芝不是专业特工,感情用事,导致行动失败,自己也断送了命。看过电影之后, 虽然了解了故事的来龙去脉, 实际上还是没有弄清作者的真实意图。

自此以后, 我又反复阅读“色。戒”多遍, 每次读完, 都会感到有深一层的理解。后来, 我又看了几篇有关评价张爱玲的文章, 使我茅塞顿开。偶尔读到一篇散宜生写的文章,“长沟流月去无声”, 为了尊重作者, 我把他原文引来,“一位青年女子,为爱国杀手色诱汉奸高官。同志们既要利用她又视她为不洁,倒是那位家中没有感情的高官对她很是关怀。在紧急关头,她竟然示意高官逃走!高官随即一个电话,下令封锁了整个街区,把参与其事的青年学生全部逮捕,在当天午夜就枪毙了,包括那位救了他的女子。芳心如雪,郎心如蝎,对比之烈,令人气绝。”尤其后面这一句,“芳心如雪,郎心如蝎,对比之烈,令人气绝”写出了作者体会张爱玲写作技巧的高度总结,真是一针见血, 入木三分!

此外,读到最后, 我理解张爱玲借助这个故事, 要写的是“超阶级的人性”。 故事的结局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侩子手,易先生; 一群热血的男女青年学生被杀,包括了他的情人,王桂芝, 生死搏斗的两个对立面。然而,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王桂芝在一瞬间一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过:对比那个破了她身子的人,梁闰生, 对她老是躲躲闪闪,既要利用她又视她为不洁,而易先生给她以十一根金条的价爽快地买下6克拉钻戒, 连易太太都没有。“这个人(指易先生)是真爱我的,。。。。。。”由此,对易先生喊出“快走!”:而这个杀人凶手事后却感到,在他命悬一线的时刻,是她, 挺身救了他。“ 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想不到中年以后还有这番遇合。”

张爱玲没有把王桂芝写成视死如归如刘胡兰式的英雄人物,却体现了人性的真实表露。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耳聂' 的评论 : “张这类的女子,原本就不适合谈婚论嫁的。她若有了欢欢喜喜的爱人,我们一定读不到这样的“色戒“了。”从你的观点, 似乎张不是凡人。 那么, 如何去理解张和赖雅这一段情呢?
三耳聂 发表评论于
一段感情或是一段婚姻的结束,与小二或小三没有太多关系。非要扯上关系的话,是彼此的爱没有前进。要知道爱的核心价值在于包容及忍耐。能出点毛病却将婚姻走出佳话的爱人,本身已具“神“性,这个观点还是针对寻常男女。

可是张哪是凡间女呢!!她在小里弄里静待她的兰成哥哥的时候,无轨车叮叮咚咚的来了又去了,床也越渐宽大。。。她对胡的情意,是她对她自己的一种渴望与达成。胡成了她做的一件人间凡事罢了。所以,张这类的女子,原本就不适合谈婚论嫁的。她若有了欢欢喜喜的爱人,我们一定读不到这样的“色戒“了。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民族解放' 的评论 : 这个问题我不了解, 不清楚。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瀛客' 的评论 : 他们的婚姻只维持了三年, 结束这段姻缘的原因是胡兰成有“小三”。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iserman' 的评论 : 以我看, 是对立的统一。不知对否?
民族解放 发表评论于
在共匪集团的阵营里,像王佳芝这样的被共匪始乱终弃的女人多得数不清。
瀛客 发表评论于
以为,王桂芝和易先生的身上有张本人和胡兰成的影子。对张的小说一直觉得读的不顺畅,倒是更欣赏胡兰成的才情。张胡之恋无疾而终,实为惋惜。胡的墓地在东京郊外,有机会想在他的坟前烧一柱香。
Wiserman 发表评论于
所以有“色”就需“戒”!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美君子' 的评论 : 谢谢你的鼓励! 我去了你的网站, 翻看了那篇文章, 我以为写得很出色。

不知是谁人说的:“热恋中的女子, 智商是最低的。”也许, 正因为如此, 成就了她和胡兰成的姻缘。胡兰成,虽然他风流倜傥,博学多才, 但他毕竟在情感上太不转一, 造成了这一段乱世姻缘。
北美君子 发表评论于
师兄,你对张爱玲的《色.戒》理解是透彻的。在我写的《张爱玲与胡兰成的乱世姻缘》一文中也有一小段提到了《色.戒》一文,但那是极肤浅的一句评论。
问好师兄!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耳聂' 的评论 : 有你这样一位千金, 引以自豪! 托翁的书是看过的, 不过, 那是几十年前的事儿了。哈!
三耳聂 发表评论于
哈。。她应该是有这方面的小悟性的。。刚才收到通知,丫头所了暑期课程。唉,上了大学后,真的成机器了。谢谢你。下次想听你说说“安娜“。托翁笔下的安娜。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三耳聂' 的评论 : 你女儿的绘画很好啊! 赞!
三耳聂 发表评论于
嗯!先读张的小说。然后,就喜欢上她。或者,喜欢她更甚于她的文章。她是某一族群的英雄,不与其他纷争,单与她的世界阑珊。
Alabam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横塘雨眠' 的评论 : 谢谢您的提醒和建议。
横塘雨眠 发表评论于
"文革后又称张爱玲是反共作者,我想是她的那篇“赤地之恋”惹的祸吧, 她的书在当时的中国是禁制发行的。"
不对吧,文革后张爱玲的小说并非禁书,重版了不少,只是不包括“赤地之恋”等少数几篇罢了。也请不要对夏志清的评论过于迷信。他也并非捧红张爱玲的第一人。事实上早在夏吹捧之前张就已经成名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