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六十年来,曾荣获国际金奖、中宣部和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大奖”和“文华新剧目奖”,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 一大批德艺双馨的编导和演员荣获“文华编导奖、“文华音乐创作奖”、“文华表演奖”和“梅花奖”。全国舞蹈比赛创作、表演金奖、银奖、铜奖,中国舞蹈荷花 杯作品金奖、银奖、铜奖,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及“巴蜀文艺奖”等一百多项殊荣。 最近,在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策划打造的移动实景演出《阆苑飞歌》,被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赞为,观看演出“是行走在生活与艺术中间,创意全国唯一”。
改制以后,公司按照“以作品立院、以市场兴院、以人才强院”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和市场开发,赢得中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2年,《红军花》荣获 “2010-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12年3月公司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文化旗舰企 业,9月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六十年一甲子 我们在时代的节拍下起舞(2013年)
像一幅市井风俗的历史画卷,又似一本世态炎凉的百科全书,观其形、闻其声,便可饱览四川的 风土人情,品味四川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醇厚美妙。作为四川首屈一指的专业表演团体,60年来,四川省歌舞剧院以精湛的技艺和超群的表演获得了四川乃至全国观 众好评。60年,记载了团队不断追寻梦想、追寻成功的过程;60年,成就了四川省歌舞剧院争创奇迹、打造精品的荣光。
谈 及四川省歌舞剧院过去的60年,舞蹈家、国家一级编导冷茂弘对此感触颇深。“艰苦创业、辉煌不断的60年。”冷茂弘直言。从上世纪中期在国内引领学习“甩 手舞”潮流并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的《快乐的啰嗦》,到摘取第六届“桃李杯”舞蹈比赛群舞组唯一创作金奖的《阿嫫惹妞》,再到斩获第十届 “桃李杯”舞蹈大赛创作、表演“双金奖”的《百花争妍》……四川省歌舞剧院的作品一直在全国乃至国际舞台上展示四川多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成为世界 了解四川的一个重要窗口。
同 样,一流的人才队伍也是四川省歌舞剧院多年来闪耀国内外舞台的“杀手锏”。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冷茂弘,到改革开放后的“四大名导”何川、马琳、马东风、刘 凌莉,如今,吕品、马果、卿庆等一大批青年编导业已在全国舞坛崭露头角。“老一辈艺术家为四川省歌舞剧院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四川舞台艺术 创作的发展繁荣。直到现在,他们的精神依然影响着川歌的发展。” 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如此坦言。
不 仅如此,60年来,四川省歌舞剧院还成为了沟通世界和四川的良好关系的重要纽带,成了展示四川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老一辈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文永侠回 忆起当年四川省歌舞剧院出国演出的场景依旧感慨万千。“以前信息闭塞,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我们的舞蹈知道四川,知道中国!” 埃及、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朝鲜、泰国……文永侠自己也记不清她到过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此外,四川省歌舞剧院在花香海外的同时,还肩负了送文 化下乡的职责。“是四川多民族文化滋养了川歌的繁荣发展。反哺群众,将最优美的舞蹈艺术展示给基层群众,也是我们一贯的职责。”据白云介绍,在做好自身艺 术创新和演出的同时,剧院的编导们还多次深入基层,为当地培养艺术骨干。
春华秋实一甲子。60年来,四川省歌舞剧院以其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向世界诠释着瑰丽的四川文化。多彩的舞蹈,跳出了四川文化的悠长;深情的歌曲,传唱着四川文化的韵味。无论何时,四川省歌舞剧院这块金字招牌在四川文化中都绚丽夺目。
2011 年,四川省歌舞剧院正式转制为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四川深化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四川省歌舞剧院这位昔日的 “皇家公主”在机遇和困难中摸索前进。剧院基础设施落后,演出条件艰苦,企业经费短缺;专业人才流失和缺乏;演艺市场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摆在剧院面 前的难题。新形势下,剧院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路在何方?如何在机遇和挑战中续写辉煌?“以作品立院,以市场兴院,以人才强院。”白云这样坚定地回答,“作品是立院之本,市场是活院之路,人才是强院之基。”对于新一代四川省歌舞剧院领导班子提出的重振剧院的思路和举措,冷茂弘赞赏有加,“针对性很强,很到位!”
