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油饮食好健康?错 无油太油 胆结石都上身

小档案_营养师洪可珎
经历: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硕士
现职:国泰医院营养组营养师

专长:膳食营养、临床营养 台湾每年有高达两万位民众,因胆囊疾病切除胆囊,当健康检查发现有胆结石时,可以靠食物来排除?罹患胆结石,到底该怎么吃,才能有效减少胆囊的负担?

年度健康检查做腹部超音波时,意外发现肚子里的胆囊有胆沙、胆结石;每当大吃大喝后,觉得容易胀气,右上腹隐隐作痛,有时会延续到背部、右肩,痛到冒冷汗、呕吐,甚至出现皮肤、眼白变黄的黄疸症状,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胆汁是位于横膈膜下方,人体右上腹的肝脏所生产,分泌出来的胆汁会先运送到肝脏右侧底部的胆囊,由胆囊进行贮存及浓缩的任务。当有含油脂的食物进入肠道后,十二指肠会分泌胆囊收缩素,刺激胆囊收缩,把胆囊里浓缩过的胆汁,经由胆囊管、总胆管排进十二指肠,帮助食物中的脂肪乳化、促进分解,而部分的胆汁,还会被回收到肝脏再次利用,形成“肠肝循环”。一旦胆囊收缩时,有胆沙或胆结石流入胆囊管、总胆管,造成阻塞,就会引起胆囊发炎、疼痛的不适。

为什么好好的胆囊会有胆沙、胆结石形成?跟三餐吃太油,血脂异常、肝发炎有关吗?长期无油无脂的减脂餐,为何仍无法有效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本周由专精膳食营养的洪可珎营养师,分享正确照顾胆囊的关键饮食之道。

无油饮食,胆汁难排变结石

吃得太油腻、血脂异常,容易有胆结石?那努力节食,不吃含油脂食物,就可以摆脱胆结石的困扰?答案是错的。胆结石,一般是从胆沙,越长越大,形成胆结石。一旦胆囊有胆沙、胆结石的结晶,是没办法靠饮食改变来排除的。而且,胆沙、胆结石,不只跟胆汁里的胆固醇量过高有关,与胆囊的收缩频率,也有密切关系。

门诊曾有一位青少女,为了减重,每天只吃一餐,每道菜,都先用白开水洗过才吃,还是罹患胆结石。这是因为饮食中几乎不含油脂,或是一天只吃一餐,胆囊很少收缩,这会使得胆汁很少有机会被排出,反而会让胆汁在胆囊里沉积太久,浓度变高,也易形成胆沙、胆结石。

与其无油饮食、一天只吃一餐,还不如采取低油高纤饮食、一天正常吃三餐,更能够维持胆囊的正常收缩,维持胆囊的健康,有助防止胆囊的急性发炎。而三餐不定时、不定量,偶尔应酬吃得太油腻的中年人士,也是因此容易有胆结石困扰,易因急性胆囊炎痛到要挂急诊的族群。

低油饮食,最能远离胆囊炎

所谓的低油饮食,指的是每日饮食摄取脂肪量少于五十公克或脂肪的热量,占每日摄取总热量三○%以下。早餐若吃面包,宜避免含油高的酥皮、可颂、菠萝、蛋糕、饼干、坚果、巧克力。每日烹调外加的油脂总量,须控制在两汤匙内。若外食则建议不要每道菜都是煎、炒、炸的料理,可挑清烫、清蒸、烤、卤的菜肴来吃。

汤品,则避免大骨高汤、浓汤或勾芡。油脂含量占一半以上的火锅料,像是贡丸、饺类,也要适可而止。同时,带皮、带油的肉品,像是鸡肉,可去皮再吃。牙口不好的长者,可改吃比较容易咀嚼的鱼肉或是鸡蛋、豆腐。

常有民众误以为海鲜、蛋黄的胆固醇很高,豆腐、豆浆等豆制品易结石,但事实上,适量的补充零胆固醇、热量低、又含蛋白质的豆类,并不会导致结石。除非是一吃东西,就容易胀气,才要注意别过量食用易胀气、不好消化的食物,像是豆类、洋葱、高丽菜、韭菜等含硫化物的蔬菜,以及不易消化的年糕等糯米食品。

海鲜只要去内脏跟卵再吃,胆固醇并不高。而蛋黄的胆固醇虽比蛋白高,但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等营养成分,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可每天或每两天吃一颗蛋。


含纤维的蔬果及全谷根茎类,可促进肠内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可调整肠道中的菌相,促进排便。尤其是富含水溶性纤维的燕麦、海藻、蕈菇,都是很好的来源,若能每餐吃半碗这类烫熟的蔬菜,搭配全谷根茎类及水果,对胆固醇的代谢,减少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会有好处。

太油、太甜的食物,当然不要一下子吃太多,才不致引起胆囊的急遽收缩,让胆囊里的胆沙或胆结石塞住胆囊管、总胆管,又痛又吐到要挂急诊。

无胆饮食,术后调理要做好

反覆或急性发炎的胆囊炎,必要时,会做胆囊切除术。之后,胆汁还是会如常分泌,但不再有胆囊,可做为储存、浓缩之用,而是经由总胆管直接分泌到十二指肠内帮助脂肪的消化,刚开始常会有腹泻的情况,排便稀稀糊糊的,较无法形成条状。

刚做完手术的一到两周内,建议先采无油饮食,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油脂外,不在烹调时外加油脂,帮助肠道适应,若没有腹泻、腹胀、恶心、疼痛后,再改采低油饮食,从一道、两道菜,开始酌量增加炒的菜肴,逐渐恢复到健康少油的均衡饮食。

外食,则避免炒面、炒饭、烩饭等等含油量较高的主食;下午茶,可吃苏打饼,少吃巧克力、霜淇淋。这是因为胆囊切除后,虽不会再有胆囊结石的困扰,但胆道系统,还是可能有结石复发。因此,还是不建议吃得太过油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