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补养

随笔记下用自己的眼睛看见的世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周有关骨质疏松的文章,点击量创新高,让我意识到大家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相信也有很多误区,尽管这是十二年前写的文章,看来并不过时。

谈补;

每每回国看电视,总为大量的药物广告,保健讲座而吃惊,演艺明星,资深教授轮番出场,就让我这个业内人士也时不时为其精彩的表演所蛊惑,这么好的东西,奇妙的疗效,咋么没有推广,是不是我也应该试一试?包括中央电视台,也会播出‘送礼要送脑白金’之流低级内容,要知道所谓脑白金是褪黑素,只对倒时差有用,只要有太阳,机体就自然产生。不知电视台是否会对做虚假广告,或误导群众负法律责任。所有的广告讲座就一个主题就是—补养。换言之,养身之道=补的确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华人更崇尚进补的民族。据说台湾人喜欢服补药,造成大量的肾功衰竭,成为世界上透析率最高的民族,无怪在台中大街小巷,洗肾中心随处可见。早在十几前就有美国公司找我加盟,向国内推介保健品,不然我也早就是百万富婆了。

当世界面临老龄化,这些不再年轻的人,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希望自己晚年生活的无灾无病,关注身体健康不但无可非议的,而且应当提倡。可是咱们也应当学点知识,不要轻易被人忽悠,花冤枉钱。

其实我们平时吃的瓜果蔬菜,五谷杂粮,是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我们实验室的研究证实,只有食物中的维生素C,D,吸收后对机体有用,服用药品一概无效,所以我是从来不花冤枉钱吃什么多种维生素。另外一类所谓的中药补品,初冬时节,不少药房都推出冬令补膏,甚至支锅当场熬制,在这里不想对传统中医药加以评论,不过据我的一个老中医朋友说,现如今中医产业化,人工种植,化肥农药,一样不比蔬菜少,加上炮制技术的失传,中药的功效以致属性都有变化。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所谓中成药,许多偷偷加了西药,还真出了人命官司,千万要小心啊!国人崇尚中药是以为中药副作用小,一个朋友拿着降脂西药--新伐他仃的说明书来找我,坚信这是个吃不得的毒药,因为其说明书中列入几种只有千分之零点几的副作用,素不知他仃类药物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证实安全,不久将成为类似阿司匹林的非处方药。然而中成药大都没有做科学的临床试验,说明书往往根本不提副作用,这个忽悠就太大了。

还有一块就是动物类食物补品,从参翅鲍龟,到熊掌燕窝,好像上档次酒宴就不能少。其实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真正的燕窝,其蛋白质也就等于2个鸡蛋,熊掌和猪蹄结构功用一样,鱼翅所含的胶原纤维,肉皮冻一样丰富。说到底这些东西昂贵是应为稀少,古时候是用来孝敬皇帝的,现如今也是权贵腐败的标记吧!咱们老百姓就不要跟风了,‘不然鲨鱼消失的速度比跳水还快!(广告词)’ 以前人说吃什么补什么,我也是比较怀疑的。记得一次公司宴请,为女士点的是木瓜蒸哈莫(记不准名字),说是对皮肤好。后来知道蒸的是什么动物的卵巢,恶心的恨不得吐出来。又一想就算卵巢有雌激素,蒸熟了蛋白质变性,也不会有什么激素的作用了吧!有个胃溃疡的人老吃猪肚,我甚至想建议他连肚子上的粘液也别洗,这样对胃粘膜的保护岂不更好。任何东西煮好了,蛋白就凝固变性了,还会有原来的功能吗?

提到传统食谱,人们就会骄傲我们两千年文明。可是我们忽略一个大前提,时代不同了。不用追溯这么远,就是我们有记忆的三十年,我们现在吃的肉是当时的10倍。我上大学时陕西儿童最常见的是大细胞贫血,是因为不吃蔬菜缺少叶酸,现在连西藏人都吃青菜。当前我们已度过营养不足时代,是警惕营养过度,注意均衡的时期了,少在外面吃,少吃处理过的食物(糕饼,香肠),自己动手吃放心饭。吃饭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

说了半天,读者一定会问,你自己吃补药吗?回答是肯定的,我只吃深海鱼油,因为我们的饮食奥米伽3的含量太低。再者我一直认为,给自己加一点补品(应当叫补充品)体现对自己关爱,哪怕只有安慰剂的作用也不错。只是要认真选择,不要被忽悠啊!

谈养;

补养补养,谈完补再谈谈养。

以前我们内科医生看病人,开完药,往往会加一句,好好休养。休养真是治疗的唯一方法吗?直到近年我才开始转变,十五-六年前,老公公司退休工程师Bob得了心肌梗塞,在我们的医院住院,待我知道消息时他已出院。一日一个护士告诉我,Bob每周二来作康复,可以见到他。一个不太忙的下午找到医院的健身房,只见Bob正满头大汗的走在跑步机上,过一会下了跑步机对我一招手,又接着举哑铃,一直到护士打铃,大家才停下来,围坐在一起休息喝茶。Bob精神十足,3周前的冠脉扩张术挽救了他的生命,一个月后做搭桥术,‘那时我就是一个全新的人啦!’在座的病友都和他一样,出院后每周在康复护士的指导做两次锻炼。2-3年后我合作的一个课题是把冠脉再通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两组,一组有人指导监督锻炼,一组随意。结果是非常肯定的,锻炼组的内皮功能明显改善,也就是这组病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大大降低。回国也听到类似的心梗病例,一个病人做完搭桥术,病人连同家属都认为是动了大手术,一定要好好补养,成天被伺候的卧床不起,大补汤喝着;病人永远失去了恢复的机会。我还断定在12个月内,他的冠脉还会再堵塞,新的心梗会再次发生。

现在国内老人做人工关节的也很多,医生和家属往往关注的是用进口,最好的人工关节,却不关心病人术后的运动锻炼,且不知再优质的关节,再精湛的手术,如果术后不进行有效,甚至是艰苦的锻炼,关节功能就无法康复,在贵的人工关节也就是一块金属而已。在发达国家医院里,特别是骨科,活跃在一群康复师,说服病人术后下床活动,学习和适应新装的人工关节。

说养,登峰造极的莫过于做月子。反对者说是中国人的陋习,拥护者强调国人与欧美人体质差异。我想应当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做月子,我们的祖先当年是什么营养水平,什么居家条件,女人的地位和家务劳动的繁重,和现在是无法比拟的,加上一生中生育次数平均6-7次,造成母亲严重的脱钙,所以利用一月产后修身养息是必要的,这就是坐月子。现代人需要一成不变的继承这个传统吗!答案留给大家。

其实 医疗措施不是万能的,医生更多的是无奈,对生理进程的器官老龄化更是无计可施。人老了或不幸得了病,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坏掉的部分切除,把堵塞的血管疏通,实际不是治愈,充其量就是修修补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下的锻炼,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治疗一定功失一溃。有人说求医不如求自己,我想说求医恢复一定靠自己。以积极的态度,还是消极的休养,这也是个观念的转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