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海紧张情势升高,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6/12以“中华民国总统”身份在美国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发表专文,向各国说明台湾基于在台海与东海的成功经验,建议各方搁置主权争议,联合开发资源,而今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议”,就是解决紧张关系的唯一具体可行方案。
马英九说:“从台海、到东海、到南海,我连续三次提出和平主张,目的是希望促进东亚的和平与繁荣。我透过此文提出诚挚呼吁,台湾已经做好准备,愿与南海其他当事各方进行和平对话与合作。“
(海外瞭望台摘自2015/6/12马英九总统脸书)
(海外瞭望台摘自2015/6/12马英九总统脸书)
-------------------------------------------------------------------------------------------------------
中评社台北6月12日电(记者 倪鸿祥)马英九5月26日提出“南海和平倡议”后,今天投书美国《华尔街日报》进一步说明立论基础与宗旨。马英九呼吁各方以和平方式处理争端,共同维护区域和平及促进区域发展,台湾愿与南海相关各国和平对话与共同合作。
马英九以“A Plan for Pe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投书,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天见报。《华尔街日报》以“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介绍马英九。
马英九以“A Plan for Peace in the South China Sea”为题投书,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天见报。《华尔街日报》以“the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介绍马英九。
马英九投书内容一开始就提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亚洲再平衡”虽有助亚太区域整合,但南海紧张情势依旧升高;他今年5月26日出席“2015年世界国际法学会与美国国际法学会亚太研究论坛”开幕典礼演讲时提出的“南海和平倡议”,是解决紧张关係的具体可行方桉。
他指出,“南海和平倡议”有前例可循。过去7年,政府以稳定务实政策维持台海现状,也就是“不统、不独、不武”,这样的原则,促成台湾与大陆至今已签署包括直航、经济合作及司法互助等21项协议,造成66年来从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他指出,“南海和平倡议”有前例可循。过去7年,政府以稳定务实政策维持台海现状,也就是“不统、不独、不武”,这样的原则,促成台湾与大陆至今已签署包括直航、经济合作及司法互助等21项协议,造成66年来从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他说,2012年9月日本将钓鱼台岛屿(日称尖阁群岛)“国有化”的举动,引发中国大陆超过20个城市的大规模抗议,导致双方关係高度紧张,他在2012年8月提出“东海和平倡议”希望日本搁置争议,尊重国际法,协商资源共享及联合开发;他提出的“东海和平倡议”建议获得日本正面回应,促使台日双方在2013年4月签署“台日渔业协议”。
他表示,“台日渔业协议”涵盖7万平方公里的争议海域,让双方对主权主张维持不变,解决超过40年的主权争议,这是过去17年、16回合谈判都不可得的事;不仅创造双赢局面,也获得美国、欧盟及澳洲的讚许,认为是促进区域和平的有效方法。
他指出,台湾自1956年起,就有人员驻扎在南沙的太平岛上。从史实、地理及国际法等坚实基础,台湾一直将南沙、东沙、西沙、中沙群岛及附近海域视为“中华民国”固有疆域;但主权不容分割,资源可以共享,“南海和平倡议”主要在期盼各方搁置主权争议,联合开发共享资源。
马英九呼吁,周边海域相关各方应克制自我,维护和平与稳定,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单边行动;尊重国际法的原则与精神,包括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与安全;确保区域各方参与海上合作及遵守共同行为准则;建立开发资源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在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协调与合作,诸如环保、科研、打击海上犯罪、人道援助及灾难援助等。
马英九呼吁,周边海域相关各方应克制自我,维护和平与稳定,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单边行动;尊重国际法的原则与精神,包括联合国宪章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透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与安全;确保区域各方参与海上合作及遵守共同行为准则;建立开发资源的区域合作机制;强化在非传统安全议题的协调与合作,诸如环保、科研、打击海上犯罪、人道援助及灾难援助等。
马英九强调,台湾是岛屿,海上安全攸关“国家”安全。他先后提出台海、东海及南海等3和平建议,就是希望促进区域的和平与繁荣;前2次都奏效,希望这次提“南海和平倡议”也能成功;台湾已经做好准备,愿与南海周边各方和平对话与进行合作。
本文转载自中国评论新闻网http://hk.crntt.com/doc/1037/9/5/1/10379514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3795141