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艺术, 不光要投入, 专注和牺牲, 还要有天赋。 就是通常讲的“祖师爷赏饭吃,” 没有些天分呢, 真的是神仙也没有办法帮你了。 话还要反过来讲, 世界上有那么些天分的人不少, 为什么最后成就艺术家的很少呢?这个就是纯粹天分还不够, 还要毅力, 韧力,自信和爆发力。
想像一个理想的环境, 比如莫扎特, 他一生下来, 就被他那当宫廷乐师的父亲认定了是块“音乐”的料, 于是, 三四岁就开始督促他正式训练钢琴,后来又带他到处演出于,其中建立起很多和达官贵人的关系网。 正好莫扎特也确实是块料, 而且是块“早料,” 他才气横溢, 二三十岁就达到了创作的高峰, 佳作不断,要说那些“达官贵人”究竟对莫扎特的生活和创作起到什么好处? 除了一定经济来源,也许就是提供了演出和传播的渠道。今天我们能够聆听到他的这些辉煌作品, 也真的要感激当初的他的音乐有一定的“传播”渠道, 而没有被淹没于亟亟红尘之中。
换个例子, 很有可能, 在世界的某地又诞生了个和莫扎特同样有音乐才能的神童, 可是他生不逢时, 落地在个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家, 从小没有人发掘, 引导, 即使有个机会在某个场合显露山水, 也被众人认为仅仅是个小玩意而已,未加重视。 再说, 神童本身, 个性也不一定那么强烈, 爱好那么单纯, 没有外界的督促力,再加上成年后生活的担子, 一来二去, 才华也就不了了之的多了去了。
有了天分, 认识到天分, 最后要做的就是坚持。这个是最为艰难的。 生活是实际的,无情的, 会扔给你种种的磨难:穷困, 饥饿,寂寞,甚至病痛, 而且, 许多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 不知为什么,还多缺乏世俗生活的常识和人际关系交流的手段, 这样的情况下, 就要承受更多的因为孤立和旁人误解而带来的痛苦。 比如凡高, 贝多分,也包括莫扎特, 他们的世俗生活都可以说是不甚成功甚至是失败和痛苦的。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要忍受生理上的病痛:比如眼瞎, 耳聋, 身瘫等等。 可是, 从另一方面来看, 痛苦可能会使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更为深刻, 更能够触动他们本来就高度敏感的艺术灵魂, 从而创造出不朽作品。 我原来也是很赞成建立一个“天才疗养院”这样一个机构, 让那些显示出天分的艺术家们能够不为日常生活的琐事杂事屈膝烦心, 专心于创作; 又一想, 如果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和磨砺和从而产生的对人世的感悟, 还有真正的艺术可言吗? 我不相信靠单纯的技术和隔离生活的理论理解能够产生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 最为优秀和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是来自于生活的。 当然, 如何让天才们既不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从而丧失创作力, 又不至于夭折于困苦不堪的生活, 这就是个微妙的平衡问题。 或许, 最好的方式还是让一切回归于自然吧。
真的, 优秀的艺术家是上天赐于人类的珍宝: 他们用自己的天赋和感受力给我们展示了人类感情,思想和大自然间一切最为精华, 但是,资质普通的常人又不易感受领会或者不善表达的美好的东西。 最后,还要说,其实, 优秀的艺术家不需要太多的作品, 往往一书, 一曲, 一画, 就可以定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