“转 制不仅是名称和身份的改变,更是一次观念的转变,是解放生产力的全新蜕变。” 据白云介绍,以前是按要求创作演出,现在是将上级要求变为群众需求,首先要调研市场,测算成本,观众喜爱什么才排演什么;以前是坐在家里等安排,现在是主 动走出去找项目……对于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创作模式的舞蹈创编人员来说,新形势新挑战带来了极大的考验。市场地位的改变,同样需要从艺术创作的根本上颠覆多 年形成的既定思维模式和创作模式。
思路清晰,目标同样明确。“把四川省歌舞剧院打造成在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在西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院团。”白云信心满满地表示。
“紧 紧把握作品、市场、人才这三个关键词,将改革做透,把转变做实。”白云告诉记者,目前全院正集中全力创排舞剧《红军花》,向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冲刺。 9月26日,改排后的新版《红军花》在成都进行首次汇报演出,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8月29日,四川***王东明在四川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调研 时,观看完舞剧《红军花》排练后称赞说:“这个剧目很好,弘扬主旋律,又有四川特色。”他表示,《红军花》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作品,应该纳入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90分钟时间里,通过年轻舞蹈演员深情演绎,以简单明快的手法和独特的视角讴歌了红军长征精神。《红军花》自2009年首次推出后, 2012年获得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如今,经过3年精雕细琢,《红军花》又向我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发起冲刺。“继续加快 提升打造舞剧《川茶铺子》,争取明年《尘埃落定》、《春水芙蓉》等舞剧投入创作……”白云早已经将规划做到了明年。
在 新形势下,中宣部等部委联合要求减少大型节庆演出。积极开拓市场资源,加快“闯市场”步伐,也就成了四川省歌舞剧院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剧院新的领导班 子带领下,编导、演员纷纷主动走出去谈项目、寻商机。9月18日,剧院联手企业共同打造的大型移动实景旅游文艺演出《阆苑飞歌》在四川阆中古城与观众见 面。在一条两公里长的古镇长街上,弹奏琵琶的少女、编织竹筐的青年、纺织纱绸的老夫,为嘉宾和游客营造出一处柔美而精彩的阆苑仙境。一步一景一歌舞的体验 式演出让观众和演员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接触。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当地调研旅游工作时与游客一起观看了演出,连连称赞:“创意全国唯一,没有模仿, 很有特色,很新奇!”她还欣然题词,称观看《阆苑飞歌》是“行走在生活与艺术之间”。“《阆苑飞歌》只是剧院探索闯市场、出效益的一次有益尝试。”白云告 诉记者,下一步还将继续争取在旅游景区演出做到常态化。
新 的转变还体现在人员管理机制上。“目前全院120多名职工中,80多名都是通过社会招聘,绝大多数演员都是‘80后’‘90后’年轻演员。”一份详细的人 才强院计划在白云心中酝酿了很久:首先,重点培养演员特别是尖子演员;其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青年编导,为编导队伍输送新鲜血液;再次,通过人事制度改 革,大力吸收市场营销人才加入,加强项目推广;最后,向社会招聘高层管理人才,形成现代企业的全新管理模式。此外,在人员工资方面,采取演出补贴、排练补 助和绩效考核三方面结合的办法。
转 变远远不仅如此,灯光租赁综合评定、服装道具项目招标,仅此一项支出就同比减少30%。支出在减少,收入却在增加,据统计,2013年第三季度商演总金额 与去年同期相比成倍增长。演员工资在增加,职工工作环境在改善……一系列转变正在四川省歌舞剧院悄然发生。“以前主要注重舞蹈表演,在声乐艺术、艺术教 育、艺术培训等方面还有很大潜力。今后企业还将加强文化艺术纵向发展,争取把单一的文化表演艺术院团逐渐转变成综合文化企业。”对于四川省歌舞剧院未来的 发展,白云的规划表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